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龙友与《桃花扇》

2022-04-14沈新林

古典文学知识 2022年2期
关键词:桃花扇戏曲桃花

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昇《长生殿》,是清代初期两部优秀的传奇作品。学术界一般视之为古代戏曲的高峰。《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王季思等三人合注本《桃花扇》,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下同),是一部堪称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粗粗看来,杨龙友只是《桃花扇》中的一个穿針引线、无关宏旨的人物。然而,仔细揣摩,反复玩味,可以发现杨龙友对于《桃花扇》这部艺术珍品,是一个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人物。

明末清初的历史人物杨文聪(1596—1646),字龙友,号山子,别署伯子,贵州贵筑(今贵阳)人。七岁随父亲到江苏山阳读书,二十三岁中举,后参加会试,名落孙山。二十八岁移家南京,参加复社,结交名流,畅游山水,写诗作画,作品颇丰;“挥金玉如粪土,气豪才壮”(史玄《旬美堂诗集序》,见《旬美堂诗集》卷首),是一位优秀的书画家、诗人;后做过教谕、县令,他勤政爱民,兴利除弊,关心文教,深得好评。他又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坚持抗清的英雄志士和烈士。晚明弘光朝,巡抚常州、镇江二府,后来带领抗清,兵败被杀。《明史》卷二百七十七有传。不过,杨龙友这个名字鲜为人知,大部分熟悉杨龙友的人,是因为读过戏曲作品《桃花扇》,因为杨龙友又是孔尚任《桃花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本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由于杨龙友生平资料不多,而《桃花扇》传奇又基本写实,《桃花扇凡例》云:“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所以本文结合有关历史记载和戏曲作品,对人物进行综合分析。经过仔细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杨龙友之于《桃花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没有杨龙友,就没有桃花扇和《桃花扇》。此言一出,似乎有点危言耸听;但仔细分析,却言之不虚。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卷首的《桃花扇小识》云:“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游客之画也。”可见桃花扇就是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一把普通的扇子,上面有侯方域的定情诗,以及杨龙友点缀的桃花。《桃花扇本末》云:“独香姬面血溅扇,杨龙友画笔点之,此则龙友小史言于方训公者。虽不见诸别籍,其事则新奇可传。《桃花扇》一剧感此而作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这个命题:

第一,从道具的制作来看,《桃花扇凡例》云:“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因为作为戏曲作品的基本道具和串联故事主要线索的桃花扇,是画家杨龙友精心绘制而成的。李香君拒嫁权贵,以死抗命,以头撞地,鲜血溅在她与侯方域定情的诗扇扇面上,画家杨龙友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加上画家的艺术眼光和职业素养,即兴发挥创作灵感,以鲜血为桃花,以青草汁作为颜料,再用画笔进行点缀,添枝加叶。“香君碰坏花容,溅血满扇,杨龙友添上梗叶,成了几笔折枝桃花。”大匠运斤,稍加点染,便成为一幅弥足珍贵的艺术珍品桃花扇;而且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意义。桃花扇是画家杨龙友的得意之作,后来桃花扇便成为戏曲作品的道具和串联故事的主要线索,这是作品获得成功的关键。

第二,从故事的传播来看,关于《桃花扇》的故事,是杨龙友的书童(小友)讲给孔尚任的族兄孔方训听的。孔方训当时在留都南京任职,他后来又讲给孔尚任听,孔尚任觉得“其事则新奇可传” ,“感此而作”(《桃花扇本末》,《桃花扇》第二十七出)。于是,经过多年的构思创作,几易其稿,才有了《桃花扇》传奇。杨龙友的书童或者是紧随主人、亲目所睹事情经过的当事人,或者是听杨龙友转述的,二者必居其一。杨龙友是桃花扇故事的见证人和传播者,这就可以断定《桃花扇》故事的真实性。

第三,从作品的主题来看,《桃花扇》“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通过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故事、悲欢离合写南明一代的兴亡。而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是热心的杨龙友介绍牵合的。他与侯生是文友,又与秦淮八艳交往频繁,于是一说就成。从这一意义说,没有杨龙友,就不会有李香君和侯方域两人的遇合,也没有流传千古的《桃花扇》故事。

