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辅助功能锻炼联合骨折康复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2022-04-13袁斐
袁斐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骨科 (福建漳州 363000)
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建筑业的不断发展,骨折的发生率也呈逐渐增长的趋势[1-2]。目前,临床在治疗骨折患者时,多采用手术治疗,可复位、固定受损的骨结构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骨折后患者所需康复时间较长,为避免骨折处发生功能缺失或者降低的情况,在患者完成骨折固定治疗后,需适当对其展开功能锻炼,以减轻骨折患者发生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问题[3-4]。既往临床在术后大多以骨科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展开护理,虽具有一定疗效,但缺乏个性化、全面性,导致施护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提升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本研究分析了器械辅助功能锻炼联合骨科康复护理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4~58岁,平均(42.7±6.8)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15例,股骨骨折患者10例,上肢骨折患者13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27~60岁,平均(43.1±7.0)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10例,股骨骨折患者14例,上肢骨折患者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知情且同意,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齐全;符合手术指征;可正常交流沟通。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言语障碍;重要脏器功能存在异常;中途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骨科康复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评估其的心理状态,结合评估结果展开个性化心理疏导,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详细解答患者疑问,为其讲解医院环境、医师信息,及时消除患者的陌生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2)术后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定期评估疼痛部位及疼痛程度,对于疼痛感较轻的患者,可通过看电视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对于疼痛感较为剧烈的患者,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结合患者的机体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锻炼方案,包括调整体位为仰卧位,使其股四头肌处于绷紧状态,伸直膝关节,在持续9 s后放松,20 min/次,2次/d;待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指导其展开直腿抬高等锻炼,5~10 s/次,100次/d;叮嘱患者在进行锻炼时,动作需缓慢、轻柔,避免动作幅度过大而导致切口出血情况,在训练期间,采用循序渐进原则合理控制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避免因运动过度导致关节四周发生骨折化的情况;在患者出院前,指导其学会康复训练及并发症预防的相关知识,并叮嘱患者家属监督其进行功能锻炼。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器械辅助功能锻炼:器械选择下肢关节功能康复器(contionuous passive motion ,CPM)(杭州亿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 YF-200G),术后3 d指导患者开展器械辅助功能锻炼,先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为平躺位,然后将其下肢放于CPM上,固定好鞋套;先让患者保持10°膝关节外展姿势,固定好小腿与大腿,使足尖处于向上、中立位,然后估算关节的屈伸角度,并从较小角度逐渐开始调整;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节屈膝的幅度,幅度范围调整为5°~10°,直至患者无法耐受;30 min/次,2次/d,持续锻炼3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分别为无效(骨折愈合较差、活动功能未得到改善,少数甚至病情加重)、有效(骨折处逐渐愈合,且活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显效(骨折部位愈合,且活动功能正常),护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价,总分10分,评分越越低表示疼痛程度越轻。(3)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采用N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总分95分,分为不满意(<60分)、满意(60~84分)与非常满意(得分>84分),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骨折具有病程长、恢复慢等特点,临床在治疗时,将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作为治疗原则,主要通过对患者受损组织进行常规修复与固定处理来改善其的临床症状。然而,由于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再加上长期固定易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强直、关节强硬、关节囊粘连等症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关节功能与活动度。因此,对骨折术后患者予以有效的康复护理,对加快患者骨愈合速度,促进其关节功能尽早恢复具有积极意义[5-6]。
近年来,基于医疗技术与护理行业的共同发展,护理模式发生改变,不再以传统护理为主,逐渐形成以患者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等方面为中心的护理理念[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骨折患者术后采用器械辅助功能锻炼的同时联合骨科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缩短其治疗时间的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其原因为,骨科康复护理作为临床常见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专业性,通过充分掌握患者骨折端的特点与复位效果,并且在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的前提下,指导其学会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可避免其骨折端发生错位,进一步加快患者骨折处愈合速度与关节功能恢复,最终有效提升其康复依从性与能动性,但单一应用该护理模式施护,长期锻炼易导致纤维束性下降,促使踝间与髌骨充分粘连,进而影响到屈膝活动,导致患者无法有效伸展,最终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影响。而器械辅助功能锻炼则是骨折患者术后常用的一种护理方法,CPM也被称作持续被动运动仪,经模拟人体自然运动后,促使关节根据预设的角度与速度持续展开被动运动,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及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8-9]。联合以骨科康复护理与器械辅助功能锻炼方式施护,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骨折患者术后恢复中应用器械辅助功能锻炼联合骨折康复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还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增强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