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科普图书创新策略探析

2022-04-14殷淼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创新

摘要:专业科普图书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满足公众对本专业科普日益增长的需求。文章首先从战略的角度,对专业科普图书创新的一些共性原则和根本动力进行宏观阐释,并通过近年来气象科普图书较为典型的一些创新实践加以佐证,最后以“云朵朵和风阵阵”气象科普系列图书为例,探讨专业科普图书创新的具体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创新;专业科普图书;气象科普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055-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研计划项目“新技术在《云朵朵和风阵阵的气象山歌》的研发及应用”成果,项目编号:桂科AD20159100;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数字气象科普场馆与科普能力建设”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BH70302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现在的科普已经由过去单向的灌输式逐渐发展成公众理解与科学传播双向互动的崭新模式[1]。专业科普图书的创新也要适应这种模式,思考与实践都要真正从产品导向转变成读者导向、市场导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注重甚至迎合读者需求和市场热点而不自量力、盲目跟風,而是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做到真正的“知己知彼”,并制定合理策略。

一、“知己”

(一)了解本专业、本行业

对本专业、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发展战略和方向,各领域科研、技术、业务发展动态及领军人物和人才情况,各地有关部门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行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近期行业热点,兄弟单位其他形式的科普产品开发情况等,都要时刻关注、勤于思考、敏锐感知。并对本专业科普图书的专业、行业优势及劣势,有较为准确、科学的认识,从而通过有针对性的创新,达到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的效果。

比如,虽然气象科普图书在传统图书市场和发行渠道中尚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但却拥有明显的行业渠道优势。结合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各级气象部门会开展一系列主题气象科普咨询、宣讲活动,往往会向公众免费发放科普图书及其他科普产品,由相关气象部门买单,需求和发行的规模、增长稳定,且有增速趋势[2]。气象科普图书虽然不能完全依赖行业渠道,但也不能对其轻视甚至放弃,转而一心拼杀传统市场的红海中。因此,要更加密切关注气象行业渠道与科普需求,低价实用的农村科普,漫画、绘本、玩具式幼儿科普,针对各地气候差异的地方性定制版科普,数量明显增多,体现了精细化、定制化的内容创新,以及趣味化、潮流化的形式创新。

另外,随着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气象科普工作社会化格局的基本构建,各类气象科普产品的开发者都在各自领域奋力创新,彼此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学习、借鉴、补充和配合。在此背景下,要更加积极、主动地与各气象相关部门开展更为密切的科普合作。例如,《小云朵朵自然科普绘本(第一辑)》是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影视中心合作,将其出品的同名动画片(获得有“科教影视界奥斯卡”支撑的“中国龙奖”科普动画提名奖)转化为科普绘本。

类似的转化式气象科普图书,其原始科普资源还包括气象部门的各种科普活动、展馆、比赛、讲座、手机应用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十分丰富,转化形式也多种多样。要注意的是,图书不能只对原作品或原科普资源作简单机械的复制,而要通过精耕细作的二次加工,使内容更精炼、文字更精准、故事更精彩、科学性更强,体现出图书的严谨和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与质感。

(二)更加了解本单位、本部门

对本单位、本部门与科普图书策划和创新相关的各种资源配置、政策支持、优势与劣势、动力与阻碍等,应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够优化利用。笔者所在的部门为专门的科普编辑室,编辑人员的专业背景,气象专业与文学或社科专业的比例大约为2︰1。对重点或精品图书,采用不同专业背景的编辑共同策划、把关、会诊的方式,尽量做到既保证内容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又让普通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肯读爱读。

事实上,在充分了解自身优势劣势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等充分彰显优势,同样是一种创新,也为科普图书本身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动力。

(三)向内求取,文化自信——与中国优秀文化结合

中华历史悠久厚重,中华文化灿若星河,我们应当充满自信、敬畏和求知欲地去探索、去运用。实践证明,科普图书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充足的养分,从而生机勃勃、闪闪发光。

