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2022-04-13贺平
贺平
(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局)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重载车辆不断增多,普通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类别病害,包括车辙、裂缝、鼓包等。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研究,以解决路面病害的问题,特别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得到专家的普遍认可。
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在改性沥青路面中应用广泛。刘向杰[1]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得出纤维掺量在0.3%时动稳定度达到峰值;郭寅川[2]等研究了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玻璃纤维对路用性能的影响,路面的高低温性能均得到提高;林钦国[3]等研究了聚酯纤维对提高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效果,结果良好。但无机纤维与合成纤维的制作工艺复杂,经济成本较高,因此天然纤维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李振霞[4]等研究了玉米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并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玉米秸秆纤维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原因;雷彤[5]等研究分析了棉秸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并以木质素纤维作对比,验证得到棉秸秆纤维与木质素纤维对混合料性能改善效果相当;覃峰[6]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蔗渣纤维在超薄面层的抗腐性能,证明了蔗渣纤维可以作为SMA 沥青混合料的纤维稳定剂。椰子纤维是椰子果实通过机械加工得到的副产品,具有韧性强、耐湿热、力学性能好等优点。近年来,有学者利用椰子纤维的优良特性,将其加入沥青混合料中进行研究分析。Aline[7]通过椰子纤维与纤维素纤维做对比,通过间接拉伸、弹性模量、疲劳寿命等实验,得出椰子纤维可用于SMA 沥青混合料中;Rean[8]通过研究椰子纤维改性沥青的流变学性能,通过剪切模量与相位角,得出椰子纤维改善了沥青的流变学性能。
为研究椰子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室内试验。室内试验为常规路用性能试验,包括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试验,分别分析椰子纤维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得出各响应变量的影响因素最佳搭配水平。
1 原材料与试验设计
1.1 原材料
⑴本次研究中沥青混合料使用70 号沥青,其测试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70 号沥青检测结果
⑵集料。所选用的粗、细集料均选用石灰岩,经试验测定其技术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
⑶矿粉。为石灰岩磨细矿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⑷椰子纤维。其技术指标如表2 所示。
表2 椰子纤维技术指标
1.2 混合料级配设计
本次研究过程中选择AC-13 级配混合料。经过对集料的筛分,得出标准筛下各筛孔的通过率,见表3、图1。
图1 混合料级配曲线
表3 AC-13 级配
1.3 试验设计
为分析椰子纤维对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进行室内试验。根据相关文献[9-10]及工程经验,确定以椰子纤维掺量、椰子纤维长度、油石比为影响因素,在室内进行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试验,得到的动稳定度、最大弯拉应变、稳定度为因变量。每个自变量三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根据测得的因变量结果,选择最佳的自变量搭配水平。见表4。
表4 试验因素设计水平
2 试验结果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9]是目前最常用的工艺优化试验设计和分析方法,是部分因子设计的主要方法。根据正交试验,得到正交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正交试验结果
K1、K2、K3 分别表示各因素各水平下各个指标的平均值,R 表示极差,A、B、C 分别表示影响因素纤维掺量、纤维长度、油石比。一般情况下,以平均值的大小来反映同一因素不同水平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并以此确定该因素下的最佳水平,而极差则用于反映各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程度的大小。见表6。
表6 各因素各水平下各个指标的平均值以及极差
2.1 动稳定度
根据表6 分析各因素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可得,纤维长度影响最为显著,极差值R 为74.33 次/mm;其次为油石比,极差值R 为57.67 次/mm;影响最小的是纤维掺量,极差值R 为31.33 次/mm。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纤维长度、油石比、纤维掺量。