其次,《桃花扇》中的桃花扇,由于杨龙友的精巧艺术构思和妙手点缀,富有多重内涵和寓意,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韵味。

一是桃花扇象征美好爱情。桃花扇本是侯方域与李香君定情的信物,上有侯生所题定情诗句:“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名士娶艺女,才子配佳人。你贪我爱,生死不渝。经过血与火的政治风波考验,更加光彩照人,桃花扇最初是美好爱情的见证和象征。

二是借桃花赞扬李香君的崇高气节和抗争精神。“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桃花扇小识》)香君绰号香扇坠(《桃花扇》第六出),她守护爱情,拒嫁权贵,以死明志,用鲜血染成桃花,展现出血染的风采。桃花就是最好的见证,赞扬其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刚烈的情操。

三是桃花扇又寄托了家国之恨,兴亡之感。《桃花扇小识》云:“人面耶?桃花耶?”直接化用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桃花依旧,佳人已逝,表现出强烈的物是人非的感叹,从而寄托了家国之恨,兴亡之感。

四是桃花还象征红颜薄命,表示作者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主人公李香君云:“桃花薄命,扇底飘零。多谢杨老爷替奴写照了。……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桃花扇》二十三出)李香君的宾白就是开宗明义,直抒胸臆,揭示主题,意向鲜明。

五是桃花又曲折批判了权奸小人。《桃花扇小识》云:“问种桃之道士,且不知归何处矣。”分明化用唐诗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一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原诗“以种桃道士比喻扶持小人的宰相,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千家诗新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显然,作者是借以批判迎立福王的权奸小人马、阮之流。

再其次,杨龙友是《桃花扇》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性格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一直是古代戏曲领域争议最多的,也是古代戏曲中可以成功刻画的典型形象。古代戏曲、小说中能达到这一高度的人物典型极为少见,屈指可数。

杨龙友的身份具有多元性,他多才多艺,为人随和,交游广泛,在作品中与各种政治派系、下层市民以及正反双方都有往来。他既是奔走四方、迎立福王、后贵为南明小王朝首相马士英的妹夫和同乡,也是阉党阮大铖的盟弟,又是复社文士侯方域、陈定生等人的文友;此外,他对史可法、左良玉等雄踞一方的武将也比较熟悉;他与民间说书艺人柳敬亭、昆曲教师苏昆生、画家蓝瑛有交游;与风尘女子秦淮八艳的关系也相当密切。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性格比较复杂,因此,对他的评价意见分歧较大。有人说他在作品中是正面人物。也有人认为他在作品中是反面人物,跟敌对营垒双方都有联系,是十分狡诈的政客。有人认为他是八面玲珑、两面讨好的政治投机分子;有人认为他是趋炎附势、助纣为虐的无行文人;有人认为他是处事圆滑、祸心深藏的帮闲帮凶。还有人说他在作品中是不好不坏、亦好亦坏的人物,作品暴露了他的许多问题。也有人认为,从创作角度看,杨龙友是穿线人物,是一个性格丰富多彩的复杂人物,这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成功范例。

《光明日报》1982年8月10日发表刘燕的文章《正确评价〈桃花扇〉中的杨龙友》,为学术界有关杨龙友的争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介绍了关于《桃花扇》中的杨龙友形象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学者孙应杰、沈新林在《论〈桃花扇〉中的杨龙友形象》(《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論文中认为,杨龙友这一人物形象在这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中有其特殊作用。在导致南明灭亡的重大事件中,他在政治上没有和马、阮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在马、阮大兴党狱,逮捕复社文人的斗争中,他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送信让侯方域逃跑,与马、阮保持了一定距离。他对复社文人有一定的同情和帮助,是一个正直善良、有一定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在促成侯、李“离合”的活动中,他撮合二人,纯粹是从才子应配佳人的观点出发的。说明他不问政治是非,只重友谊才情,比较糊涂。他劝香君改嫁田仰是为她的归宿考虑,与阮大铖威逼香君改嫁田仰以报复复社文人有着本质区别。《桃花扇》中的人物形象基本是按历史本来面目刻画的,据《明史》载,杨龙友是坚持抗清并以身殉国的志士。他与马、阮等弄权丧国、投降清朝的奸佞有天壤之别。总之,杨龙友是一个来往于两派之间,不肯昧着良心干坏事,有一定正义感的人物。他性格复杂,值得肯定。

