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亚文化大背景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探究
2022-04-14韩婷婷
韩婷婷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
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的大背景下网络青年亚文化逐渐形成,其有着较为独特的价值判断以及语言表达标准,这其实也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于某些现实问题的心理态度。现阶段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有着内容多元化、传播和更新迅速的特点,受到青年群体的推崇。由于网络文化源于互联网,进行筛选以及监管的工作量较大,因此经常发生网络“失德”现象。要想抓住网络文化的话语主动权,提高青年群体的思想道德修养,就要不断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网络亚文化入手,深入分析现阶段青年群体的思想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这对于思政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网络亚文化概述
信息化是网络文化的基础。在信息化的初级发展阶段,网络文化的内容只是传统文化在网络上的映射,其思想内容、方向和日常文化相似。但是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网络文化开始逐步发展,并且不再受限于日常文化,而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由此进入了后信息时代。后信息时代,网络文化迅速发展,并充分结合世界范围内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形成了多元性、批判性等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
网络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形式,可以根据其所普及的区域和群体的差异分成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两种类型。主流文化代表了大众文化,其主要特点是在某些生活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主流文化所影响的区域,将会极大地影响区域群体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而亚文化是网络文化的另外一种类型,其主要受众是边缘群体,这部分群体的信仰以及观念和主流群体的信仰和观念有着明显差异,普遍受到主流群体的忽视。在主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中,网络亚文化以批判性和反抗性冲击着主流文化。青年群体作为互联网的主要受众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并且逐渐形成独有的思想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时代背景下,对网络亚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网络亚文化的应对措施、网络亚文化的特点和形式以及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等。现阶段网络亚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恶搞、网络人物以及网络事件等。这些表现形式也反映了现阶段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且明显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极端。积极的一方面主要是这些网络亚文化表明大学生群体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积极地追求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表达;而消极的一方面则是部分网络亚文化的内容包含一定程度的悲观叛逆情绪,这实际上也反映了现阶段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复杂的思想情感。悲观以及叛逆等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隐含了青年群体的诉求,即渴望受到关注以及尊重,并期待通过自己的方式追寻公正。
二、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话语权的争夺
话语权是一种符号以及权利的概念,并不仅仅代表文本内容,还包括人的行为和动作。话语权受到控制和选择,话语和权利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权利通过策略产生话语,话语的内容包含了相关标准。而话语可以发挥辩护的作用,维护之前建立的真理和标准。总之,话语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概念,其不仅包括内容方面,还包括话语形式以及传播等方面。
现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都远远落后于网络亚文化,因此并不具备较权威的话语权,难以真正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无法发挥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通常来说,思政教育工作的话语权主要来自政体、思政理论的真理以及教育对象的消费三个方面。而网络亚文化对这三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体现。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来自政体的授予,而网络亚文化并没有相关政体的支持,其主要话语权来自受众群体的黏性。网络亚文化的内容通过这些群体的宣传和流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拥有话语权。现阶段大批学生沉迷于互联网无法自拔,自以为是网络文化的缔造者,但实际上是网络文化的被支配者,其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普遍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第二,思政工作的话语权也来自其内容的魅力,而对网络亚文化来说,其实际存在的位置属于物理空间之外的区域,没有距离和界限的限制,可以容纳大量的外来信息。因此,大量的符号和文化都可以被保存到网络文化当中,并且持续发展。网络亚文化由于其边缘性的特征,其内部的受众群体通常会被划分到多个区域,每个区域中都保存着不同的符号和文化。在这些区域中,任何理念和文化都会寻找到其目标受众,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主流价值观的模糊
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础,而价值观的不同是文化分野的标志。大学思政教育通常以主流文化为主导,并且和亚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网络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原有的认知结构被破坏,对主流意识的认同产生阻碍。网络亚文化由于其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汇集了世界范围内多种人群和不同阶层的群体,其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逐渐形成多元化的道德标准。这部分文化有着多元性及破碎性等特点,带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性质。和后现代主义相似的是,网络亚文化也有着去中心化、不确定性等特点。因此,网络亚文化中的话语往往具备较高的创造性,并且反映了这部分群体追求自我的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认同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网络文化也是一种信息文化产业,和商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包含部分商家的精心规划以及传播,其内容包含消费主义的观念。消费主义是一种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观念,其主要特征是没有节制地追求物质享受,并将其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在现实生活中,网购活动的兴起,以及各种奢侈品牌和产品的出现,都受到青年群体的热捧,并且将拥有这些奢侈品牌和产品以及参与网络购物当作身份标签。而这些行为在传统思政教育内容中是极不提倡的,青年群体追求潮流和消费主义,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以及消费的快感,严重违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他们虽然表面上接受,但是其本身仍然追求物质生活以及消费享受,违背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初衷。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意识形态的干扰
