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
2022-04-14薛茹
薛茹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需要落实生本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教学环节是体现生本理念及提升体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明确学生兴趣因素的重要意义。本文从学生自身因素、教师教学因素及家长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学生兴趣的内因与外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初中体育教学有益启示与参考。
体育课是初中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教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体育课作为一门强身健体、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心理需求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趋向,抓兴趣点,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动力,大多来自对体育活动本身的兴趣与爱好。因此,教师应探究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兴趣因素,使体育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训练,提升体育技能。
一、探究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因素的重要意义
(一)使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对体育知识的接受能力。在这里,兴趣是指学生对体育课所表现积极的精神与心理状态。学生对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因而,教师要对学情进行深入分析,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项目,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认真训练。教师要注重用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体育教学的最佳状态,引发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使体育课堂更具互动性
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会积极地求知与探索,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通常会与同伴互动交流和探讨,也会积极地向教师求教。这样,体育课堂在无形中会充满活力,消除学生因反复的动作训练而产生的枯燥感与疲惫状态。例如,教师在教学中贴近学生的兴趣点而组织合作性游戏环节,在合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分组训练中进行组间对比,初中学生大多都具有表现欲,有集体荣誉感,通过合作竞争性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进入学习的高潮,使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
(三)加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体验
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也就会聚精会神地观察与思考教师的教学过程,认真揣摩教师的训练示范,并结合教师的示范,明确每个动作对提高自身各个部位的锻炼功能,从而更投入地进行训练,对体育知识及技能产生更深刻的体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素质及其他科目学习所带来的效益,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的关系,摒弃重文化课学习而轻体育课训练的学习观念,真正把体育课当作一种终身受益的科目去学习,内化体育知识,积极投入体育锻炼,有效提升身心健康指数,拥有健康体魄,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学生自身因素无疑是影响学习兴趣的内因。一是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因素。身体素质高的学生通常运动能力高,身体素质低的运动能力相对低些。身体素质一般表现为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柔韧性等能力。在体育教学课堂中,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常常会表现得积极主动,并且练习的频率高,对新知识也易于接受,很快就可以掌握运动要领。而素质相对差的学生,常常不喜欢参与锻炼,不能积极投入训练活动,在学习中敷衍搪塞,反应较为迟缓,练习效果不理想。二是性格差异对学习兴趣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如内向型的学生,通常表现为意志较为坚定,自控能力强,面对困难积极思考加以解决,对动作要领理解得比较到位,情绪较为稳定,能沉下心进行锻炼与学习。性格外向的学生则对事物表现特别敏感,活泼好动,在训练时喜欢自我表现,但是有时候言过其实,好高骛远,情绪不太稳定。而抑制型的学生一般反应速度较慢,沉默寡言,不善于表现,缺乏自信,自尊心较强,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会自暴自弃,产生消极情绪。面对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采取差异性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也要发挥互动交流合作学习的作用,让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知识探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二)教师教学因素的影响
教师教学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外因。首先,是教师的情绪因素。教师良好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诱导作用。教师情绪饱满、精神状态良好、声音洪亮、辅导耐心与热情与学生交流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学生做相关动作取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及时鼓励与肯定;当学生处于暂时失败的状态,也不要嫌弃与挖苦,而是安慰与启发;当学生产生懈怠时,教师要耐心引导,改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重新产生学习兴趣。这些措施都是在教师保持良好情绪下所能做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保持高昂的情绪,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与体验。其次,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枯燥的教学环节富有趣味性。如教学蹲踞式起跑时,如果教师生硬地讲述相关要领,但是由于学生怕摔跟头还是不敢起跑。因此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把起跑比作橡皮筋的拉伸过程,“中蹲踞式就是拉长的橡皮筋迅速弹出去”,同时进行精确的示范,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动作也做得相当到位。因此,教师语言的表达对学生兴趣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家长因素的影响
目前,部分家长把目光盯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认为孩子考试成绩高,就可以考上好的大学,每天与其多花时间去户外锻炼或进行体育活动,不如在学习上多花一些时间,认为多考几分,就多了一点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而没有从孩子的实际身体状况进行思考,没有认识到体育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更没有认识到体育课对促进孩子其他文化课成绩提高的重要作用。据相关调查,多數家长都有“体育课无关紧要”的想法。家长的这种态度也对孩子产生深刻影响,必然影响孩子参与体育课的兴趣。因此,学校与教师要针对家长对体育课的不正确认识,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以具体的案例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不参与体育课的危害,使家长理清体育课训练与其他文化课成绩提高的相互促进与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让家长重视孩子参与体育课,同时让家长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由家长带动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课拓展到家庭,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一)尊重学生需要,培养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初中学生是靠自身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维持学习动力的。