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路径研究

2022-04-13

低碳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区域空间文化

王 婷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0)

0 引言

乡村是地方记忆的重要承载之处,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受到城镇化发展影响,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完善空间规划体系,加强乡村空间治理工作,可有效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因此,应以乡村可持续发展作为重点,实现对国土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明确地域结构、功能的基础上,切实强化组织管理工作,确保乡村空间得到综合治理。

1 案例分析

某村是生态农业村,常住村民共计400户,总人口1550人,耕地1700多亩、林地5000多亩,整个村落艺术氛围良好,主要种植花卉苗木,并有独特的传统活动。笔者借助多种调查方法,在了解村内住房建筑、社会服务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生态环境、经济产业进行了调查。结合近年来该村落的遥感影像数据,工作人员可获取准确的土地空间分布信息。

总体而言,城市化发展暴露了该村地方性问题较为突出的特点(表1),由于生态环境及产业发展与当地民生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缓。此外,花卉苗木种植是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加之未得到有效管理,导致该村种植业发展模式相对传统,经济效益较差。同时,因为该村青壮年人口多外出打工,村内人口老龄化相对严重,在公共设施配置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服务。同时,村内大部分房屋建筑多处于破败状态,部分建筑已经闲置。由于未建立良好的垃圾管理系统,区域生态环境较差,不具有良好的空间集约能力。

表1 该村发展现状

2 乡村空间治理机制与路径

乡村在地文化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即文化、地方。以地方角度展开分析,在地文化起源于生活积累,是居住于村庄的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地方情感。而以文化角度出发,在地文化是各类现象元素组成的模式,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乡村在地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因此,治理工作的开展应从多维度出发,以复合角度完成各项工作,通过促进不同空间要素的良性互动,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在加强人居环境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设备结构协同发展,切实以乡村文化着手,做好文化传承工作,进而完成空间治理。同时,工作人员还要进一步优化社会空间治理结构,在加强开发边界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完成社会空间治理工作。通过积极挖掘特色产业,促进区域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经济水平,实现经济空间治理。在地文化为空间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能够有效促进村镇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村镇社会服务水平,在优化人口回流、强化产业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该村空间属性作为依据,本文从多维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空间治理方案,确保能够为后续类似村庄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参考。经济治理方面,工作人员应结合村内现有产业,进一步对产业进行延伸,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有效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形成创新格局[1]。社会治理方面,工作人员应提高对人居环境的关注度,并加强相应的建设工作,增强区域人民对于乡村空间治理的地方认同感,有效缓解乡村人口流失情况。空间治理方面,工作人员应提高对土地利用的重视度,加强集约化管理,在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有效协调乡村空间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图1为乡村空间治理框架。

图1 乡村空间治理框架

2.1 完善资源配置

该村的生态、农业用地居多,受大面积种植花卉苗木影响,区域土地肥力呈现下降态势,不利于区域生产效益。并且在未对景观格局进行有效整治的情况下,区域生态资源规划存在明显不足,村落景观较差。基于上述情况,工作人员应结合当前该村土地利用结构,明确该村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切实采取有效手段,强化土地集约管理,改善以往存在的建设用地与耕地分散情况,最大限度控制土地荒废化。工作人员应切实做好空间统筹治理工作,从现有土地利用情况出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原则,合理优化土地资源分布,可确保土地集约化管理水平,进而实现人地协调。同时,工作人员应结合村落实际情况,对各类地块面积进行调整,合理增加耕地面积,在保障土地质量的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率,进而提升区域经济效益。从农业发展角度出发,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借助多种手段,实现对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进一步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表2为该村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表2 该村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2 优化人居环境

该村人居环境问题较为严重,据调查(表3),村民对公共服务需求较为迫切,并且部分村民在访谈调查中提出增加娱乐休闲空间的建议,这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切实做好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有效满足村民精神需求。同时,由于该村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人口多外出打工,房屋建筑难以得到有效修理,整体呈现破败状态,并且部分房屋建筑已经处于荒废状态,村民地方认同感较差,不利于乡村发展。

表3 人居环境访谈问题统计

基于这一情况,工作人员应深入了解该村地方特色,并从社会—生态—空间维度出发,加强空间治理工作,通过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有效提升村民的地方认同感。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尽可能保留原有村落建筑风貌,并从当前实际空间格局出发,实现对农村住宅小区的集中建设,有效提高空间开放度,确保完成村落建筑风貌的整体维护,并形成良好的村容村貌。以建设美丽农村作为重点,切实加强环境整治工作,并结合区域自然环境特色,加强村庄建设,实现村庄、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村庄绿化率,并形成绿色廊道。经合理规划交通用地布局,对宅基地面积进行限制,可有效节约空间,进一步将多余空地更改为公共设施用地,在优化交通道路通达性的同时,有利于增强村庄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对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

2.3 发展产业经济

该村属于生态农业村镇,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相关调查显示,该村村民收入较低,以农业耕作、外出打工作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同时,在种植业方面,该村多为家庭经营,生产规模较小,在未得到有效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情况下,生产效益较低。由于该村主要使用传统管理模式,科学技术应用相对不足,加之该村市场运营能力较差,造成该村产业结构始终处于单一状态,未配套相应的第二、第三产业,总体经济效益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2]。

以区域传统活动作为依托,该村具有独特的节庆文化,但是受到城市文化发展影响,该村对本土文化关注度较低,加上未开展有效的文化治理工作,文化传承度较差,乡村文化难以有效融入当前主导产业中,导致该村文化缺失情况较为严重。从产业—文化—空间维度出发,相关部门应加强各要素融合工作,并进一步形成完整的空间治理体系。通过提高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注度,从产业发展规律出发,加强对各区域的划定工作,在保留原有生态空间资源的同时,实现对民俗文化的有效还原。通过大力发展区域传统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空间。同时,可将区域传统活动有机融入旅游产业中,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借助相关民间艺术,能够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区域文化内涵,确保文化资源能够与当前消费需求实现有效对接,促进村镇多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该村创新发展。另外,针对当前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工作人员应从文旅产业着手,切实加大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并深入挖掘本土人才。通过合理规划乡村空间,建设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进而形成文化产业集群,打造特色村镇,实现对乡村空间的科学规划,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2.4 挖掘特色文化

该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最终目标,坚持走特色小镇发展路线,通过挖掘村镇特色文化符号,进一步拓展区域文化资源。结合自身综合服务型乡村发展定位,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空间分区管控工作,可以该村种植业发展为基础,将该村合理分为五大功能区域,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进一步体现该村人文底蕴,实现对该村乡土风情的复原。工作人员应结合功能区实际情况,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功能区内容。通过积极挖掘乡镇本土人才,大力发展各项民俗活动,可有效提高农村文化市场的活跃度,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健全市场监管体系,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得到有效管理,使各项民俗活动得到规范性开展。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可建立花卉苗木展示区,通过穿插种植不同季相植物,有效提升区域层次感,确保不同季节下功能区内均具有良好的景观观赏,有效提升观赏效果。针对农家风情集聚区,工作人员应加强基础设施服务,并打造农家乐、绿色产业等项目,使游客能够充分感受到区域农家风情[3]。

3 结语

现代空间治理体系对乡村空间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乡村空间治理模式,确保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得到有效推进,通过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路径,进一步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开发,有利于促进乡村空间保护。具体而言,工作人员应做好实地调查工作,在了解区域空间治理现状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人居环境等角度出发,加大区域经济产业开发力度,培育区域特色文化,确保乡村空间得到有效统筹管理,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区域空间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