气象出版社近几年开始着力开发将气象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科普图书。如《古典诗词话气象》,在阐释我国气候特征和各类天气现象等天气学原理时,融入了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古典诗词,意蕴悠长。在介绍我国梅雨天气特征时,书中先用宋代赵师秀《约客》中“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两句说明梅雨时节雨水之多;再用宋代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说明梅雨时节雨水持续时间之长;最后用宋代曾几《三衢道中》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两句,说明不仅有正常梅雨,还有早梅雨、迟梅雨、短梅雨、特长梅雨,个别年份还会出现“空梅”。该书在进行文学性、文化性创新的同时,始终紧扣气象科普的本质内核,全书分为气候和天气两大部分,基本涵盖了我国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现象,科普性和文学性、现代气象科学与古典中华文化和谐相融、相得益彰。其实,不仅是传统文化,现当代的很多优秀文化,也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知识,都可以作为科学与读者之间的媒介。

二、“知彼”

(一)了解时代——顺势而为

关注和了解有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公众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获取知识方式等。

比如,当前印刷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数字技术、虚拟现实类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以及思维的方式都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可以说,这是一个技术引领的新时代。

在上述新技术中,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等技术应用于气象科普图书创新的效果颇佳,可以应用于各类气象灾害及其避险、救援等场景的仿真展示或虚拟体验中。以《平平安安的天气日记》为例,书中设置了以云为原型的云博士,专门负责介绍书中的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只要打开天气日记APP扫描有云博士出现的页面,就可以借助手机等移动设备看到720°仿真灾害模拟场景,听到还原度很高的场景声效及清晰悦耳的语音知识解读。

当读者通过移动或专用设备将暴雨洪涝、雷电、台风等灾害近距离、高仿真地呈现在眼前,并且可以全方位观察、操控和体验时,相信读者会被其吸引甚至震撼,从而对大自然更加敬畏,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气象防灾减灾、自救互助的技能。另外,利用“扫码+”等模式进行图书的多媒体融合创新,“+”后面是看视频、听音频、浏览公众号等,为提高图书的附加内容、观感等价值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和便捷;还有运用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科普图书营销宣传,其实都是为了符合当代读者的需求、审美与习惯。顺应潮流,顺势而为,既是创新的方式,也是创新的目的。

(二)了解读者与市场——创新之原动力

要了解读者对本学科科普的需求点和需求量;对市场的供需、竞争、细分、渠道等情况、目标读者、营销方式等要有比较清晰、准确的认识和判断。笔者认为,这一环节,是图书策划的基础和根本,也是科普图书创新的原动力。比如,针对气象专业小众、专业、冷门等问题,将单一的气象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历史文化、地理旅游等相对大众、熟悉、热门、的领域。如《风物广西》一书,分为风云篇、风景篇、风情篇、风土篇、风味篇。但气象不仅在风云篇里出现,比如在风景篇里,会分析形成这些独特风景的气象因素有什么。在这本书中,气象不只是气象,它成为一种原因,或一个推手。

又如,天气预报在气象科普题材中,是公众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大众热点,于是我们出版了《天气预报准不准》《明天是个好天吗》等书。而由著名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担纲主编的《全球天气节目简史》,则是以史书的形式来展现天气预报和科普气象常识。该书是“气象先生”宋英杰潜心之作。他和众多中国天气主播一同搜集了世界百余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张天气节目视频图片,并凭借多年强大的专业积累和知识功底,以及风趣亲切的语言风格,梳理和解读了全球天气节目的历史脉络。读者不仅能看到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精彩纷呈的天气节目,更能了解各国天气节目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并了解有关的气象知识。

(三)观天下,勤学习

放眼看市场,当前市场上优秀专业科普图书不断涌现,引进版依然精彩纷呈,多看勤学,取长补短,为本学科的科普图书创新不断汲取新经验、新动力,不失为一条捷径。放眼其他学科或部门:尝试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跨媒介的联动合作,开发有本行业特色的综合性科普图书。比如,气象出版社与部分校园气象站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既根据其需求策划了校园气象站系列图书,又请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丛书等图书作者,双重身份和双向策划,促进良性发展。

三、“定良策”

知己知彼后,还要制定相应的良策,方能百战不殆。对于专业科普图书的创新来说,要在选题策划之初,尽可能多地掌握上述各种信息,并进行审慎、科学地分析、判断、决策,制订定位明确、亮点(买点)突出、详细可行的创新方案,使所做的创新能够提高对读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并使之与自身能力和利益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下面以“云朵朵和风阵阵”气象科普系列图书创新实践为例,分析专业科普图书创新的具体策略和方式。

