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在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2022-04-13胡娜
胡娜
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新余 338000)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后遗症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出现进食困难、咽下阻塞、呛咳等症状,影响机体的营养摄入,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预后尤为不利[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咽部冷刺激、摄食训练、发音练习等综合康复训练的方式恢复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吞咽功能,但效果不佳。吞咽治疗仪是一种针对吞咽障碍患者设计的物理仪器,可通过输出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患者的喉部神经,兴奋吞咽肌群与神经,从而促进吞咽反射弧的重建[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78岁,平均(65.97±3.44)岁;病程3~21 d,平均(14.36±4.10)d;合并症,糖尿病6例,血脂异常5例,高血压9例,其他1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7岁,平均(65.42±3.51)岁;病程4~23 d,平均(14.75±4.38)d;合并症,糖尿病7例,血脂异常4例,高血压8例,其他1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3]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伴有进食困难、呛咳等吞咽障碍症状。排除标准:有喉部手术史;合并喉部肿瘤;伴有其他脑血管疾病;入组前合并肺部感染。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认知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讲解吞咽障碍发病原因与康复手段,告知正确饮水方式与注意事项,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2)发音训练:指导患者练习单音节发音、吹气球、吹蜡烛;引导患者发f音,完成后吸气、屏气,然后发a音,每次练习3 min。(3)吞咽练习:指导患者将身体稍向前倾,并低头,同时抬高舌背,颌下加压时发音;伸舌抵住两边口角,然后舔上下唇,最后抵住软腭,练习20次。(4)进食训练:患者进食前,护理人员协助其取半卧位或坐位,将头颈前倾45°,将食物从其健侧送入;将头部向一侧偏90°,以扩大健侧咽喉;从流质过渡至浓流质、糊状、半固体、固体饮食,初期进食量控制在1~4 ml,逐渐增加进食量。(5)口腔护理: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牙龈、舌体等有无出血、红肿、溃疡等,用口腔擦拭法擦拭口腔1~2 min,3次/d,并协助患者三餐后漱口。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吞咽治疗仪干预:使用美国Chattanooga生产的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使用前,先清洁患者的颈部皮肤,然后将第一、第二电极片分别放置在其舌骨上下,等距离放置第三、第四电极片;顺颈前正中线垂直排列第一至第四电极片;将电流设置为0~25 mA、电荷为1 000 Ω、波宽为700 ms;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各项参数,45 min/次,2次/d。
两组均于干预30 d后评价疗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吞咽功能、进食能力、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吞咽功能: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分别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估两组吞咽功能,SSA分为3个部分,a.临床检查,包括呼吸、意识、软腭运动、唇的闭合、头与躯干控制、喉功能、自主咳嗽、咽反射,总分8~23分;b.嘱咐患者吞咽5 ml水,观察有无异常反应,喉运动、重复吞咽、吞咽后喉功能与吞咽时喘鸣,总分5~11分;c.若上述无异常,则吞咽60 ml水,观察吞咽所需时间、有无咳嗽,总分5~12分,SSA量表总评分范围为18~46分,分数越低,表示吞咽功能越好。(2)进食能力: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分别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两组进食能力,1分,无法经口进食;2分,鼻饲依赖很少进食液体食物或普通食物;3分,鼻饲依赖,持续进食液体食物与普通食物;4分,可完全经口进食单一粘稠食物;5分,可完全进食多种粘稠食物;6分,完全进食多种粘稠,且未经特殊制备的食物;7分,完全经口进食,无任何食物限制。(3)生命质量:干预前及干预30 d后,分别使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估两组生命质量,包括患者负担、持续进食时间、进食欲望、食物的选择、症状发生频率、交流、恐惧、社交、心理健康、劳累、睡眠11个项目,44个相关小条目,每个小条目计1~5分,总分220分,评分越低表示生命质量越好。(4)并发症:比较两组吸入性肺炎、感染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吞咽功能、进食能力
干预前,两组SSA、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SA、FOIS评分比较(分,
2.2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WAL-QOL评分比较(分,
2.3 并发症
干预期间,观察组发生吸入性肺炎1例,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4例,感染2例,营养不良2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1/30),低于对照组26.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11)。
3 讨论
脑梗死后遗症的发生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关。神经功能损伤可导致其支配的器官或肢体发生功能障碍,其中以吞咽障碍较为常见。患者可因吞咽困难、无法顺利进食与饮水而出现机体抵抗力下降,继而可诱发肺部感染,延缓神经功能恢复,对其生命质量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4-5]。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吞咽功能的最佳恢复时期为发病后三个月内,故需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便及时预防咽下肌群发生失用性萎缩[6]。另外,受病情的影响,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多伴有负面情绪,故在护理过程中需重视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干预,满足其认知与心理需求,以使其明白各项诊疗操作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为吞咽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临床实践证明[7],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可通过训练科学吞咽、进食等,持续刺激脑细胞,有效改善病灶周围神经元的修复水平,从而有利于重建脑细胞反馈通路,同时患者既往受损的反馈通路亦可获得重新修复,从而有效提高脑细胞功能,充分发挥亚细胞的代偿能力,促使组织重建;还可根据其心理特点实施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促进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SSA、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FOI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WAL-QO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吞咽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升进食能力,减少进食呛咳、误吸等情况发生,从而可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命质量。吞咽治疗仪是一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理疗仪器,可借助电流对患者的咽部肌肉进行刺激,诱发咽部肌肉主动收缩,以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持续的电流可在刺激患者咽部肌群的同时,增强受损区域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重塑中枢神经系统,加速吞咽反射能力恢复。另外,吞咽治疗仪可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提高咽部肌肉的灵活性与协调性,诱导吞咽发生,从而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促使其正常进食进饮,提高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吞咽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吞咽功能与进食能力,预防出现并发症,有效提高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