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不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效果也就很难得到保障。因而,教师一定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对一些不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教师不能一味地讲解灌输,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权利与机会,使体育活动真正成为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锻炼活动。所以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考虑与分析学生内心到底需要怎样的教学内容,喜欢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初中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组合,让学生有所选择,分别投入多种不同类型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观察学生运动训练情况,发现学生喜欢的体育训练项目及形式,以及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反应态度不积极,就要对体育训练项目及形式进行适当调整,使体育课堂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同时,根据学生活动好动的特点以竞赛的形式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教学过程,提高体育技能。
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节和分析,并且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亦师亦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更愿意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一门学科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他和这门学科的教师关系比较好,或他认为这个学科的教师人比较好,然后对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而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认可,让学生感受到被期待、被尊重,学生就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
(二)注重趣味性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内容十分丰富,竞技性运动与柔韧性运动以及技术类运动,学生都要进行学习。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学生的性别、性格、身体素质、心理素养、兴趣爱好等特点,以及课堂要求,可以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兴趣类特长教学。同时,要注重优化体育教学活动,如可以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一些小群体、自由参与体育锻炼,在锻炼时间上进行自我支配,同时可以对自己的锻炼情况进行自主评价。这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就有了自主权,还可以在自主选择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现自己的优点与特长,增强学习自信,在自我锻炼中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与优化自身学习过程。对自由组合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到点拨性指导,给学生充分互动交流的时间,加深学生体验,凝聚团队力量,增强合作意识,发挥优秀生的带动与帮教作用。教师要因势利导,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让学生明确在训练中哪些地方还可以继续改进与优化。此外,还要根据体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学生自由活动中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该体育锻炼项目需要掌握哪些要领,应该如何锻炼才能掌握这些要领,并提高体育技能,通过长期的坚持,促使学生形成反思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活体育课堂,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教师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探索空间,一方面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另外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进而让体育课堂得到充分激活和调动,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将不再是课堂的决裁者和主宰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扶,让学生在大方向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得到充分的启发和帮助,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心态,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更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三)实施多元化形式教学,加深学生互动体验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讲解灌输及示范性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僵化单一的教学转变为符合学生兴趣需求的多元化教学,让学生能在课堂空间内满怀热情的投入学习,在学习中互动交流,提升体育技能,并且享受由此带来的愉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目标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获取成功体验,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教师要在教学中促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的立體互动教学氛围,通过体育场地的变换、步骤环节的衔接等,促进学生互动效果的提高,让学生兴趣持久地参与活动。体育趣味性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相应教学活动,要在教学中融入多元化内容。比如,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融入一些小游戏、有趣的教学情境,及学生喜欢的器械性练习、韵律操等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特长的发展。并且,要对一些学生不太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改进与优化,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比如,有的学生不喜欢长跑练习,可以让他们在竞技类运动的来回跑场中锻炼身体素质;有的学生不喜欢柔韧练习,可以采取韵律操的形式,配以音乐背景,激发学生锻炼兴趣。总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由传统教学的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锻炼。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组织体育活动,以有效达成增强学生体能与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阶段可供教师借鉴和参考的教学方法也变得越来越多,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竞赛类教学、情境化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分层教学等相关教学方法,都可以为初中体育教学优化提供更多的帮助和保障。教师可以立足于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需求作出相应的选择和判断。
四、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与发展。教师要通过形象话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兴趣的产生,要实现与家庭的密切配合,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让学生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经常性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实现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