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22-04-13黄晓东

南方农业 2022年6期
关键词:永泰县农产品监管

黄晓东

(永泰县农业农村局,福建永泰 350700)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强调的问题,也是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消费者老生常谈的话题。农产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与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需通过监管手段加以管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1.1 产地环境污染严重

实际农业生产中,增产增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现代农业主要通过使用农药、化肥等措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但其对农产品产地环境会造成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2 方面。1)农药使用量大。因喷施操作不当、机械等问题,农药有效使用率只有20%~30%,大部分农药会流失到田间土壤中,极易造成土壤酸化、有机物残留等问题,从而降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2)固体废弃物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规模场畜禽粪便、农用地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及秸秆等,其中畜禽粪便成分比较复杂,如果不经腐熟或腐熟不充分直接施用到土壤中,严重影响田间土壤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土壤板结、重金属超标等危害[1]。永泰县耕地质量评价报告表明(见表1),永泰县耕地土壤pH 值在3.79~6.69,均值为5.08,酸性面积高达19 687.49 hm²,占永泰县耕地面积96.5%。

表1 永泰县不同地貌类型耕地土壤pH 值分级面积

1.2 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永泰县海拔高低悬殊,群峰林立,地貌差异显著,大体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导致其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种植地相对分散及农作物种类繁多。当前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的组成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农民。据不完全统计,永泰县农村劳动力人口中50 岁以上占比接近60%,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与综合素质水平低,使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化操作能力不足,从而增加农业新技术、新机械、新农具及新模式的推广难度。永泰县农业离规模化、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有很大的差距,小而分散的种植模式制约了标准化生产的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机械化作业,也给农产品监管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困难。

1.3 农业生产主体质量安全意识淡薄

当前,永泰县偏远乡镇农业生产经营体从业水平较低,缺乏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农资使用不规范、安全责任意识较为浅薄。部分农户片面追求产量与降低成本,农药、兽药使用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有机磷、有机氯等农药的超量使用,导致农药长期残留在土壤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降低了土壤中有机质和部分营养元素,降低了农作物品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埋下隐患[2]。

1.4 监管队伍力量不强

永泰县蔬菜、水果种植面积较大且分散,检验检测试剂耗材支出上涨,加之遇到机构改革,部分专业技术人才调离,出现基层监管人员紧缺、断层和缺位现象。目前,监管机构大多依托农技站或综合技术保障中心等部门人员兼职,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无法有效下沉监管力量。另外,监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基层监管能力与庞大的监管对象和繁重的监管任务不匹配,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影响监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1.5 检验检测能力薄弱

永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成立于2016 年,起步晚、规模小,难以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发展水平及人力资源状况等。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检测方式仍停留在单纯的定性分析,不具备实验室双认证资质,检测数据缺乏可信性。虽然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都配备中高端仪器,如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液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但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未能有效利用设备,造成资源浪费、仪器老化等问题。此外,检测人员数量少,素质参差不齐,检测能力低,难以很好地完成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3]。

2 对策

2.1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夯实绿色基础

1)采取绿色防控技术及统防统治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降低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4]。2)推动企业做好农业投入品的购买记录、农资出入库登记及使用记录,做到有迹可循。同时,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利用台账制度,一头连着农资店,一头连着监管执法员,时刻监测数据。目前,永泰县已建立1 个县级农药、农膜包装废弃物总回收站,设立46 个乡镇回收点。

2.2 调节土壤酸度,创造理想产地环境

根据永泰县土壤特性,因地制宜,精确制导。1)科学合理施用碱性改良剂。根据土壤酸度高低,施用石灰、白云石粉或生物炭碱性改良剂,中和土壤酸性,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熟化。2)推广施用有机肥。加强宣传培训力度,推广施用碱性的钙、镁、磷肥,通过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防止土壤进一步酸化[5]。

2.3 推进品牌认证,提升标准质量

发挥永泰县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和落实有利于经营主体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发掘地方特色优质农产品,强化品牌认证,彰显区域特色,加速优质发展。1)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引导企业按标生产,通过品牌推动农业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6]。2)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操作规程,加强对企业、基地和农户的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持续推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企入户”,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做到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7]。

2.4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全程监管

利用福建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联网,通过电脑、手机App 等,把永泰县乡村产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家庭农场及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现监管信息化。目前,永泰县已注册相关经营主体220 家,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平台包括农产品快检监测、主体监管、追溯赋码、生产许可、生产档案、销售流向、质保信息、农资巡查、生产计划、产品信息、禁用品管理及双随机监管等12 个主体功能模块,全面覆盖20 个乡镇监管站、220 家溯源企业,贯通追溯、监管、监测及执法等要素,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一张网”,构建从基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体系[8],使消费者通过手机可充分了解农产品信息,确保永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

2.5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

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永泰县各乡镇设立监管站,各村配备村级协管员和“三品”企业配备内检员,共遴选出228 名村级协管员及40 名“三品”内检员,形成县、乡、村、企为一体的监管网格体系[9]。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形成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布局图。这不仅有利于织密监管网络,下移监管重心,还能缓解基层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解决“最后一公里”监管难题,对保障永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6 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

“舌尖”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舌尖”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支撑,是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与管理,对提高农业部门公共服务能力,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和农产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21 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永泰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整合实验室资源,提高检测人员综合素质,顺利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CATL),认证通过17个有机磷检测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检测能力,为实现定性检测向定量检测转变跨出关键一步。

2.7 强化农产品监测预警,消除农产品安全隐患

1)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作用,加大随机抽样力度,增加产地、“三前”环节、禁用药物的抽检比例,提高监测的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和覆盖面。2)制定抽样计划及监测方案,发挥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等优势,落实“月月抽检,天天快检”制度,提高种植业、畜牧业重点品种速测筛查与监督抽查频次,牢牢守住产地准出关[10]。2018—2021 年永泰县的日常快检及抽检数量逐年增加,从监测结果看,永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见表2)。

表2 2018—2021 年永泰县监测结果统计表

由此可见,永泰县生产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严控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从源头上保障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3 结语

农产品质量问题涉及生产、加工与销售等多个环节,在监管中存在诸多难题。因此,需要政府部门足够重视,采取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调节土壤酸度、推进品牌认证、建设追溯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检测体系及强化监测预警等措施,发挥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作用;还需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积极配合,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作,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治、全民共享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永泰县农产品监管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数字监管 既能“看病”也能“开方”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御医故里梅花开——记永泰县白云乡樟洋村驻村书记杨雪梅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
农产品争奇斗艳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
切实加强对网吧的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