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前景与建构路径研究
2022-04-13潘庆庆
孙 凯,潘庆庆,毕 超
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前景与建构路径研究
孙凯1,潘庆庆2,毕超3
(1.阜阳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2.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体育组,安徽 芜湖 241000;3.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应嵌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共创“文化+体育”二元产业链发展模式。针对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及发展路径提出对策,以促进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和效能:与时俱进、创新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途径,新增现代化科技元素;数字体育、信息化融入相关体育产业链;通过新媒体手段开展民俗体育与特色小镇相关产业的营销和宣传。
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构路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部分,彰显着民族的体育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十八大后,党中央把民俗文化的传承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力量。[2]传承、发展、创新民族体育文化是实现民俗体育文化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趋势。
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坚持地方特有资源、文化等优势,共建体育特色小镇,助推脱贫攻坚战进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集休闲、文化、健康、旅游为一体的产业链。大数据数字体育时代背景下,小镇构建模式由传统的群众观赏向参与体验转型,日趋满足人民对体验体育与时俱进的需求。
民俗体育文化要避免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负迁移。要将徽州民俗体育文化融入特色小镇构建中,传承和创新徽州民俗文化产业,结合体育小镇构建模式,运用信息化科技、数字化体育等新型现代化手段达到共建共赢,营造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使其成为平衡“城乡二元化”矛盾的主战场。
一、徽州民俗体育文化资源
徽州民俗体育是徽州文化的活态载体,是徽州民间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符合集体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形态,今天这一文化形态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体育产业的动力和灵魂所在。[3]作为中国地域文化典范之一的徽州地区,凭借着自然地理等独特优势和文化种类的多样享誉全世界。
据统计,徽州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共计110余项。[3]典型之作有徽州傩、叠罗汉、武术“月弧手”、舞龙等传统项目。“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如何将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有效地传承?如何对传统体育文化创新化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如何将传统体育文化与体育小镇建设整齐有序地耦合以促进体育产业链良性循环?这些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
二、徽州典型民俗体育项目概述
(一)徽州傩
徽州傩是徽州传统体育项目最具代表之作,舞者面带浮夸面具,身服巫术色彩着装,舞意为祈祷和祈福。徽州傩的开展形式多样化,与驱鬼排疫有关,亦有纯戏曲之作。
徽州傩与原始傩相比,唯留傩中舞技,朴素稚拙、粗犷雄劲、夸张简练等动作的独特风格,剧目有《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刘海戏金蟾》《舞花》等二十几种,表演有独舞、双人舞和群舞等形式。[4]
(二)叠罗汉
歙县叶村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叠罗汉蕴含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每逢元宵佳夜,表演者(男性)上无装、下彩衣、面部绘脸谱,需老郎牌位、焚香供台、罗汉扫堂、法师法事毕后方可正演。演出内容分别为童子拜观音、石猴出山、六柱牌坊、仙人桥等造型。因表演形式和内容突显着独特的宗教文化以及男性的肌力美而流传至今。
(三)武术“月弧手”
徽州自古就有习武爱武之德,多以宗教活动形式进行,以家庭为单位,成为全民运动。徽州的武术“月弧手”从源起至现代已有百年流变之印记,具有“动作舒缓紧凑、手法多,下盘稳、重心低,攻守兼备”等技艺特点。[5]
(四)舞龙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象征着至高无上,描述着美,蕴含着封神的寓意,所以我国人民也因朴实、勤劳、崇尚美德等被誉为“龙的传人”。舞龙是徽州民俗活动的代表之一,已经被纳为学校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并开设相关课程。
三、徽州民俗体育文化开展现状
(一)民族体育项目开展呈散点式
古徽州地区统一府六县(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且民俗体育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区域代表作用显著。近些年国家和地区政府对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较为重视,诸多的民俗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流传和发展,目前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均在当地有序开展。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区域性活动表现突出,地区差异较大,对于实地考察和了解相关文化在经济和时间等因素上产生制约。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只能通过理论研究,不能形成统一意见,就如“纸上谈兵”不如“实战演练”。
徽州民俗体育文化项目开展呈散点式状态。徽州地区特色划分以及不同流派的民俗活动导致了不同地区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例歙县—叠罗汉、黟县—舞龙狮、休宁—武状元、婺源—目连戏、绩溪—手龙舞、祁门—傩舞。在此借助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将徽州民俗体育文化项目融入其中,形成传统项目集中制,构建体育、文化、旅游、观赏等多方位的全能型体育特色小镇。
(二)开展方式欠缺“与时俱进”
