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栏目《徽派》对于地方文化的表达分析
2022-04-14蒋楠楠
蒋楠楠
【摘 要】新安晚报大皖客户端的网络直播栏目《徽派》,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为栏目核心,以邀请本土文化人士参与“论道”为形式,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安徽文化的网络传播打开了一扇窗。当网络传播与本土文化产生碰撞,传播方式的选择、特色内容的呈现、宣发的方式就成为了栏目走得更远、传得更广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栏目资源、直播特色、平台宣发、资源挖掘四个方面来阐释让《徽派》栏目在传播领域产生更深远文化传播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网络直播;地方文化;徽派;文化传播
随着网络直播时代的开启,直播活动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已经从多维度渗透到了传播的各个领域。网络直播带货、直播课程、重大活动直播等,已经成为了当下网络直播的主流,各类型的网络直播栏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然而,在众多的网络直播栏目中,能够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却并不多。究其原因,这与网络直播商业特色显著、娱乐性强于文化性的主流取向大有关系。在这一大环境之下,新安晚报大皖客户端的网络直播栏目《徽派》,却如一股清流,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为栏目核心,以邀请本土文化人士参与“论道”为形式,以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安徽文化的网络传播打开了一扇窗。
一、《徽派》栏目介绍
“徽派”是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和大皖客户端重点打造的文化融合传播平台,其中包含《徽派》直播栏目,“大家访谈”“名人讲座”“徽派人物”“凤鸣锐谈”“政屏说书”和“徽派味道”等文化活動类专栏,以及“徽派美文”“大咖随笔”和“人生百味”等文章类栏目。其中《徽派》直播栏目是“徽派”平台的核心。
2017年5月19日,《徽派》第一期在新安晚报大皖客户端上线,到2022年2月,共直播和录播150期,并在视频网站同步推送,每一期节目播放量均破万。该视频栏目获评“未来传播”2017潜力项目、荣获中国报业融合发展优秀案例奖等奖项。
二、《徽派》栏目彰显地方文化的策略
《徽派》栏目以视频直播的形式,每一期邀请一个文化名人与主持人形成话语互动,过程中或对于名家的个人文化生涯进行呈现,或对于一些文化现象进行品评,或进行一些地方文化代表作品的展示,或直接进入文化场景进行解读。名家讲述、现场展示、进入场景,成为了《徽派》构建安徽地方文化“宇宙”的关键。
(一)名家讲述
2020年7月,《徽派》栏目走进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杨国新的画室,以视频直播访谈的形式与其交流。这是一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以名家讲述为主要形式的《徽派》节目。在直播访谈过程中,杨国新从自身的日常工作、艺术生涯情况入手,阐述了自己在艺术领域探索的点滴,并且对于信息化背景下艺术创作的环境、创作思路与灵感的来源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整个直播过程中,虽然并没有对于安徽本土某一具体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然而杨国新本身作为安徽省美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安徽一代绘画人的心路历程,也清晰呈现了地方美术人创作、发展的历程。
(二)现场展示
《徽派》栏目曾经迎来多位善于表演的文化名家。2021年7月,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汪育殊做客《徽派》,分享了自己在徽剧艺术道路上的奋斗与追求,并对徽剧的艺术魅力进行了阐述。汪育殊表示,徽剧创新理念先进,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是非常好的精神,也是徽剧人的精神,可以把好的艺术样式吸收进来。同时,他也很直接地指出了目前徽剧发展脱离时代的问题,希望徽剧能够很好地与年轻人的审美结合。在直播过程中,汪育殊利用扇子等道具,进行了徽剧形体展示,在直播的最后还现场进行了徽剧的演唱,将直播活动推向高潮。对于很多重在表演的文化形式来说,现场展示的方式无疑是最为“吸睛”的。
(三)进入场景
2021年9月,在安徽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敏的带领下,《徽派》走进了安徽博物院。嘉宾带领观众进入安徽文明史展厅、徽州古建筑展厅等,介绍了安徽博物院的明星文物、安徽文明史、安徽建筑的特色等文化性极强的内容。同时,嘉宾也表达了“让博物馆展现时代活力”的博物馆管理理念,发出了安徽文化界的声音。在这种进入相应场景的直播模式中,借由场景与人的和谐配合,不仅将安徽文化直观地呈现在受众的面前,更是传递出了安徽省的文化声音和文化态度,对于地方文化的彰显是充分、多维度、让人印象深刻的。
三、网络直播环境下《徽派》栏目传播地方文化的突破口
(一)以安徽为策源地,寻觅更多文化名家参与
《徽派》栏目的核心,在于文化名家的参与。因而,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关键,还是在于对文化名家的搜寻。纵观此前的栏目嘉宾构成,以本土文学、书画名家为主,包含地方戏剧、演艺名家等。安徽文化广博,在此前基础上,还应当邀请更多行业的文化名家作为嘉宾:
一是邀请非遗传承人、地方特色手艺人参与。手工操作、作品展示本身就是互联网短视频的一个品类,而在安徽省,各类散落在民间的独特手艺也值得探寻并保护。宣纸、徽墨、歙砚,徽州砖雕、石雕、木雕、竹雕,芜湖铁画,万安罗盘……以上传统工艺无不是安徽的文化名片,邀请这些工艺的传承人走进《徽派》栏目是极有意义的。
二是邀请安徽饮食文化代表人物、传承人参与。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散落在安徽各地的各种小吃更是数不胜数,对于安徽本地人来说,徽菜、美食是一种家乡滋味,对于外地人来说,则是一种诱惑与向往。在各类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中,美食都是视频创作绕不开的话题,也是“自带流量”的话题。因而,未来《徽派》也可以从安徽省美食文化入手,寻觅更多的专业人士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安徽美食文化,做好文化传播。
三是邀请安徽旅游文化代表人物参与。安徽美景众多,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都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资源更是丰富。作为“自带流量”的话题,地方美景、旅游文化以及对于地方景观的解读,完全可以与《徽派》擅长的文学创作话题、书法绘画专题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旅游界人士与文化界人士的积极互动对话,碰撞出火花。