(一)总体创新策略——打造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科普品牌

品牌是科普图书创新的重要媒介与载体,它使科普图书更加个性鲜明,令人印象深刻;更具规模,更加多元;资源更加优化,基础更加牢固。

目前市场上的科普图书品牌多为综合性品牌,即每种品牌包含多个专业的科普图书。这种品牌构建方式,更适合综合性出版社,而对于气象出版社这样的单学科专业出版社来说,打造具有本专业特色的科普图书品牌,更可行、高效。

“云朵朵和风阵阵”系列是近年来气象出版社打造得较为成功的气象科普图书品牌。

第一,该品牌不仅有统一、鲜明的形象识别,而且极具气象特色:品牌形象代言人“云朵朵”,名称、形象来自云,有一头像棉花糖一样的白色卷发;风阵阵则出自风,总爱穿一件印有风车图案的飞行员制服。而云和风都是最为典型的气象元素[3]。云朵朵和风阵阵有时候是小故事家,给大家讲有趣的气象故事;有时候变身小教师,讲授气象知识;有时候又是小小警示员,提醒大家面对气象灾害应该怎么做,为设计人员带来无限创作和遐想的空间[4]。

第二,该品牌专注于少儿气象科普,有明确的读者定位和气象科普目标。因此,虽然品种、形式多样,却并不散乱,展现出相较气象出版社其他科普图书而言更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

第三,该品牌在创建之初,就建立了专门的策划、设计和编辑团队和科学高效的运营、管理机制,还有配套的科普视频产品、主题营销模式及数字气象科普场馆,持续创作能力较强。

(二)“玩具化”创新

采用游戏书、手工书、立体书等方式对科普图书进行“玩具化”创新,既可保留纸质图书的内容、知识优势,又吸取了玩具的可操作性、高趣味性等优点,对读者特别是孩子们的吸引力很强,已经较广泛地应用于少儿图书。但由于成本、定价、市场风险等因素,在气象科普图书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云朵朵和风阵阵的气象拼图》包括风、雨、雪、雷电、干旱、雾和霾、六个唯美而又童趣十足的气象主题拼图。每个拼图都配有以该拼图主题为谜底的原创气象谜语,揭示出六种天气现象。读者可在体会拼图、猜谜、阅读三重乐趣的同时,领略气象的神奇和美丽。此外,该系列的《气象科普教具—风级歌》包含云朵朵和风阵阵主题形象风车手工制作卡、风级游戏卡片等,让孩子在做手工和游戏中了解有关风的气象科普知识。

(三)文化及多媒体融合创新

《云朵朵和风阵阵的气象山歌》用朴实生动的语言将气象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壮族山歌。每首山歌配有唱山歌(真人配唱)的视频,可通过扫码真的听到山歌飘扬——原汁原味的刘三姐风格。书中,云朵朵和风阵阵都穿着广西壮族的民族服饰,极具广西特色和气象特色,多角度帮助孩子们了解气象知识及广西文化,是一种文化继承与创新。

(四)章节体例的创新

《云朵朵和风阵阵的气象课》原有21章,目录按大气科学专业习惯排序,对普通读者来说,不符合由浅入深的认知逻辑。因此,我们针对该问题,在一些非气象专业人员中进行了调研,并以此为重要参考,将21个气象科普专题分别归入气象观测那些事、气象灾害要防御、气象术语学明白这三章,从而使该书的结构更适合普通读者。另外,原目录过于专業难懂、乏味无趣,我们也做了针对性的改进,比如将气象雷达改为探空侦察兵,将强对流改为爱打游击的强对流,使本书的可读性和科普性都有了较大提升。

四、结语

经过近年来持续的创新探索与实践,目前气象科普图书总体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但创新策略与方式大都仍然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前期我们更注重形式创新,今后将以需求牵引、内容精耕、品牌培育、精品建设为主导,进行更高质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 任珂.气象科普产品开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索[J].科技传播,2017(9):77-79.

[2] 何孟洁,王海波.科普发力创新驱动两翼齐飞:气象科普创新工作发展综述[N].中国气象报,2016-09-22(6).

[3] 殷淼.原创科普图书的创新思考与实践:以气象科普图书为例[J].传媒论坛,2021(22):105-106,109.

[4] 姜殿荣,贾显锋,何雪杨.以主题人物带动气象科普品牌创新[J].陕西气象,2020(2):64-67.

作者简介 殷淼,本科,编辑,气象出版社第四编辑室(宣传科普编辑室)编辑,研究方向:科普出版。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