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之手——美育

2022-04-14李适

公关世界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李适

摘要:社会“内卷”现象延伸至校园,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失衡导致学生思想问题日益严重,为维护德育教育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新的手段和途径。而美育正在“智育”无法触及的领域默默地发挥着她的作用。美育通过审美活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关键词:美育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路径

在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传媒的力量带给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击已经不容小觑。作为受教育者,当今的大学生早已冲破了传统课堂教育束缚的牢笼,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式的态度,接受各种非主流思想在他们脑海中的裂变。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思考的是,与其试图去竭力维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这种传统的尊卑关系,以“我是你的老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势输出,不如借助“美育”这支智慧之手,亲手培育适应当下个性化受教育者的土壤,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全新架构和格局。

一、美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物欲膨胀致使整个社会精神的缺损,功利化的教育模式使青年人逐步形成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模式。对“能赚钱”“赚钱快”的行业趋之若鹜。在关于“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的问卷调研中,300人中有104名学生选择“培养赚钱的技能”。带有技能培养性质的智育占领了学生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而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定也越来越呈现功利化趋势。对“记忆力”“思维力”这样的品质更加认可,而“宽容”“信任”“情绪管理”这样非智力因素的品质则变现不佳。面对就业、考研这样的竞争压力下,学生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无法得到缓解,思想认知偏颇导致的心理问题愈发严重。

实际上,美育在“智育”无法触及的领域默默地发挥着她的作用,通过“建党百年活动——红歌合唱”活动效果反馈可知,有67%的学生认为歌声让他们为之震撼。在歌声里他们能够感受共产党人的信仰,感受中华民族的艰辛的奋斗历程。革命精神通过歌曲的形式渗透进学生的血液里,使得他们备受鼓舞。这就是社会美对学生的感染力所在。同时通过富有自然美的校园环境,富有艺术美的文艺作品同样激发着学生鉴赏、创造、改变这个世界的源动力。而审美教育的核心则是以审美情感启动学生的心灵,净化、塑造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感,把它变为渗透着理性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在对美育塑造崇高的精神境界向往中,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美好人生的定义并非满足一己私欲的功利性竞争,而是充实自我的共享模式下的奋斗。金钱也不再是唯一满足他们理想的指标,音乐等任何富有美的形式载体同样可以使人生快乐、幸福。“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理服人’的教育体系、制度和方式方法,忽视采取‘以情动人’的教育方式,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 1 ]而审美教育恰好可以弥补这项不足,通过培养审美情感触动学生,感化学生思想,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美育师资力量

首先,提高全员美育素养是提高美育师资力量的首要目标,将以美育人的理念深入每位教育者的心中。通过一个实际的调查显示,有将近70%的学生曾私下对老师的外表进行过品评,66%的学生承认老师的形象气质对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直接影响。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除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外,还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关系,教学形象是否符合学生视觉上的审美需求,也就决定了他能否吸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活动。作为教育者需要从根本上意识到提升个人美育素养的必要性。

再者,高校美育队伍需要着重加强培养美育专职工作者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美育的特殊性决定着美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多门类学科的综合知识,因为美育涵盖艺术、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领域内容。与此同时,它还是一门集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人文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学科”[ 2 ],就目前的高校美育师资情况来看,像音乐教师、美术教师这样受过专业教育的老师虽然专业业务能力过硬,但美学基础理论欠缺,无法向哲学、心理学过渡延伸。在课程传授过程中,课程设计容易过度单一甚至专业性过强,无法和学生心理及思想进行对接,美育的思政教育功能也无法体现。那些作为哲学、文学背景的老师,在艺术鉴赏课上着重于理论传输,忽略或者无法运用美育的实践性功能。美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达到教师所傳达的艺术理论高度,导致他们对于课程的兴趣全无。通过对“学生对艺术鉴赏课堂回答问题的态度”的调查问卷可知,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艺术鉴赏力是不自信的,存在20%左右的学生对艺术作品没有任何看法甚至抵触品评。由此可见,在艺术鉴赏课中,无效听众不在少数,利用美育课程混学分的现象十分凸显。这说明美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美育内容的包容性,关注美育教学与学生的互动性,追其根本则是提升自身的美育素养,从美学理论基础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他们的审美自信。

