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臼骨折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性指标、骨代谢水平的影响

2022-04-13于继洋孙旭东祝勇刚

陕西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髋臼置换术髋关节

于继洋,孙旭东,祝勇刚

(1.丹东市人民医院骨科,辽宁 丹东118000;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陕西 西安710032)

髋臼骨折作为骨科较为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类型,主要由车祸、坠落等高能量的创伤导致,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畸形、肿胀以及功能障碍,病情发展比较危急[1-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髋臼骨折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近30年60岁以上人群髋臼骨折的发生率增加了2.4倍[4-5]。老年髋臼骨折患者由于自身各项机体功能衰退,再加上体质较差,使得临床治疗的难度大大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6]。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等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预后不佳[7-8]。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置换术在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9]。本文主要是以老年髋臼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血清炎性指标以及骨代谢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就诊且接收治疗的120例老年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60~78岁,平均(69.3±5.6)岁;骨折部位:左侧31例,右侧21例,双侧8例;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年龄62~79岁,平均(68.7±5.5)岁;骨折部位:左侧29例,右侧24例,双侧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病例纳入标准如下:①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髋臼骨折,且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中相关诊断标准[10];②患者年龄≥60岁,能接受手术治疗;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⑤自愿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脑部疾病及心脏疾病患者;②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患者;③入院前半年内接受过重大手术或者其他创伤患者;④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或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⑤近半年内服用过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⑥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⑦依从性差,不配合此次研究者。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检查,并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压状况,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1.2.1 对照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术治疗,全麻状态下,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侧髋粗隆部进行适当垫高,并在C形臂X线机的透视下,通过牵引、外展、内旋等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处理。于股骨近端向下做外切口,使用135°角度导向器将导针插入进行治疗。C形臂X线机观察导针位置合适后,采用三联扩孔器沿导针进行扩孔,接着沿导针拧入合适的髋部螺钉,置入套筒钢板,并拧入加压螺钉。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位置良好后,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做好止血以及负压引流处理,并逐层缝合枪口。

1.2.2 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具体操作如图1),全麻状态下,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侧髋粗隆部进行适当垫高,在髋关节后外侧做长切口,并逐层分离肌群,将髋关节关节囊切开,同时保护好筋膜组织,将大小转子进行复位。在小转子上方进行股骨颈截骨,并将其拿出,放置假体髋臼、臼杯,采用髓腔锉进行扩髓处理,结合患者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假体进行安置,安置结束后将髋关节进行复位处理,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做好止血以及负压引流处理,并逐层缝合枪口[11]。

术后指导两组患者进行关节锻炼,以降低股骨头坏死或者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及时对患者进行抗凝药治疗,避免发生肺栓塞或者下肢静脉炎等并发症。

A:移走坏死股骨头;B:置入假体组件;C:放入塑料胶垫,形成人造臼;D:扩髓处理;E:将金属植入物置入股骨头;F:安放金属球形成人工股骨头;G:结合形成髋关节

1.3 观察指标

1.3.1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

1.3.2 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90 分及以上为优,80~89 分为良,70~79为尚可,低于70分为差。

1.3.3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进行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对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含量进行测定。

1.3.4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骨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采用骨密度检测仪对体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水平进行测定。

1.3.5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切口感染、下肢静脉炎、创伤性骨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下地负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采用内固定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影像学检查如图2所示。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A:患者为双侧髋臼骨折,进行开放复位重建接骨板固定术治疗;B:患者为右侧髋臼骨折,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有上升,且观察组患者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骨代谢水平比较 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体内OC、PTH、BALP以及BM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体内OC、PTH、BALP以及BMD水平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OC、PTH、BALP以及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体内骨代谢水平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下肢静脉炎、创伤性骨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例数均有减少,不良反应的总体发生率有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对于髋臼骨折患者,采取内固定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易松动,复位效果不佳,且手术过程中极易导致小转子分离或骨折内侧皮质对位不良,导致患者骨折移位以及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远期效果不够理想,可能后期需要再次接受治疗[12-13]。人工关节置换术是通过将人工制造的髋关节与患者自身的髋关节进行置换,手术过程中能够充分暴露出患者的髋关节,对患者的关节进行重建,达到治疗的目的[14-15]。有研究显示,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骨折部位愈合的效果也有明显改善,且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明显缩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术中出血量较高可能与植入的假体、假体周围组织以及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下地负重时间,且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也有显著提高,说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机体受到创伤引发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患者体内IL-6、CRP以及CPT水平能够反应自身炎症反应情况,机体遭受创伤时,上述指标水平会有明显上升[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老年髋臼骨折患者体内血清IL-6、CRP以及CPT水平表达水平均有明显升高,且人工关节置换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内固定术治疗组。由此可见,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降低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

有文献报道称骨代谢异常对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术后恢复以及生活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自身骨密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固定效果[20]。OC能够特异性反映成骨活性,PTH对体内钙磷代谢起调节作用,BLAP对于成骨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对OC、PTH、BLAP水平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老年髋臼骨折患者体内血清OC、PTH、BALP以及BMD水平均有改善,且人工关节置换组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内固定术治疗组。由此可见,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骨密度,患者的骨代谢指标也有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对老年髋臼骨折患者而言,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以及下地负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

猜你喜欢

髋臼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周围股血管分布情况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