杨龙友确实也做了一些令人费解的糊涂事情。比如,他既热情撮合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后来又怂恿香君嫁给田仰,表现为首鼠两端,难免令人生疑;他既反对马、阮之流的迫害忠良,倒行逆施,又不想与之彻底决裂,割断联系,其居心难测。其实,仔细体味,传奇作品明白做了相应的交代:他结交阮大铖,完全是欣赏他的才情,把他作为“笔砚之交”,并称:“彼之曲词,我之书画,两家绝技,一代传人。”他作为罢职闲居的县令,虽然遭到朝廷的冷遇,但既不能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也不了解他们的品行和情操,他起初只是把李香君视为一般卖笑为生的烟花女子,更不能理解她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执着的爱情观。他不无遗憾地说:“可笑这个呆丫头,要为侯生守节,断断不从。俺往说数次,竟不下楼。令我扫兴而回。”(《桃花扇》第二十一出)

但总体看来,他不仅颇有正义感,而且富有江湖义气;为人比较善良,对下层人民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他听到驻守武汉的左良玉有意出兵金陵,连忙主动请侯方域写信阻止,主要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宁。他虽然也想保全自己的利益,但他具有道德底线:其一是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不容异族入侵,乃至最后坚持抗清,宁死不屈,以身殉国;二是尽量做好事,帮助别人。他曾经主动为侯方域报信避祸;为李香君设计李代桃僵的“权宜之计”,帮助蒙混过关;香君骂筵时他精心遮盖,等等。至于他劝香君改嫁,主要也是面对现实,难敌马、阮的威势,同时考虑到侯方域出走后,香君的归宿问题。他说:“下官怕你受气,特为护你而来。”“香君嫁个漕抚。也不算失所;你有多大本事,能敌他两家势力?”(《桃花扇》第二十二出)这与马、阮对复社文士侯方域的恶毒报复具有本质的区别。长期以来,他与马、阮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他直接当面对马士英说过:“如今亲不敌贵了。”(《桃花扇》第二十一出)表示不肯和奸党同流合污。《桃花扇》第七出,作者借李香君之口说:“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显然,他对炙手可热的马士英早有看法,不愿意趋奉,也不想得到好处,两家关系严格限制在一般亲戚范围之内。马士英当上南明权相之后,亲手提拔的多名废员,转眼变成大僚,在有着一长串名字的清单中竟然没有妹夫杨龙友的名字;杨龙友看到该名单,淡然地说:“果然都是大有经济的。” “经济”的内涵为何?其弦外之音不言自明。杨龙友因为没有“经济”,得到的官职就是小小的兵科主事;马士英总算看在亲戚份上,起用了一个赋闲的罢职县令,给了他一个衣食饭碗。这张名单形象地说明了马士英与杨龙友的关系:马士英对杨龙友虽是亲戚,却没有好感,只是表面敷衍,在关键问题上并不帮忙;反过来看,杨龙友对马士英也一贯貌合神离,各行其道。其实杨龙友对马、阮之流早有看法,多有微词。在《桃花扇》二十二出,他说:“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李代桃僵,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言出肺腑,遣词造句富有感情,褒贬有度,爱憎分明,其真实心态跃然纸上。《桃花扇》二十二出,他对侯方域说:“世兄不要埋怨,而今马、阮当道,专以报仇雪恨为事,俺虽至亲好友,不敢谏言。”三言两语道出了他的尴尬处境和难言苦衷,揭示了马、阮的丑恶本质。作品还常常有意把杨龙友与阮大铖进行对比、对照,表现正义与邪恶的不同行径。《桃花扇》三十二出写到,农历三月十九日,南明小朝廷在太平门外设坛祭祀,群臣参与。活动结束,多人同行,路过鸡鹅巷马士英寓所,马士英主动邀请杨龙友留步观赏牡丹,杨龙友却无意迎合,有心回避,他婉言拒绝道:“小弟还要拜客,就此作别了。”于是便扬长而去,分明不识抬举。而这对于阮大铖却机会难得,他立即表态:“待晚生趋陪吧。”接着“随行”,口称“果然好花”;马则“速摆酒席,我们赏花”。二人臭味相投,沆瀣一气,这显然是作者刻意经营的笔墨,通过比较,则君子、小人泾渭分明,旨在批判阮大铖的奴颜媚骨,也突出了杨龙友正直高洁的品格。

