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与途径
2022-04-14焦润阳姜永建
焦润阳 姜永建
摘要:在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内涵的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阐述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进一步提出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途径:充分认识劳动教育重要意义,认真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发展的劳动教育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劳动教育
引言
为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内涵,在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强调劳动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作用,为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指明方向。同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将劳动教育納入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培养体系中,迫切回应时代发展对劳动教育的呼唤,形成“五育并举”的教育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党在新时代的教育方针。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彰显出人活着的意义,通过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生活,能够激发出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卢梭的《爱弥儿》一书中,就非常强调,劳动对人的必要性。劳动教育是在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基本劳动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受教育者劳动素养的方式,培养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实现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推动其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 1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区别于中学和小学的基础教育,高校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有必要将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中。新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高校要把握好劳动教育的根本特征,提高劳动的质量和效率,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在劳动创造中实现美好生活、获得创新创造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2 ]由此可见,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这对引领社会风尚的主流价值导向,进一步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尊重劳动排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之首,显示出劳动的基础作用。新时代强化高校的劳动教育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传统美德,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劳动观念的继承和发扬,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劳动条件、劳动工具、劳动观念等无时无刻都在更新。“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创造性劳动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在高校强化劳动教育,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辛勤劳动的优良传统。
2.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把劳动教育纳入到立德树人的体系中,加强劳动教育,对培养担负时代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从国家层面上来看,实现国家富强,要加强大学生的劳动观教育。从社会层面上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解决发展中的公平正义问题,只有通过诚信劳动破解。从个人层面上来看,“美好生活”、“美好梦想”的实现,只能靠劳动,要教育大学生立足岗位赢得事业成功,“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 3 ]
3.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不可能自动实现,“一勤天下无难事”。实现中国梦要依靠辛勤劳动,在当今时代更要靠科学劳动。[ 4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亲历者和建设者,只有脚踏实地地辛勤劳动、刻苦钻研练就真本领,才能不断走在社会建设的新领域,才能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 5 ]因此,新时代高校要强化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以科学劳动为人生追求,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意见》和《纲要》,显示出推进劳动教育的决心和力度。但当前,高校中仍存在部分大学生缺乏劳动意识、缺少劳动机会,存在一些大学生轻视劳动等现象。主要包括对劳动教育的引导不力、重视不足、机制不健全,这些原因的出现不利于大学生全面的成长成才,也阻碍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加强。
1.劳动观念认知存在偏差
当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存在着一夜暴富、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错误劳动观念。在劳动教育中功利性偏强,最直接的表现是认为学习有功劳动无用,对劳动的内涵认知较为片面,区别对待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在这种劳动认知观念的引导下,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观念欠缺,导致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的出现。
2.劳动教育重视略显不足
在高校教育中存在劳动教育被弱化、边缘化的问题,一些高校虽然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开设了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践意义,更有部分高校完全没有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没有得到应有重视,随着“四二一”的这种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逐渐成为主流,许多家庭溺爱孩子成为主要问题,不再要求孩子参与任何的家务劳动。
3.劳动教育机制不够健全
在高校劳动教育中缺乏完善健全的机制保障和支持,家庭、学校和社会并没有承担起共同的责任,发挥出合力作用。而且有关劳动教育的落实问题,各地、各校在实践中存在着发展情况不一的现实,各项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课业作业仍是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劳动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高。[ 6 ]
四、新时代推进高校劳动教育的途径
新时代推进高校劳动教育,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重要意义,认真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构建“家、校、社”协同发展的劳动教育机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1.充分认识劳动教育重要意义
弘扬劳动精神。精神可以创造出物质的力量,劳动可以磨炼意志,锻造出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弘扬劳动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2.认真开设劳动教育的相关课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我们所教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 7 ]在高校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同时,还要在校外的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进行劳动。突出劳动教育在课程评价中的地位,不仅要在课业成绩中体现劳动教育的好坏,而且更要注重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理解和收获。
3.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发展的劳动教育机制
第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要发挥出家庭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第二,高校要压实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将劳动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要强化高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劳动实践,提高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第三,社会上营造劳动至上的环境,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公益性志愿劳动,在劳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发挥出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合力,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行合一,培育出更多堪当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辽宁师范大学2020年度本科教改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LS202037;2021年度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委托课题《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研究》,项目编号:2022lslwtkt-073;2020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smy202002)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
[2]曲霞,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辨析与体系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9(2):74.
[3]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4-30(2).
[4]吴学东.马克思的劳动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363.
[5]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4-29(2).
[6]古帅.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四重维度审视.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21年5月第42卷第3期:113.
[7]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王义高,蔡兴文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61.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