APP下载

学前教育音乐类课程设置现状与策略探究
——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为例

2022-04-14刘汶琳

轻音乐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钢琴考核

刘汶琳

一、本校音乐类课程设置现状及问题

(一)课程设置情况

在2018年至今沿用的课程设置主要针对本科阶段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下从培养目标、主干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来分析音乐类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位置。

1.培养目标

本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学前教育行业和区域发展一线需要,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持续发展潜力,能在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从事幼儿教育、保育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是对一个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价值和任务的界定,是对教育结果的一个预定。培养目标的确定直接影响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课程实施的数量及课程种类中各科的比例。因此,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方向、是教育教学的起点。

从本校的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在幼儿园一线工作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的教育类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也就是说在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有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中的技能要求,这里的专业技能即包括音乐美术等艺术相关学科的技能。由此可见,2018年设置培养目标的思路方向是比较清晰、明确的。

2.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及音乐类课程课时安排

(1)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

本校2018至今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设置结构是本专业所需课程按照合乎专业发展需要、有规律的结合。这里的有规律包括时间先后、数量分配及相关学科搭配等,简单地说也就是各类课程合理的分配与合作。课程设置得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继而影响到对学生的培养质量。

从本校的主干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来看,重点还是放在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上,对于艺术类技能课程的体现仅能从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幼儿园课程中体现。从主干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分配来看,艺术类包括音乐类技能课程并不被学前教育专业所重视,与培养目标中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相矛盾。

(2)音乐类课程课时安排

由表1可以看出,2018年培养方案中《钢琴基础》与《儿童歌曲弹唱》的比重不是很小,《钢琴基础》为期两个学期必修,《儿童歌曲弹唱》为期三个学期。其中《儿童歌曲弹唱》虽为选修课程,但每次选课学生均过全员的一半。从课程课时的安排上可以看出,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于两门课程还是较为重视的。但从主干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来看,并没有体现音乐类课程的重要性。由此,主干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的描述上应加以修改。

表1

(二)教师问题

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自己的音乐类课程教师队伍,所有的技能课程教师来源于音乐系及设计系。这个情况直接导致的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需要的是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的音乐方向教师,而主要为教育系代课的两位老师均为音乐专业的钢琴表演方向的教师。就钢琴表演专业与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但又因为钢琴专业的学生都是从小就学习钢琴,所以钢琴专业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相关课程上提供技术上的教学是完全没问题。在这里最大的矛盾点是两个专业的差异导致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没有办法真正达到专业所需,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结果。

在我们的钢琴课程中,钢琴表演专业的教师能给学生带来的更多是提高钢琴技能,例如钢琴弹奏中的手型、速度,如何能将钢琴作品演奏的好听、专业。完全是从钢琴演奏专业为出发点进行的教学,在与学前教育专业沟通的过程中,教学形式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弹、会唱,但不会实践运用到幼儿教学中。这个矛盾点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的不灵活、不好学及不认真备课等原因,归根结底是专业差距,就像让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方向的教师去教音乐系学生是一个道理,专业上的差距就已经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其次,最大的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自己的专任老师,各种会议交流、学习培训、专业沟通无法做到与音乐系教师同步。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育系应加快本专业技能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教材及考核形式

1.教材

“教材作用在于,把教学内容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编辑且实施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内容依据,是完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的基本材料。它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介。教材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1]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教材中有一个问题是没有统一的教材。其次,用的较多的都是十三五规划教材,即使是规划教材,每一本教材的思路也大不相同。书的主要内容也是如何提高技能,并没有把每课内容从技术掌握指引到如何输入给幼儿这个环节上,像本校两位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去用这些教材,就更容易从音乐专业角度去进行讲述,导致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

2.考核形式

在本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的考核中,《钢琴基础》及《儿歌弹唱》的考核分两部分,百分之三十的平时成绩加上百分之七十的考试成绩共同组成最终成绩。考试的形式也是最直接的音乐作品的演奏及演唱。这种常规性考核形式是无法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而是更接近于音乐系学生的考核所需。因此,音乐类课程的考核形式并没有将考核充分利用起来。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类课程的考核应将学生作为幼儿教师这个角色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考核。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相差甚大,因此需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类教师进行研究设计考核形式。归根结底,学前教育专业需要自己的师资队伍来完成各门课程的改革完善,而不是仅仅让音乐系及设计系的技能专业老师来教授技能课程,这样是无法达到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要求。