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在主流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精神力量,也是社会中执政党对思想观念整合并对社会进行控制的工具。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思想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求大学生遵循社会规范,积极学习主流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而网络亚文化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自身存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其多元化的文化包含,其本身存在的消费主义以及娱乐主义等意识形态极大地影响了当今社会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严重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首先,群体情绪的发泄。网络文化的消费实质上是自消费,其内容的输入输出都源自自媒体,文化审查以及监管部门难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有效监管。并且由于网络空间虚拟化的特点,用户可以在网络空间任意构造自身形象,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表达,甚至超越主流社会道德和观念的约束。由于身份虚拟化以及网络空间的自由性,这部分群体通常将网络空间作为“狂欢”的主要场所。比如某些帖子包含着各领域行业的黑话,并且时常发生对骂等情况,宣泄负面情绪。青年群体在现实生活中经历着升学压力、就业压力等困境,通常会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情绪宣泄,言论冲突以及冒犯成为网络空间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网络空间文化的复杂化,参与其中的青年群体可能会发生价值观偏移,在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
其次,网络空间也是娱乐文化的主要发展环境,过度娱乐化是现如今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娱乐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会对正常观念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并且娱乐文化通常包含着大量的负面信息以及猎奇心理,部分综艺节目往往为了博人眼球而突破道德底线,使参与的群体显得更加麻木和肤浅。这部分人群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屑心理,忽视集体主义以及民族情感主流思想观念,极大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最后,人格发生异化。网络空间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代表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使用并控制。而网络空间形成的网络亚文化,包含了人们依赖技术的思想,这种思想观念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隐患。这些思想在人们浏览网络信息时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观念,为人格的异化埋下了种子。人格异化的主要特征是对现实生活产生逃避心理,忽视社会赞扬的道德品质,极其缺乏责任感。如今大学生群体普遍沉迷网络,和现实生活中亲人朋友的交流越来越少,出现了道德冷漠现象。并且随着这一状况的持续,人们会更加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真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加大。
三、网络亚文化大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途径
(一)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大力发展主流网络文化
合作共赢是现阶段普遍提倡的发展形式,在我国外交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较为良好的反馈。将合作共赢的理念和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不仅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同样也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因此,要正视这一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正确区分网络文化当中正确的理念和思想,并进行融合吸收,共同创建合作共赢的局面。在以往的发展历史上,亚文化通常作为主流文化的对抗一方,但是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亚文化可以作为主流文化的一方面对其进行补充和融合。而主流文化也会通过吸取亚文化的优秀理念壮大自身,这也是实现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充分掌握改革机遇,健全网络制度
网络亚文化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之一。改革通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要不断调整以提高适应性,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如今网络亚文化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的主流文化产生了一定的挑战,但挑战和机会并存,网络亚文化也为我国发展多元化文化思想带来了机会。同时,网络亚文化的出现和发展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不能对其抱有敌对心理,而应积极地去适应和融合。应该看到的是,网络亚文化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群体在参与网络亚文化的过程中丰富了自身的思想观念,但是对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理解偏差。这虽然是消极的一方面,但也是一种机遇。要及时肯定网络亚文化积极方面,并抵制其消极方面,使网络亚文化能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形成正确引导。
(三)调整思政教育的思路,发展网络文化教育
今后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要及时转变教育工作思路,积极拓展网络文化教育。通过选用适合的网络平台,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思政教育的先进性。网络平台往往具备相对专业的群体,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有助于思政教育内容的迅速传播。将思政教育内容投放到网络平台的同时,还应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虽然网络平台通常是由企业和团体建立,存在一定的商业目的和利益驱动,但是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仍然可以寻求双方的共赢之处。比如,企业团体搭建的网络平台需要内容输出,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内容输出需要平台,两者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企业团体获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而思政教育工作也实现了主流道德观念的输出。目前网络信息量巨大,思政教育工作的重心仍然是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建立网络平台,思政工作者应把握重心,深耕优质内容建设,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亚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但也为思政工作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思想政治教师来说,网络亚文化的迅速发展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认识网络亚文化的实质和缺陷,不断思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网络亚文化存在积极方面,也有着消极方面,思政工作者要正确应对网络亚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引导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力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同时,还可以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网络平台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正视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