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心抗击“奥密克戎”,共上抗疫思政大课

2022-04-14刘佳

天津教育·上 2022年3期
关键词:核酸天津抗疫

刘佳

数九寒天,一场由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引发的天津本土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阻断疫情蔓延,天津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决战决胜的号令,天津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迅速行动,协调联动,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与疫情搏击,用责任坚守护佑生命健康。

天津高校积极应对这场“中国奥密克戎防控第一场大规模遭遇战”,第一时间号召干部师生携手抗疫,有速度、有力度,更有温度。高校师生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阻断疫情的传播。“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场疫情大考也成为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展现出津门高校干部教师和青年学子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快速行动以快打快,全力与病毒赛跑

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天津还有22所高校、5.6万余名学生留在校园;多数高校已于元旦前放假,大部分学生已离校返乡。为保护在校师生安全,同时,防范疫情扩散外溢,各高校在校内、校外同步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根据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各高校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统计在校人员情况,调配防疫物资,设立核酸检测点位,配合疾控部门有序开展多轮全员核酸检测。师生积极投入抗疫志愿服务工作,共同筑牢校园疫情防控保护网。

“排好队,十人一组,保持间距。请大家仔细填写个人信息。”1月11日凌晨1点,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专业教师武毅男、刘华旺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第二轮核酸检测现场,引导师生们排队、扫码、登记……这是一支特殊的志愿者队伍,由南开大学专业教师和行政干部组成,大部分是因为周末来校加班,被疫情滞留。他们迅速集结,积极协助医护人员、辅导员、后勤、物业开展核酸检测、后勤门岗值守、楼宇巡视等工作。

“老师我可以”“老师我们准备好了”……天津中医药大学开展南开校区、团泊校区在校师生核酸检测工作期间,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积极报名担当志愿者,这些中医药精神未来的传承者坚守疫情排查防控一线,从“排查管控区等三区学生轨迹”到“咨询隔离政策”“召开全班线上会议”“汇总检测信息”,冲锋在前,日夜坚守,切实保证学校学生思想动态稳定。

“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我,注意安全,做好自我防护。”天津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丽娟与4名辅导员5分钟就组成了一支“突击队”,连续6天,团队通过各种方式,将学生的离津时间、健康码、属地报备情况、核酸检测结果一一核准。王丽娟手边一页页纸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颜色的统计数字,这是只有她才看得懂的“天书”。当拿到最后一名学生核酸阴性结果的时候,王丽娟觉得连续多日的疲惫值了。

疫情出现后,天津市教育两委迅速对离津师生员工进行摸排,确保通知到人、向社区报备、开展核酸检测、反馈核酸结果的“四个百分百”。仅用了6个昼夜,天津58所高校超34万名离津师生员工摸排完毕,核酸检测报告全部传回,天津完成了一场在天津市域之外、全力与病毒赛跑的阻击战。

逆行而上迎击疫情,守护师生和百姓的健康安全

“一会儿我给你开中药,汤药味道确实很苦,但是它能够治病,能帮助咱们早点出院。咱们坚强一点好不好?”“行,好!”孩子们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李新民一起举起小拳头加油。本轮感染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密切关注儿童疫情,组织了多次专家会诊,制订中医诊疗方案。得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组建中医儿科专家团队,年逾六旬的李新民第一个报名,与护士长张慧带领几位医生、护士启程,奔赴海河医院。

在与疫情的正面抗击中,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天津高校附属医院冲锋在前,奔赴“红区”救治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患者,弘扬抗疫精神,以忠诚、勇敢、坚韧、团结的精神积极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同时,在核酸检测采集、社区核酸筛查等抗疫工作中,这些医学院校干部教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来到新校区,就是一颗定心丸。学院党组织书记及时来到同学们中间,会让大家更加安心。”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斌说。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执行封闭管理期间,新校区12位学院学部党组织书记逆行管控区,开启了坚守北洋园的“抗疫模式”,他们现场办公,守护学院,服务师生。文学院党委书记马小宝干脆搬进学院办公室,晚上直接睡沙发,“既方便开展工作,也不给校园疫情防控保障添麻烦,靠前指挥,也有助于缓解一线同志的心理压力,对学院的同学们也是一种心理支持。”

1月27日早8点,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陈天教授就开车赶到了他的志愿点位,送那些赶不上乘坐学校专车的学生去天津站。自天津受到疫情影响以来,天津大学就在各学院中自发组建“爱心志愿车队”。为了预备大规模的学生离校返乡,学校开始有序组织校级层面的志愿车队,以应对临时报名返乡乘车、集中转运来不及等情况,双校区有550名教工志愿者报名参加,教授们变身司机师傅,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平安回家。