二、不合理设置的对策与建议

(一)修改培养方案

在教育系与音乐教师的沟通下,将2021年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

1.2021年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东营,面向山东,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爱幼崇教的情怀,具备扎实的保教知识、突出的实践能力,拥有较高的人文、科学与艺术素养,能在学前教育领域相关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应用型复合人才。

在2021年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找到艺术类学科的位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应更贴近与对其艺术素养的培养,注重对艺术的感受和欣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技能上的提高。同时,培养目标较直接不再笼统的概括,而是将对学生的培养具体到毕业五年后的规划。

2.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及音乐类课程课时安排

(1)主干学科及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程: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游戏、学前儿童五大领域教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在2021年的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课程增加了学前儿童五大领域教育,比较明显的突出了技能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位置,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2)音乐类课程课时安排

表2

2021年的培养方案中,《钢琴》课程依然是必修课程,为期两个学期。改动的为选修课程《儿歌弹唱》,将其由三个学期改为两个学期。对于弹唱这门课即使是在音乐专业中也仅仅是开设一个学期的时间,因为本课程是一种理论居多的技能型课程。学清楚弹唱中的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课下自己实践练习,所以对于教育系学生两个学期足够。同时,将儿歌弹唱在大三上学期结课,也避开了大三下学期实习周与上课冲突的问题。

(二)改革完善考核形式

在考核这个环节,本校一直延续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的形式。考试的内容也是针对每个学期所学的曲目进行考核,主要考核曲目演奏的完整程度,包括基本功、作品弹奏的准确程度、演唱的音准等技术性问题。按照2021年的培养方案来看,学期教育音乐课程不能仅仅是要求学生会唱会弹,而是真正能运用到幼儿园的五大领域的艺术领域中。在艺术领域中着重的是提高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学会欣赏艺术的美,从而引导幼儿从艺术中寻找美。

1.将音乐欣赏添加到钢琴技能考核中

艺术是无国界的语言,它本身具有的美是可以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互通。因此,艺术培养应重在对艺术欣赏上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首要任务也是应该学会如何欣赏音乐,了解音乐背后的知识。

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考核中,应在基本技能考核之外加入音乐知识上的考核。这部分考核可以以卷面的形式完成,内容包括各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各种情绪的音乐作品以及对音乐家的认识。同样,如果在考核中加入笔试环节,那么在平时的课程中也应除技能教学外加入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可以使学前专业的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音乐,而不是单纯地掌握音乐技能。

2.以幼儿教师的身份进行考核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应区别其他专业的是,这部分专业的学生毕业就是老师,虽为学生终为老师。在教学中也应该突出本专业特色,即让学生转换角色将学习内容以教师的身份展示出来。所以,在考核中可以将之前简单的弹奏演唱改为讲课的形式,将需考内容展示在讲课或者说课中。

(三)平时成绩

以往的平时成绩打分中,单纯的针对每次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形式过于单一。在平时成绩这个环节中可以扩充评估的方式,例如以小组形式对学习的作品进行表演,教师打分也是按小组分组给分。其次,可以将教师评价转为学生评价学生或者小组评价小组。在学生弹奏或演唱作品时,由学生来对其进行评价,这样加强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并在评价中建立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突出了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教师的目标。

结 语

教育系对于技能课程的改革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还是没有自己的技能团队。这就导致问题解决延误、沟通不及时、专业差距矛盾积累等诸多问题。建立自己的技能师资团队迫在眉睫。其次,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合理安排音乐类课程的课时,改革考核形式。任何改革应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准备,使学生离开校园踏上工作岗位可以直接将所学转化成所用,这才是改革的真正目的。

注释:

[1]李晓宁.关于我国幼儿钢琴启蒙教材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6.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钢琴考核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纸钢琴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