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作品的地域性特征
——以太行山美术为例

2022-04-14范晓琦纪朝东南迪

艺术品鉴 2022年6期
关键词:太行山美术家人文

范晓琦 纪朝东 南迪

(1.河北师范大学;2.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3.西北师范大学)

一、太行地域美术创作贯古通今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范畴。不同的地域宛若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地域景观特点,形成别具一格的地域文化特征。在中国美术发展脉络中,美术家们从未停止对太行地域美术创作探索的脚步,其产生可追溯至商代时期。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段虚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孕育出中国书法之萌芽。初凿于北齐的响堂山石窟(在今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是中国最早石刻佛经之地。宋代工艺美术拥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称号,磁州窑(在今河北邯郸峰峰矿区)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地域开创北方山水画派,对中国山水画发展影响深远。这些传统文化艺术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积淀之后,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本质特征,即某种文化基因或者文化品格。近代画家沈逸千(1908—1944)被誉为抗战绘画第一人,当代太行地域美术发展更是“百家争鸣”的胜景。从抗战到解放再到新时代,人文精神使得太行地域美术创作有其内涵,美术家顺应时代在这片土地不断创新、繁衍生息,促成了太行地域美术发展的丰功伟绩。正是太行山丰富的地形地貌及悠久的人文精神,使太行母题创作延续至今,是研究中国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二、太行地貌特征

太行山作为具有标识意义的重要山脉,呈现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之上。古籍书中记述:“北次三经之首曰太行之山。”从地形上看,中国华北地区主要由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两大地貌单位组成。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一个西,一个在东,中间被太行山等一系列山脉分开,分属中国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二与第一级两个阶梯。在中国地貌轮廓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美术是文化的产物,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很早便出现在中国历史演变进程中,这意味着太行地域文化起源较早,人文得到很好的积累传承,为美术发展留下宝贵的传统底蕴。

太行山是中国罕见的地质景观富集带,其横向宽度大、多分支,特殊岩石地貌种类丰富,例如,南太行嶂石岩地貌被誉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赤壁丹崖,如屏如画。太行山南麓云台地貌,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及雄居太行最北端的白石山大理岩峰林地貌全国独一无二,这里降水丰富植被丰茂,以西麓十瀑布峡最为有特点。从景观学角度而言,太行名山作为主脉拔地而起,与两翼的平原山野形成强烈对比,组成太行山复杂多样、险峻壮观的景观组合,具美学价值。美术家可以在这里发现多样的创作素材,丰富创作灵感,是太行地域美术发展繁荣及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太行地域美术作品特征

以太行为母题的美术创作领域中,怎样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E·希尔斯看来,现代意义上的“传统”是指“历代相传的东西,即过去延传到现在的事物,包括物质物品,关于各种事物的观念思想,对人物、事件、习俗和体制的认知。”在不同时期太行山地形地貌特征在变化,社会发展衍生出来的人文特征也在变化,笔者认为正是太行山丰富的地形地貌及悠久的历史人文使太行母题创作延续至今。

(一)太行地形地貌多样

太行山名山众多,为美术创作提供丰富天然素材。有作为太行南端起始之首的中条山、曾经“总领海内名山”太岳山。有“华北屋脊”之称清凉圣地——五台山,以及“五岳”之一北岳恒山。北方画派鼻祖、五代山水画家荆浩为后世留下山水画论《书法记》,及弟子关仝创作《关山行旅图》,其二人与荆浩、董源、巨然并称“四大山水画家”,在当时乃至当代都是举足轻重的山水大家。北宋郭煕、李唐、范宽也曾留下诸多太行题材美术作品。元四家之首黄公望隐居富春山创作《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明代新安画派以黄山为表现对象,画家数百名,直到今日,诸多徽籍美术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新安画派的延续。还有明代王履隐居太华写遍西岳诸峰《华山图》,是他唯一传世作品。在当代,国家艺术研究院贾又福以北太行作为创作素材,其山水作品《太行丰碑》(图1)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的白云乡是北派山水代表人之一,作品《静山如太古》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作品《故园热土》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提名奖。太行地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为美术家提供极大的包容性、覆盖面广,不同时期、风格、题材的美术家在这里都能吸收与自己艺术相关的创作灵感,同时,也可以尝试新的艺术形式,接纳美术家在这片土地发挥艺术多样性。