2.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在目前现存的美育课程中,不乏存在课程设置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的情况。在关于艺术类选修课的调查中,有超过30%的学生是因为学校提供的艺术类选修课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这说明我们的美育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我们的现实美育教学中,课程学习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宛若被动接受的机器,他们求新求变、崇尚自由、渴望美感的特质和需求被湮没在枯燥空洞的说教中。”[ 3 ]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课程内容及形式,从而吸引更多学生成为美育教学主动学习的群体,在选择美育课程的学生中,有6.8%的学生在问卷中选择因为“美育课程容易通过”这样“混学分”的原因而选择美育课程,大多数美育课程只需要通过一篇论文即可通过,学生在课程学习后收获甚微,美育效果无法得到真正量化,课程评价体系存在很大漏洞。

无论在课程内容设置或是评价体系方面,高校都应该着重从学生的审美需求出发。与艺术类的院校不同,大部分综合类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的审美需求并没有被美育教育者系统地研究。我们完全可以针对文理科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不同形式、层次、内容的课程的设置。对于理科生而言,色彩搭配,室内装潢设计、服饰设计等基本的审美课程足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本着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原则进行课程设计,避免教授过于空洞或者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同时配合带有实践意义的考核体系,多形式的评价方法:如进行艺术小作品展示,设计理念宣讲等。学生通过展示、宣讲等环节体会个人审美能力、审美自信的提升,从而对美育课程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兴趣。

3.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美育氛围营造

校园环境是学生接触美育熏陶的首要场所,校园建筑、校园设施、园内的规划设计均可蕴含美学设计理念,营造富有美感的校园环境。在关于“图书馆壁画”的问卷中,有将近70%的学生选择與室友一起欣赏图书馆的壁画作品,并且拍照留存希望与他人分享。这个问卷中说明的问题有两点,一是,美的事物本身带给人以愉悦感和幸福感,二是,美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是可以无限分享的。与智育氛围下,个人通过努力与竞争取得的成绩而获得的孤独的愉悦感恰恰相反。这印证了美的超功利性,这种超功利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共情的思想品质。受美好环境的感染,受教育者不愿再充当冷漠、自私的个体,在与他人分享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自身的思想情操。

除自然、物质环境的美学渗透之外,以社团活动为代表的审美实践活动是提升校园人文素养、打造美育氛围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多数学生接触美育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社团多以学生自主管理设立为主,缺乏学校的专业培养及系统管理。尤其是“舞蹈社”“话剧社”或者“乐器社”等艺术属性较强的社团,学生活动停留于艺术形式表面,无法深层次地理解其中的美学原理,更无法挖掘出艺术活动中的思政育人理念。《论语·泰伯》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学范式中体现了儒家美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礼”“乐”作为一种美育手段,是将培养内在品质为基础,将构造外在行动为方针的过程,最终达到育人的功能。[ 4 ]“兴于诗”启示我们的是对于像“诗词社”这样的古典文学社团,其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回顾古典文学的美,更是让学生通过“诗歌之美”从精神桎梏中解放出来,向往善良的心境,涵养仁厚的品格。同样,“成于乐”亦启示我们,社团活动中的学生通过演奏音乐、歌曲演唱等形式获得心灵净化和思想境界提升。通过艺术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充实大学生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优美音乐的演绎中摆脱物欲的制约,实现内心的自由,提高了自我价值追求的境界。

三、结语

“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5 ]教育者们需要借助审美教育感性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完善个人人格,实现道德自律。摒弃功利化的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审美活动中,以学生能够感知到的艺术形式进行思想上的感化,最终引导学生实现对自身思想意识提高的主动需求和期待。

(本文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1年校内科研项目思政专项“美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系列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202108。)

【参?考?文?献】

[1]张璐璐.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实践策略[J].学理论,2021(03):88-90.

[2]方芳.美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

[3]刘笑微.蔡元培美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研究[D].吉林大学,2020.

[4]李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儒家美育思想的渗透研究[J].吉林教育,2020(32):23-24.

[5]席勒:《美育简书》,第116页.

(责任编辑:姜秀靓)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美育思想政治教育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美育教师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