由图2 可知,动稳定度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B2 即纤维长度为6mm 时,达到该因素下最佳水平。这是因为在相同的纤维掺量下,纤维长度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其分散不均匀,难以达到最佳水平。动稳定度随着油石比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C2 即油石比以4.9%为最佳油石比。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对动稳定度的影响很大,油石比从小增加至最佳油石比的过程中,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随之增加,这是因为油石比的增加增强了混合料间的粘结力和强度,当油石比超过最佳沥青用量后,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就会减小混合料间的摩阻力,自由沥青增多,动稳定度降低。动稳定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A2 即纤维掺量以0.3%为最佳掺量。这是由于少量的纤维掺入,其分散性好,本身与沥青也有很强的黏附能力,在混合料中也能起到加筋作用;另外,椰子纤维的吸油率达到7.8%,它会吸收沥青中的部分油份,沥青的软化点提高,粘聚力也增加,这些都导致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提高。但一旦纤维掺入过量,就会导致分散性差,甚至可能结团成束,阻碍混合料间的粘结,降低其高温稳定性,因此动稳定度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会出现一个峰值。如果各因素均按最佳水平考虑,则得到的最佳搭配组合为A2B2C2,即最佳方式为纤维掺量0.3%,纤维长度6mm,油石比4.9%。
图2 动稳定度因素指标趋势图
2.2 最大弯拉应变
由表6 可知,在分析最大弯拉应变时,纤维长度的影响因素最显著,极差值R 为69με;其次为纤维掺量,极差值R 为51με;影响最小的是油石比,极差值R为47.67με。各因素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纤维长度、纤维掺量、油石比。
由图3 可以明显看出,最大弯拉应变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B2 即纤维长度为6mm 时,达到最大弯拉应变的最佳水平。一般而言,同直径的纤维,长度越短对裂缝的阻滞效应越明显,但也不能过短,这样会在裂缝处直接被拔出,因此纤维长度有一合适值,以达到效果最优。最大弯拉应变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A2 即纤维掺量0.3%为最佳掺量。纤维具有吸水性,对沥青也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而且与沥青共同包裹集料,使结构沥青占比增加,增大最佳沥青用量,在此情况下较高的沥青含量使混合料的低温延展性更好。另外,在混合料试件开裂时,横跨裂缝的纤维能够起到“加筋”作用,增加其极限强度、极限应变等,从而最大弯拉应变也得到提高。但当过量掺入纤维时,可能会结团成束,降低其对最大弯拉应变的增强效果。最大弯拉应变随着油石比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C2 即油石比以4.9%为最佳油石比。主次因素都取最好水平,得到最佳组合搭配为A2B2C2,即最佳方式为纤维掺量0.3%,纤维长度6mm,油石比4.9%。
图3 最大弯拉应变因素指标趋势图
2.3 稳定度
由表6 可知,分析稳定度时,油石比的影响最为显著,极差值R 为0.66KN;纤维掺量和纤维长度的极差值一致,同为0.48KN,二者对稳定度的影响应非常接近。
由图4 可以明显看出,稳定度随着油石比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C2 即油石比以4.9%为最佳油石比。随着纤维掺量、纤维长度的增加也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即A2 为最佳掺量,B2 为最佳长度。纤维用量不同,则其在混合料中的分散程度、对混合料的加强效果不尽相同。当掺入适量纤维后,由于纤维与沥青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它与沥青一同包裹于集料表面,增加了结构沥青的薄膜厚度,又或者纤维间形成相互交错的纤维骨架网,需要结构沥青包裹,这些都增加了结构沥青的比例,使混合料性能得以改善。但纤维掺入一旦过量,纤维的分散性会很差,甚至可能出现结团成束现象,其加强效应就不明显。因此纤维掺入有合适剂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各因素均按最佳水平考虑,得到的最佳搭配组合也为A2B2C2。
3 结论
⑴动稳定度以及最大弯拉应变的最显著影响因素均为纤维长度,其次要因素二者有差别。稳定度的最显著影响因素为油石比,纤维长度和纤维掺量对其影响程度相等。
⑵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三种因素分别对动稳定度、最大弯拉应变以及稳定度的影响规律,可以得出纤维掺量、纤维长度以及油石比都有其对应的最佳值,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⑶通过椰子纤维对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的综合考虑,在选定影响因素范围内,当纤维掺量为0.3%、纤维长度为6mm、油石比为4.9%时,是椰子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搭配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