图1 贾又福《太行丰碑》

(二)太行地域人文演变

太行山人文荟萃、历史悠久,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符号。太行山脉纵跨京、晋、冀、豫四省市,环抱华北地区和中原地区,孕育诸多文化,例如,中原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与齐鲁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等,“太行八陉”“红旗渠工程”等。人文痕迹遍布华北,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重要组成部分。新金陵画派魏紫熙80 余岁,多次登太行创作,当代著名画家、国家一级画师费正《元宵夜》和《包饺子》创作灵感均出自于此,壁画《将相和》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累计和保存下来的物质及精神形态,它们广泛地存在于社会文化思想、生产技术、艺术形式、风俗习惯中。随着社会发展、人文演变,太行人文美术作品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推陈出新、代代相传,一直记录着这里的变化。

(三)太行地域精神传承

太行精神随时代发展演变延绵至今。从纵向的史学层面考察,太行山精神演变基本经历了古代时期愚公移山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白求恩精神;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在以上演进过程中,太行精神以红色基血脉为典型代表,在新时代开辟扶贫新路“新愚公”李保国精神。

图2 牛东凯《曙光》

“不擅画者画物质,善画者画精神。”美术作品不仅仅是对风景的写照,也记录着时代的人文活动,与观者产生共鸣。徐悲鸿先生曾创作油画作品《愚公移山》,鼓舞人民群众争取最后的胜利。当代油画家牛东凯一直致力于重大历史题材绘画,用艺术的形式生动讲述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谋求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丰功伟绩,其油画作品《曙光》在第五届“红船颂”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收藏。牛东凯的父亲曾经参军,他心中一直对历史和军旅有着难以言表的情结。对于当代美术家及观者来讲,红色记忆不仅仅是历史,是传承在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我们作为当今的华夏子女爱国主义的根源,对于太行地域来讲,红色基因是其丰厚的艺术底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大画家更继承和发扬中国新美术的优良传统,将太行山脉作为艺术源泉及研究对象。一年一度的河北省艺术家“走进太行”系列活动,自2009年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河北画院组织实施,在2010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重点文化扶持项目。2019 年,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全国太行山主题绘画与文献研究展》项目。巡展活动面向全国,邀约多名以太行地域为创作题材的画家,把美术家们精品力作集中展示,既有艺术上的相互交流,又有对太行精神的再认知,对太行地域的美术类学生也有诸多启发。在当代,画家对太行山秀景依旧向往,每年有大量画家至此写生创作,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高校艺术写生基地。写生教学在高校是重要课程,更多院校组织学生在太行地域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二十余载不同省市的美术家们,自发或组织大型研学活动,进行对太行地域执着的艺术探究,这足以证明太行地域有其艺术重要性,值得美术家们不断学习。

太行精神承载了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他在不同时代汲取了不同的时代养分,融汇成了太行红色基因,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永远不会因斗转星移和时代变迁而失去价值,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提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完善。这使得太行地域美术创作并不是狭义的对风景表象的照搬写生,而是广义的在太行精神中,感受这里遍山的红色气息、风土人情,思考、描绘再表达。将当代青年没有经历过的历史,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到大众视野面前,这种直观的历史人文再现,也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四、结论

对太行山母体美术创作历史形态的梳理,无论创作画家、作品数量质量、还是创作规模、形态样式,以太行为母题的美术创作中蕴含的“太行风尚”和“太行精神”都是与众不同的。这足以见证,以太行山为母题的美术作品在当代中国美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华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太行地域矗立起一道道丰碑,是自然的丰碑、文化的丰碑,也是精神的丰碑和艺术的丰碑。以其雄浑厚重、威严峭拔的气势以及红色精神演变传承成为历代美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太行地域作为美术创作的根脉、魂魄,孕育了一代代优秀的艺术家和经典作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术创作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良好的文脉传承,以太行山为母题进行艺术创作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太行山是艺术家们创作的宝藏,在写生中创作可以促使美术家们深入感受生活,对传统的重新认识和构建传承,超脱精神洗礼,也可以提高色彩质量和画面的生动性,丰富艺术感受力。作为青年一代的艺术创作者,我们应该积极的向前辈们学习交流,以太行地域为“艺术创作基地”,感受不同创作题材,丰富创作经验,做一片饱满的叶子,为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枝繁叶茂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太行山美术家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太行山写生》
第三届广西青年美术家作品提名展作品选登
《逆行者》油画
广西美术家抗击疫情美术作品选登
小榄美术家协会建会35周年作品展作品选登
太行山(外二首)
人文社科
太行山历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