值守单元楼、劝导外出的居民回到家中、运送居民订购的生活物资、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驰援津南区防疫工作期间,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键盘与器乐表演系教师刘强在津南区宝业馨苑小区身着“大白”防护服,经历了最真实的抗疫生活。

疫情期间,天津市教育系统先后派出多批党员干部逆行支援津南区,高校干部教师主動请缨,奔赴抗疫一线。随着津南区域内封控区、管控区及防控区范围调整,驰援津南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志愿者队伍也陆续撤离。“始于基层,服务于基层。”这是刘强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他也希望回到学校后把抗疫志愿服务经历分享给学生,他认为,教书育人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志愿服务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抗疫育人两不误,用课程思政向疫情宣战

1月10日晚,天津大学首场“科技赋能 同心战‘疫’”空中课堂在线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副校长元英进从专业角度对“合成生物学及应用”进行解读,1400余名师生一起云端“听讲”,还有不少其他高校的师生纷纷前来“刷屏”“点赞”。“当我在为新增病例焦虑的时刻,听了元英进院士的空中讲堂,激发了我继续努力前进的动力。在科学防疫的同时,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争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展现一个天大人的责任与担当。”化工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穆凯代斯·太外库力感言。

疫情暴发,天津大学各项紧急预案随之启动,管理服务、保障计划、防疫措施为天大在校生铸起了强大的保护罩。“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疫情期间这个任务不能放松。”天津大学校党委第一时间研究决定,组织开设空中课堂,不但讲学术前沿,也要讲好青年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让师生共同上好这堂抗疫思政课。“学习不止是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在应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危机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的勇气,增长他们的才干,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说。

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们的假期生活,助力留校学生共抗疫情,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教务处联合发出倡议,诚邀全校教师参加“导师有约”系列活动,通过云端讲座,教师既可以向学生们分享专业的学术报告,又可以和学生在线上交流疫情之下的生活体验,还可以和广大南开学子畅谈人生感悟、职业发展、社会经验等。倡议发出第一天,就有40余位教师报名,他们中不乏院士、名家,很多中青年教师也积极参与,愿与学生一道抗击疫情、共克时艰。

中国民航大学举办系列线上讲座,精彩的“云上课堂”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够享受到精神大餐。在这个抗击疫情的特殊的寒假,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启线上“云课堂”,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素养。为了确保研究生的学业不掉队,中国民航大学研究生导师们为每名研究生量身定制假期个人学习计划,对不同年级研究生进行分类指导,针对留校学生和返家学生分别采取线下和线上的指导方式,勤抓学生的科研进度。

发挥专业优势,高校师生汇聚抗疫力量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天津音乐学院心理健康教师,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田野与学校几名音乐心理方向研究生同津南区居家隔离和集中隔离中的小学生进行视频连线,以身体打击乐的方式开展音乐心理疏导服务。隔离中的20多名小学生终于能在线上相见,都特别开心,在律动和敲击中舒缓了身心。

在2020年春天,田野就以这种方式为奋战在海河医院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服务。田野说:“我们这次的服务对象是孩子,隔离中的孩子们都很孤单,同时也有着担心感染的焦虑。我们决定以音乐的形式为孩子们创造线上交流和陪伴的机会,用艺术转移注意力。”

寒假中,天津商业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全力支持天津市疫情防控工作,减轻一线医务人员和基层防疫工作者的后顾之忧,面向“津城逆行者”发起“爱心守护”行动,为他们的未成年子女提供“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学业帮扶活动。活动发布一周内就有650余名志愿者报名参加,40余名来自北辰区、和平区、蓟州区、滨海新区等地的一线医护人员和基层防疫工作者为子女报名参加到活动中。

为了让小朋友们在这个居家抗疫的假期过得开心而有收获,天津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根据多年科技支教的经验,号召学院的科技辅导员在家为小学生录制了一批小实验视频,通过学院微信等平台陆续推出。滨海新区欣嘉园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张铭泽说:“科技辅导员们为我们录制的科普小实验,在家就能做起来,既生动又容易做,还能学习知识,真是太好玩了。”