总而言之,杨龙友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正面人物,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作者如实描写,没有夸张,没有拔高,也没有隐藏其缺点,所以他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成功的艺术典型。鲁迅评价《红楼梦》的成就时说过:“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桃花扇》中的杨龙友形象就是真的人物。

最后,杨龙友这一艺术形象的设计,成功地帮助《桃花扇》登上了古代戏曲顶峰的宝座,而成为古代最为优秀的传奇作品,在某些方面超过了《长生殿》。比较这两部作品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借男女爱情,反映历史社会的重大政治事件,抒发强烈的兴亡之感、家国之恨。《長生殿》主要描写帝王和妃子的爱情故事,借以表现重大政治事件,抒发兴亡之感,写起来就比较容易;而《桃花扇》写秦淮八艳中的妓女和复社文士的男女爱情故事,要以此来表现南明一代的兴亡,抒发家国兴亡之感,在艺术构思方面则有相当的难度。作品的神来之笔就在于孔尚任惨淡经营,匠心独造,精心设置了杨龙友这一人物形象,利用其特殊的身份,与各方面人物往来交接,穿针引线,上下勾连,有条不紊,自然得体,将爱情与兴亡两条线索有机串联起来,堪称鬼斧神工,天衣无缝,在艺术上取得了石破天惊的巨大成功。如果没有杨龙友的媒介,就没有李香君和侯方域的“离合之情”,那么“兴亡之感”也就无从谈起。可以确切地说,正是由于杨龙友这一人物形象的巧妙设置,才使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能够水到渠成。显而易见,杨龙友这一人物形象才是传奇《桃花扇》成为古代戏曲顶峰之作的关键。平心而论,作者用心良苦,这一艺术特点隐藏太深,比较难以发现,笔者经过多年仔细阅读,反复揣摩,才初见端倪;故学术界对这一命题论说不多。为此,真诚希望本文观点能够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和兴趣。

清初戏曲有“南洪北孔”之说,《长生殿》和《桃花扇》并列为清初两大传奇,如双峰并峙,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的最高成就。这一评价大致符合实际。但也有人进一步研究,比较两部戏曲,认为《桃花扇》一定程度上超过了《长生殿》。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云:“窃谓孔云亭《桃花扇》,冠绝千古矣。”(任半塘《新曲苑·曲海扬波》)包世臣《艺舟双楫》云:“近世传奇以《桃花扇》为最,其文词清丽,结构奇纵。”可见,如果将《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戏曲再认真比勘,《桃花扇》在某些方面分明又略胜一筹,此说堪称一家之言。我们的结论是:《桃花扇》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戏曲的顶峰之作,它可以与《红楼梦》并称为古代戏曲、小说的“双璧”。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书架

《谪仙诗豪李白》

《谪仙诗豪李白》由中国李白研究会名誉会长郁贤皓先生所撰,全面介绍了诗仙李白的传奇一生。全书以李白的经历为经、代表作为纬,交织还原了诗里诗外真实的李白。全书文字生动、描写细致、行文晓畅,并富有学术含量,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之中融入了作者对于李白生平交游的坚实考证,言而有据。书中所引李白诗文依据《李太白全集校注》,是作者长年研究的成果结晶。在叙述李白生平的同时,作者将李白的代表作品对应其具体的人生阶段进行解说,对于作品的写作背景与表达情感、诗人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都有淋漓尽致的揭示。诗仙的浪漫一生,由本书从头讲起!

《谪仙诗豪李白》,郁贤皓、张启超著,精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定价68元。

猜你喜欢

桃花扇戏曲桃花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桃花眼
喊桃花
斗牛犬“桃花”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桃花扇》象征与叙事结构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