徽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流变至今,并得以传承和发展。如今,虽说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形式中灌入了现代元素,但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徽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开展还属于“整形”阶段,多以传统模式开展,传统流程、传统风俗、传统风气占据主流,可谓“有骨无血”。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些地方实施者“红眼”于此而无心于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长此以往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走向衰落也将不期而至。
(三)体育特色小镇建构模式现状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健康中国战略下优化体育供给侧结构、实现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体育产业跨界整合、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人们休闲健身需求的创新路径。[6]政府注入和(PPP)模式现为小镇的主要构建模式,资金注入为民俗体育文化的开展提供了经济“厚盾”。民俗体育小镇的构建加快推进了脱贫攻坚战的进程,曾经是脱贫攻坚战的主要途径之一,建设历程中深受社会关注。从体育旅游发展角度而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对徽州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所谓“特色”,即有独特之处。特色的体育小镇与特色的民俗文化耦合并秉承可持续发展战略,让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锦上添花。
(四)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流传现状
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在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城市经济高速发展,使得乡村壮年之人走出大山、走向城市,民俗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后继无人。特色小镇的构建加速了地区经济发展,让打工人回归乡村,做到“可以留、留得住、持续留”,改变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方向。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在大国博弈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7]体育小镇的构建中融入民俗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在产业链、项目联合等方面可持续发展,对于民俗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民俗传统文化的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构路径
(一)对徽州民俗传统体育项目整合、规划
在整合方面,对徽州民俗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搜集、整理,罗列出具有浓郁的体育文化底蕴和特色的项目,并对正在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合,根据文化特点进行归类,明确徽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性质,并顺向迁移到体育小镇建设中,能为体育小镇的特色增加吸引力和魅力。
在规划方面,对徽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区域规划,形成项目集中制,便于参观者了解和体验。规划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形式(宣传、表演、体验、产品营销),形成开展到传承效能一体化模式。
(二)信息化发展平台
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并没有在体育文化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更没能发展成为体育文化市场的主流。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变得方便快捷。[8]数字化体育、信息化体育时代已到来。传统体育特色文化宣传方面可植入信息化手段。例如:(1)微信公众号。通过建立徽州民俗特色体育小镇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定量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宣传和活动,能起到“未闻先知”的效果,让更多人有意识地深入了解徽州传统体育文化。(2)网红直播。“网红”的点击量在饱受关注的微信平台中举足轻重,可以借助“网红效应”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定期直播。(3)电子屏幕宣传。利用大屏幕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实时滚动,介绍其流变过程及开展方式(组织、汇演、服装、文化底蕴)。(4)信息化参与体验。可以让群众通过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进行亲身体验,并在参与体验后进行公众号关注和答题领取与传统体育项目相关的纪念品。
(三)“体育+”产业一体化
1.体育旅游产业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基础与体验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在逐步扩大,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相当的经济支撑。实现“体育+旅游”一体化,需开展旅游项目业——传统体育特色小镇专线,着力于推广和宣传,打造旅游、健身、文化传承于一身的特色小镇,分析民俗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资源,利用相关资源生产多功能、特色价值的旅游产品,打造具备强劲市场竞争力和生存周期的体育旅游产业链。
2.数字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数字体育新兴产业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9]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物联网等构成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应用支撑技术,帮助体育组织重新定义各种应用场景和其中的用户体验与用户价值,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组织绩效。[10]数字体育技术可应用于心率监测、运动负荷测量、跑速测量等相关领域。通过体育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体育设备、理念等融入传统体育特色小镇中,反映了建设理念的与时俱进,能让群众对体育的认知焕然一新。
3.传统体育特色产品、就业指导体系
所谓特色产品,就是具有民俗传统文化底蕴的产品,代表了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二元导向。在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中,体育特色产品可以有效传承和发展传统体育文化,例如:民俗服饰、道具模型、挂坠、人偶等。体育特色产品的生产能为就业指导提供机遇,利用产品生产招募“扶贫”对象进行培训和就业,是脱贫攻坚战和传承传统文化双赢战略。
