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2022-04-13马崇轩

南方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物种

马崇轩

(庆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甘肃庆阳 745000)

在以往我国工农业粗放型管理的发展模式下,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较差,出现了大面积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现象,直接影响我国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自然环境维持一种和谐关系,这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建立、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够避免人为因素给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濒危动植物所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林业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国内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探讨今后我国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优化的具体策略,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野生动植物保护状况

20 世纪50 年代,我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我国于1979 年颁布了《森林法》,随后持续对这一法律进行完善,并在1994 年和1998年分别出台了《自然保护区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我国现阶段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基础法律法规。政府部门以这一法律为基础,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并且各省市在深度解读政策文件后,结合当地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地方法律法规体系。

随着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快速发展,自然生态保护、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生态脆弱区域内动植物保护得以全部纳入我国现阶段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前提下,自觉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我国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针对各种濒危珍稀动物开展了系统化的野生动物拯救工程,具体涉及大熊猫、扬子鳄、海南坡鹿及高鼻羚羊等多种野生动物。我国原林业局在2008年出台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及其相关文件,针对我国境内已有的大熊猫保护区建设和管理进行持续改进、优化,总面积达4 242 km2,其中有关大熊猫物种的栖息地占据2 479 km2[1]。此后,我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大熊猫走廊带、大熊猫栖息地管理站等,进一步强化了对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在保护朱鹮这类珍稀动物的过程中,林业部门制定主导计划,涉及国内13 个朱鹮保护地,总面积达4 130 km2,使国内朱鹮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配合人工饲养和繁育,我国的朱鹮种群数量得到了一定的增加。

1.2 自然保护区建设状况

我国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全国范围的多元化生物资源和自然遗产,对全国乃至全球代表性的生态系统进行重点保护,维持现有的生物多样性。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但很好地保障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可与林业、旅游业等进行有效融合,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从1956 年我国首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成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呈现一种持续扩张的态势。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自然保护区在2019 年的总面积达15 178 万hm2,具体分为陆地保护区和海洋保护区,见表1。其中累计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为2 750 个,各级别保护区数量见表2[2]。在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的有30 个,并据此建成一个布局完整、功能合理且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在这个自然保护区网络的影响下,我国总计9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65%的濒危珍稀野生动物得到了良好的保护。

表1 2019 年我国自然保护区面积概况

表2 2019 年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 单位/个

2 意义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同时与人类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世界范围内经济粗放管理发展模式的存在,使人类社会发展对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出现了一种过度化现象,给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直接威胁到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国际教科文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16 世纪后灭绝的鸟类和兽类分别为150 种和95 种,灭绝的两栖动物物种80 余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的相关数据,目前世界范围内5%~20%的脊椎动物和树木面临灭绝的威胁,并且物种的灭绝速度相较于工业社会前呈现出一种百倍增加的态势。在过去的400 年中,全世界哺乳动物累计灭绝58 种,平均每7 年灭绝1 个物种,速度数值比正常的化石记录高出7~70 倍[3];20 世纪全世界灭绝的哺乳动物共计23 种,平均每4 年灭绝1 种,这也从客观层面反映了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的威胁。从我国境内生物多样性发展来看,新疆虎、普氏野马、高鼻羚羊及台湾云豹等物种先后灭绝。现阶段我国野生动植物濒危情况统计数据见表3,这些数据直接说明了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受巨大威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保障我国已经建成的自然保护区不受外力的干扰,维持当地现有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各种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必要的生存环境,对保障我国生物多样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我国经济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之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快速建设及稳步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原有的生态环境系统[4]。

表3 我国野生动植物濒危情况统计表 单位/种

3 优化策略

3.1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持续建设

1)在我国持续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管控、保护。各级林业自然保护单位需建立全面多元化的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相对较多的自然保护区,并且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也在逐步提高,但在我国今后持续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结合各种濒危动植物的实际生存要求,进一步建立更多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有效保护我国珍稀和濒危动植物的安全。

2)在我国进一步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全方位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引导效果,始终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要求作为出发点,健全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系,加大监测力度,以便向人们有效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确保将社会力量引入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中。

3)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资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门需进一步加大在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或者可将企业和社会资本引入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2 加大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的缺失已对我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威胁,且全球范围内动植物濒临灭绝的数量呈现出一种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需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落实和强化的过程中,将工作重心集中在记录、保护规模相对较小的动植物品种上,并划分出一定的范围,用于野生动植物的分类保护研究。针对金丝猴、红豆杉等较为珍稀的野生动植物物种,相关部门需加大人工培育力度,逐渐提高这类生物种群的数量。相关部门也可将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引入动植物保护中,针对自然保护区的濒危珍稀物种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全国各地在进一步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过程中,需加快推进野生物种回归自然的进程,落实物种原生地的管理,确保各类野生动植物能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状态下。由于我国部分自然保护区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受暴雨、污染等大规模灾害的影响,其管理能力有所降低。相关部门需结合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地质环境条件,针对当地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制定出完善的应急处理措施,进一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效果。

3.3 强化自然保护区内部各类疫病的防控

在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疫病防控作为其重要工作内容,需由工作人员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保护区的动植物生长状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测,配合完善的检测汇报体制,实现预防为主、快速处置的目标,避免自然保护区疫情的快速蔓延。相关人员需针对不同自然保护区的疫病类型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工作,认真做好检测记录,在发现疫情的同时及时上传,按照既定的应急处理原则进行防控。相关部门需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定期进行专项联合检查,根据出现的疫情制订出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为保证我国自然保护区动物疫情的有效监控,国家需结合目前检测技术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建立监测站点并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工作人员,建立结构完善的自然保护区动植物疫病监测网络体系[5]。

3.4 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

野生动植物是我国十分珍稀的资源,它们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且为我国对野生动植物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有必要做好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然而因为部分野生动植物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部分非法分子希望通过获取野生动植物得到一定的利益,威胁了野生动植物的安全,为此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我国应落实林业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改善当前林业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我国法律部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研究工作,发现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将其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对社会上的不法行为和不法分子起到限制约束作用,为林业野生动植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护。2)我国应健全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聘请专业的人员对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进行动态化监督,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促使其在工作中落实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野生动植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在濒危物种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面临着管理人员思想意识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影响到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的效果。政府部门需在持续建设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关注保护区的疫病防控,保护濒危物种,以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猜你喜欢

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物种
动植物新视界
动植物为何能够预测天气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回首2018,这些新物种值得关注
电咖再造新物种
世界上的15个最不可思议的新物种
锋视觉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疯狂的外来入侵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