由于与确诊病例有时空重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心理系党员教师肖艳丽和女儿一起被集中隔离。在到达隔离酒店安顿好生活之后,肖艳丽第一时间联系酒店的经理,主动提出可以为酒店的其他隔离人员提供线上心理援助服务。肖艳丽还为学生整理了一份有关疫情期间心理调适的实用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适应疫情期间的生活。

为了帮助外国友人顺利完成核酸检测,了解津城抗疫战况,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教师积极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提供应急外语服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委员、意大利语专业负责人赵石薇下沉河西区照耀里社区参加抗疫服务。天津外国语大学在津外教和留学生二十余人也集中在此进行核酸检测。由于各国护照格式有所差别,赵石薇一边向外籍人士询问护照细节,一边向社区工作人员耐心解释,确保信息采集準确无误。意大利语系外教西梦说:“在检测现场看到熟悉的同事特别开心,减少了紧张和焦虑。”

以“艺”抗疫,

用温暖的艺术传递直抵人心的精神力量

“天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崇高境界,更看到了无数的坚强和勇敢、无数的奉献和坚守。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深知音乐传递的不仅仅是旋律,更是一种能量和勇气,是一种爱的能量、前行的勇气。”王宏伟动情地说。在津城迎战奥密克戎的重要时刻,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与著名词作家纪连祥、著名作曲家杜鸣强强联手,创作了歌曲《承诺——为天津抗击疫情而作》。天津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教师王家乾与学生团队通过网络端协作方式参加到MV制作中,团队整理上千个视频素材,进行了十几次网络端商讨、制作、修改,最终仅用两天时间就让这支抗疫原创歌曲与市民见面。

疫情中,高校师生创作抗疫歌曲,为天津加油、为人民鼓劲;拿起画笔,描绘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们的感人瞬间;用照片和视频制作成珍贵的“抗疫日记”……高校师生利用音乐、美术、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激发斗志、凝神聚力、抚慰心灵的独特优势,为这个寒冬带来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医护志愿不辞苦,朗朗星月照白衣,临危不慌乱,哏儿都不虚传……挑灯做核酸,彻夜不敢眠,社区邻里同相助,共克时日艰……”疫情期间,南开大学金融学院2019级金融国际学术精英特色班本科生雷依依创作了歌曲《津门战“疫”》,对于这个19岁的武汉姑娘来说,这是她第二次身处抗疫前沿。雷依依说:“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我需要用歌曲去歌颂那些可爱的逆行者们,去歌颂乐观向上、充满力量的天津人民,同时给身处疫情中的我们更多鼓舞和信心。”

王皓程是滞留在南开大学津南校区的学生,也是一名学生记者。本着“新闻人的职业习惯”,他用手中的相机和文字记录下这几日非同寻常的抗疫经历,也让更多人透过他的文字和照片,了解到大学生们疫情之下的生活。

寒冬抗疫分秒必争,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天津美术学院师生用画笔记录战“疫”故事,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真实记录津城战“疫”时刻。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为抗击疫情创作主题书法作品《众志成城》,他表示:“病毒无界,艺术有情,每一个天美人,都投入到了这场抗击奥密克戎的战役中,我为他们点赞!”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学生拿起画笔,以绘画艺术的形式描绘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的感人瞬间,为天津抗击疫情工作加油、鼓劲;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绘画专业学生以“以画动情·战‘疫’同心”为主题,深入挖掘抗疫中的感人形象和典型事件,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让这场战“疫”成为思政大课堂的生动教科书

“腊月寒冬,疫情无情,凝心聚力,谱写历史。2022年元月天津迎战奥密克戎,是对城市疫情防控能力的检验,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大考,是民心向党的真实写照,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李瑞婷阐释了对这堂“战‘疫’思政大课”的理解,她表示: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在民族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无我精神,就是对“英雄”二字新的诠释。天津疫情阻击战打响之时,共产党员第一时间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志愿者前仆后继,居民群众积极配合,共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在大筛大考中,人民群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同心战“疫”是高校“三全五育”的活教材,高校应深入挖掘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讲好抗疫故事。李瑞婷表示:“纵观人类历史,更叹百年党史,在历史关键时刻发挥核心关键作用,带领人民群众获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亲身体悟到坚持党的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高校师生不再是面对书本,而是成为书本中的人;不是宣讲和学习理论,而是用自身的言行意彰显理论联系实践的魅力;不是了解历史,而是创造历史。用好在疫情防控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使之成为高校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内生源泉。”

(左毓红)

猜你喜欢

核酸天津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如果天津有“画”说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画”说抗疫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抗疫之歌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团结抗疫
天津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