不同需求的多层次消费人群与日益增长的体育产品和产业链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扩大,为满足人民的不同层次消费需求,体育特色小镇的构建和框架设计中,无疑是多元化和经营式管理人才的施展平台。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的保障体系紧需设计、规划、营销等人才,而所需人才为社会人才就业方向敞开大门。人才引进后,结合当地“扶贫”对象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就业,解决乡村人员外流问题,做到“可以留、留得住、持续留”。总之,传统体育特色小镇的构建,加快实现了全民小康生活的建设。
4.PPP模式
PPP模式指利用政府职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控,贯穿整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及运营,政府与社会风险划分明显,职能效应互帮共赢。PPP模式能拓展特色小镇的运营渠道,优化小镇经济结构,提高小镇运营的效率。例如,政府通过新媒体方式大力宣扬传统体育特色小镇的文化、设施、新颖项目等,提高群众对传统体育特色小镇的认识;政府优化企事业单位,给予相应的补助和优惠政策,或定期开展群体观摩学习旅游活动。同时,PPP模式在传统体育特色文化项目建设时期给予就业机遇、经济保障、建设和发展指导。总之,PPP模式是传统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和发展道路上的有力支撑体系。
5.小镇建构路径示意图
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构建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徽州民俗体育特色小镇建构路径
五、结语
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传统文化是中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增强民俗文化自信的必要条件,通过传统体育文化的延展加快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是体育事业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特色小镇的构建为徽州民俗传统体育文化迎来了新机缘和新挑战。借助特色小镇建设的东风,将徽州民俗传统体育项目嵌入其中,在开展体育项目和传统文化项目上齐头并进,将体育旅游、竞技体育、休闲体育和传统体育文化交融发展,采取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等先进手段,并结合体育相关产业一体化模式,力争构建徽州民俗传统体育特色小镇。徽州民俗传统体育特色小镇的建立有助于增加社会就业渠道、缓解城乡二元矛盾。
徽州传统民俗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过程需要众多元素的支撑体系,包括经济体系、产品品牌体系、人才就业体系和生态发展体系等。在保障民族体育文化和体育小镇共建共赢现代化发展的同时,需要不忘初心,坚守传承、保护、与时俱进的理念,共建和谐徽州民俗传统体育特色小镇。
[1]涂传飞.近10年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研究述评[J].体育科学,2019(8):50-60.
[2]张雨刚,王冬慧.特色体育小镇中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体育科技,2019(2):78-79.
[3]卢玉.文化产业视野下徽州民俗体育的旅游开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5(2):186-191.
[4]李俊喜.徽州民俗体育的调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5]陈亚东.徽州体育文化变迁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4):71-74+146.
[6]董亚琦,史梦婷,张玉山,等.大数据时代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发展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21(2):90-94.
[7]李翼飞,唐英梅,吴敏,等.湘西州边城特色小镇建设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研究[J].武术研究,2021,(4):133-134+156.
[8]周怀球,刘邦华,钟科,等.洞庭湖民俗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与建设路径研究[J].体育科技,2020(1):56-58.
[9]展茂浩,石振国.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全生命周期支撑体系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2):55-61.
[10]李艳丽,杜炤.我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10):78-83.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construction path of Huizhou Folk Sports town
Sun kai, Pan Qingqing, Bi Chao
In order to inherit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develop folk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dustry, we should embed i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and create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dual industry chain of “culture plus sports”.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Huizhou folk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s,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efficiency of Huizhou folk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s. We should Innovat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approach and add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ments. We should Involve in new media means, focus on folk sports and characteristic town related industry marketing and publicit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advertising, product marketing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
Huizhou; Folk sports; Characteristic town; Development prospect; Path construction
2021-11-30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2015312)
孙凯(1990- ),男,安徽亳州人,阜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硕士。
10.13685/j.cnki.abc. 000617
G812.7
A
1671-9255(2022)01-0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