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2-04-14何文明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环节的有效设计对学生理解知识内容、优化学习状态以及增强探究热情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也给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习环节对于教学效果的重要意义越发突出,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文章就提升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06-0202-02

在新的教学形势之下,对于小学数学等基础性学科而言,通过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成为了教师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预习环节对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陌生,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预习目标、预习任务以及学生的预习能力等都没有明确,这就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环节的效率不高,学生也容易丧失对课前预习的热情。

在笔者看来,课前预习不能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项形式化的教学工作,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科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之下明确预习环节的实际意义,为学生制定有效合理的预习计划,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课前预习达到理想的效果[1]。

1   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意义

1.1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的前奏,课前预习环节设计的着眼点在于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普遍还不具备较强的学习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导致了他们容易在课堂上产生难以理解复杂知识、难以跟上课堂节奏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展开造成了很大影响。从学科特性的角度来看,小学数学虽然还未达到较深的理论层次,但已经初步具备了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若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缺乏对新知识的基本了解和思考,那么便很难理解新知识,也难以有效地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上述教学困境都能够通过课前预习环节的有效展开得以解决,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中,通过回顾已知、联系生活、探索新知,能够基本了解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探究和思考,从而更迅速、更积极、更自信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状态。

1.2  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展现的学习状态、所得到的学习感悟以及所掌握的学习方法,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3]。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无论是在课堂环境还是家庭环境之中,学生的学习一直是被动的、缺乏自主性的,这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但却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热情。而预习环节中的学习氛围是愉快且自由的,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和充分的思考,在没有束缚的条件下进行有趣且有针对性的探究,这无疑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   提升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2.1  有针对地传授课前预习技能

课前预习环节是学生的一次独立探索数学知识的机会,教师不应该进行过多的干预和限制,但同时也需要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预习思想、预习方法传授给学生。若教师在预习设计和环节布置上仅仅提示学生预习新课,那么这样的预习环节便走向了形式化和浅层化。因此,预习环节的科学计划和安排不可忽视,教师应向学生传授标注、思考、动手、练习、存疑等预习方法,避免学生在预习环节陷入迷茫状态,或僅仅翻阅课本或资料书便简单完成预习任务。

同时,学生的一些具体的预习行为也应该得到教师的科学指导,以此来帮助学生在预习新知识时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如针对一些几何类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环节先标注重点,在此基础上逐字逐句地理解新概念;接着学生可以对课本中的例子或习题进行操作性的演绎,将抽象的几何知识通过手工形象化地表达出来。再如教学“数与代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时,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联系已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有重点地理解课本中的习题,并适当提出疑问。这样一来,预习环节更加科学、高效,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信,还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对于自主学习同样能够产生帮助。

2.2  有层次地设计课前预习任务

在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指令下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前预习之中。如果缺乏具体的预习任务,学生即便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思想和预习方法,也很容易在预习的过程中出现没有目的、没有头绪的情况。此外,预习任务的安排也为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考评与反馈建立了基础,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预习环节的有效性。从当下的教学实践来看,预习单的设计得到了小学数学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教师根据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单,既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又能够引领学生进行预习思考,有针对性、层次性的任务安排也体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科学教学思想。

针对一些简单的概念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独立的预习任务,如对于分数的产生、概念和特征,学生只需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来细读教材便可了解;而对于分数的意义、性质、计算法则等,教师则可以在预习单中为学生设计合作性的预习任务,这些知识的逻辑性较强,知识本身也比较抽象,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能够互相交流想法,在取长补短中一步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预习效果的及时考核与反馈

预习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在预习环节经历了一个独立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但部分学生未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预习效果,也未必深刻地了解预习环节对自身课堂学习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对学生预习效果的及时考核与反馈就很有必要了,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来帮助学生将预习过程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表达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体验和预习所得,这将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深化思考并产生对自己预习效果的认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预习环节所产生的错误或疑问时,也要及时地纠正和解决,从纠错和答题出发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预习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过程性、动态性的考核与评价。如通过微信群聊线上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分享预习计划、及时提出预习中的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所展现出的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进行鼓励性评价。此外,在课堂教学之初,教师同样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考评,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利用电子白板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及时的点评和互动,并自主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吸取他人的长处进行自我提升。另外,对于学生的展示,教师也要进行鼓励,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环节不可忽视。在教学过程中,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加深思考、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环节,课前预习对于学生学习素养、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4]。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课前预习环节,不断改进并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提升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芳.课前预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

[2]连桂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8).

[3]杜文娟.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实效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

[4]郎玉杰.浅谈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

【作者简介】

何文明(1969~),男,汉族,甘肃永昌人,大专,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F3521F5E-FEDC-48F0-9D92-299061994CD7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