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2-04-14李伟伟赵四东
李伟伟,赵四东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7;东南大学,江苏南京 210096)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背景下,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增强我国社会凝聚力的关键,其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专业课学习的全过程成为课程思政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普遍偏低,加之思想政治建设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低、价值取向错误,不能很好地达到园林类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的各类造价文件存在有失公平公正等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教学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积极有效地开展“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通过德育引领,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应用专业技能报效祖国,充分体现个人社会价值。
2018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有序开展了园林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现代学徒制模式是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以技能为主的现代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园林工程预决算”作为园林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园林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分析、编制工程预算文件、工程成本分析与控制等工作,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工作人员能很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公正执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思政育人的难度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行为习惯相对落后,学生普遍轻视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有部分学生存在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需要学校、企业、校内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及学生等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同时,高职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培养、双导师育人及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得开展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教育更加复杂。
(二)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方式生硬
课程思政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巧妙地融入专业课程学习中,而现实中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仍普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两者的简单叠加使得课堂教学往往是流于形式的“大道理”说教和“喊口号”,教学效果很差。“园林工程预决算”是一门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生硬会使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如何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需要结合思政目标,重新修订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
(三)“双导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参差不齐
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思想政治素养差异较大,校内指导教师的根本使命是“教书”和“育人”,比较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其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加之教师也会定期进行师德师风方面的建设,也普遍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并以身示范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建设。企业师傅虽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知识,但要讲好课程思政并非易事,主要是由于企业师傅往往欠缺深厚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需要参透思政教育内容并思考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呈现,同时师傅自身也要做到知行合一,课程思政才能真正达到良好德育效果。
(四)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整合的难度大
由于行业背景和业务能力的差异,企业师傅与校内指导教师对开展课程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参差不齐。一方面,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认识上,高职院校比较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素质培育,而企业则注重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师傅更重视专业和技能培养,对思政教育认知和重视存在不足。另一方面,课程教学实践中学校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等价值的培育,而企业偏重于职业素质、工匠精神等专业技术方面,教学目标存在分歧。
二、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一)建立校企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讨会
由于“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的概念多、公式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复杂性。针对如何在“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学校可组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组建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教学团队,开展相关教学研讨会。通过开展研讨会、线上线下多渠道交流,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便能够教学相长,优势互补,职业经验丰富的师傅能更多地接触思想政治方面知识,校内教师也能更多了解园林行业职业素养和岗位职责要求等,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双方更好地服务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图1 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融入思政教育实践
(二)建设“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校企联合编写融入思政元素的活页式教材、课程标准、典型案例。信息化时代,教材的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文本式教材已经不适应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校企可联合编写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活页式教材,这种教材形式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对教学内容移动化、个性化的需求,可借助云班课或学习通软件,在平板电脑和手机上随时随地呈现,为学习者提供可扩展、丰富化、动态化的新型学习体验。校企应根据课程思政目标重新修订课程标准,并撰写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案。校企共同建设园林工程预算思政典型案例库,课程教学团队收集实际工程案例,建立本课程的思政案例,将思政案例融入教学单元中,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建立优秀典型档案,选取企业优秀员工作为典型,到学校给学生(学徒)做职业素养方面讲座;学生(学徒)到企业认知实习、岗位体验,熏陶企业文化,学习企业员工的优秀事迹及优秀项目案例等。
表1 “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
(三)创新课堂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线上教学活动主要是借助云班课或学习通软件,推送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园林行业发展、企业优秀员工典型、工程案例、微课视频等职业相关内容,供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探讨,开展思政教育。教师可通过课程互动平台让学生开展课后扩展学习,利用课下活动的轻松氛围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找到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认知错误和思想偏差,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观,脚踏实地、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工作态度,学知识、长本领,将来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教师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学徒)特点,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课堂情景式教学、工程项目专业案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可通过课堂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园林工程项目招标方、投标方的工作职责和内容;结合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案例教学,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教师还可运用线上教学软件或平台,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线上适当融入与职业相关的思政时事,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线下强化正向的价值观、职业道德引导;充分发掘与应用企业资源,比如请企业园林预算方面优秀职工模范协同教学。
(四)以企业优秀员工为典型,开展思政教育
现代学徒制学生有“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学生成为企业准员工之初,要实施有效的德育引导,发挥示范效应。这需要企业开展挖掘典型、树立典型、学习典型等相关思政教育活动,拥有使学徒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职业道德标杆,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优秀典型的培养和关注,不断选树新的典型,使企业形成一个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这不仅对提升企业新老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养建设十分有利,思政教育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五)建立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
随着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的考核评价也要添加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学,其评价的侧重点不再是分数和对预算知识本身的掌握,还包括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理性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课程思政评价应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更侧重于过程性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讨论的主动程度,课外查阅资料的能动性,案例教学中感悟深度,实践环节表现出的诚实、规范、细致负责等都应成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对某一课程的思政教育成效是难以量化的,教师可以采取阶段性的考核评价方法。校企对学生德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需要双方根据各自的关注点,建立融入思政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首先是诊断性评价,通过开课前和开课之初,在线上教学软件上设计思政相关的问卷或量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进行评估,判断学生的德育状况;其次是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最后是综合性评价,通过量表或学生的心得体会,并结合早期诊断评价以及过程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三、结语
从行业岗位需求上看,相关校企合作企业更看重园林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校表现及是否具备吃苦耐劳、踏实好学的品格。可见,通过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开办以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对学生(学徒)的综合素质认可度较高,学徒制班学生(学徒)能够做到认真负责、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态度。因此,校企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虽然存在一定难度,但只要方法得当,思政教育成效还是很显著的。
表2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考核评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