(二)彰显直播特色,融入更多网络呈现方式
《徽派》栏目在大皖客户端进行直播的过程中,由于直播平台有一定的功能局限性,栏目的特点和优势并没有充分呈现出来。在未来的节目制作过程中,要想让栏目内容能够随直播活动更好地传播出去,一方面,要完善现有直播平台的功能,增添花样更多的互动。比如可结合地方文化,在“送礼物”环节增添一些地方特色,如送“黄山烧饼”“万佛湖鱼”等小礼物,代替传统的“送花”“刷跑车”等环节,增添趣味性和互动性。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也需要设计一些直接与网友互动的环节,例如加入一些徽文化小问答,赠送一些富有安徽特色的地方礼品、特产等,这些都能够增强直播的互动性,也便于将更多的本土文化符号植入栏目当中。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新的直播平台及其多元化的互动功能。在抖音等直播平台上,具备很多有趣的互动功能,如主播连线、现场连麦等,这使得直播活动打破了一个场景、一组人员的限制,引入更多人员参与到直播中来。以《徽派》直播为例,可以请多位安徽省文学方面的名家,在直播中进行连麦互动,激发名家们的连珠妙语;还可以以“场景+名家”的方式,同屏呈现文化场景和名家阐释,使文化传播打破时空限制。
(三)实现多平台宣发,以平台覆盖打造关注度
作为一个在本土新闻APP上生存、成长的栏目,《徽派》拥有APP上的忠實受众以及线下的独立社群,然而要想发挥好彰显地方文化、传播地方声音的功能,就要打破互联网直播平台传播过程中定向传播难、传播“突围”难等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地方文化栏目,《徽派》还需要进一步实现多平台的宣发。具体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首先,“化长为短”,将栏目长视频的精华部分剪辑成为短视频,形成区别于长视频的独特视频内容,覆盖各短视频平台进行内容传播。还可以“借势”相关短视频平台,形成对《徽派》栏目的多平台同步直播,扩大影响力。
其次,可利用报社现有的互联网短视频平台、新闻平台进行宣发活动,同时引导嘉宾通过个人的社交平台展开传播。通过剪辑宣传视频,制作宣传片、先导片、宣传海报等,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前期的引流、宣传,引发粉丝的订阅以及定时收看。同时,还要借助参与活动嘉宾本身的互联网影响力,寻求其在自己的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发布栏目的先导片、宣传片、后续精彩剪辑,增强《徽派》栏目影响力。
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头部短视频平台、新闻平台、社交平台进行合作,实现同步宣发,拓展《徽派》在各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增强相应传播内容的传播力度。
(四)多元挖掘新资源,形成多维度的文化狂欢
文艺和文化终究是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唯有更贴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文化栏目才会拥有持续发展的土壤和动力。随着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建立、兴起,越来越多的地方文化热点也在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徽派》勇立潮头,追随热点,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关注文艺圈、文化圈的行业发展,也要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互联网本地文化热点,让《徽派》成为全安徽文艺界以及人民群众的“文化狂欢”。具体策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落实:
一是结合互联网热点,拓展节目维度,更加贴近群众。比如在《徽派》全新栏目《徽派三人谈》当中,已经将《徽派》栏目的视角与形式进行了创新,转变为三位主持人、嘉宾以谈话的形式来关注最新的文化热点、文化现象。在直播过程中,主持人从最新热点出发,对安徽新的文化现象进行观察和品评,使得节目的时效性、贴近性更上一个台阶。《徽派》应当多从文化现象解读的角度来筹划栏目制作,拓展内容范畴。
二是敏锐地关注安徽文化界新动向、新发展,融入更多群众性本土文化元素。 “文化”不仅仅是文艺界、文化圈的事情,还以生活文化的方式融入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徽派》曾将本土园艺博主“二木先生”和他的星球花园纳入到栏目当中来,以诗意生活之名义塑造本土的生活文化。从本土文化长期发展的生命力,以及主流文化的发展来看,这种关注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的“小确幸”类的本土文化,非常值得纳入栏目。
结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直播活动的不断规范与转型,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来在直播平台上占有优势传播地位的,或将不再是直播带货,而是更加注重地方文化特色表达与传播的文化类栏目。作为《徽派》栏目的策划、设计者,不仅需要联合省内文化圈层的精英人士、专家学者进行选题策划,更要培养一批精通地方文化与直播互动技巧的主持人,才能够在内容的把控和形式的融合上,实现地方文化与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紧密融合。而随着安徽省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媒体直播能力的不断提升,必定会有更多优质资源涌向文化领域,涌现出更好的文化产品,以飨受众。
参考文献:
[1]陈伟玲,黄毅.议程设置视域下全媒体直播对非遗传播的影响研究——以贵港日报社“贵港记忆,遇见非遗”栏目为例[J].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21(04).
[2]徐毅成.公共文化服务类网络直播的内容研发——以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桌派”为例[J].中国文化馆,2021(01).
[3]李瑛,王恩豪.网络直播对区域文化的创新表达——以《虎牙·湖南》品类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9(12).
[4]张萌.在线移动视频嵌入农村文化建设的优化与实现——以网络直播与特色小镇建设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7(08).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项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