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劲”不用力
2022-04-13罗永平
◎罗永平
凡是习练太极拳者都知道“用意不用力”这一重要拳理。
太极拳不用力,那用什么呢?用“劲”,用“劲”!
“劲”和“力”从物理学上讲是一个意思。比如,我们说某人劲大,也可以说某人力大。“力”或“劲”的物理属性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外形发生变化以及物体间相互的作用。它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常人用力,往往使某一关节和几个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做强直的等张或等长收缩,动作僵硬,不协调,造成一用力则局部或全身僵硬状态,久之成为习惯。太极拳称之为僵劲或拙力。
这种力,成为有力打无力、劲大打劲小的惯例和普遍道理。王宗岳说这样的力“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后有也”。
先天自然之力除本身具有外,还可以外在辅助锻炼,比如举重物、打沙袋等获得。但这种力用时则有力,不用时则轻浮,年轻时则有力,年纪大时则逐年减退,直至退化成一堆泡肉。
“文革”期间与吾同时代的许多年轻人举石担,抛石锁,搬哑铃等,练得膀大腰圆,胳膊有35厘米以上之粗,三四十年过去,都成力小肉浮为“泡肉”了。而吾等太极拳习练者,胳膊棉里裹铁,分量极沉,而且年纪越大功夫越深,劲道越足。
在太极拳界,从来不用,也忌讳用“力”来表示太极拳功夫,而一概用“劲”来说明,“八门”劲别就是很好的例证,你总不会把“捋劲”说成“捋力”、把“按劲”说成“按力”吧。
把“劲”的概念引入太极拳的,吾以为首推陈鑫。在他的《陈式太极拳图说》中,以“缠丝劲”和“缠丝精”的词语表述太极拳的劲力。
陈鑫文字解说道:“河图实为缠丝精之祖。单开如一字;两头合住,周围撑开,则为太极圆图;错之,则为缠丝图……此图专主缠丝劲说。因图中股肱宜用,故推及之。”陈鑫以此图表达他对太极拳“缠丝劲”和“缠丝精”的意境,形象显现“缠丝劲”和“缠丝精”运行变化轨迹。那么,这个“缠丝劲”的“劲”是什么样的“劲”?陈鑫没有详细说。
吾以为,陈鑫不用“缠丝力”而以“缠丝劲”来界定太极拳的“力”,是太极拳拳理的一大创造。他抛弃了物理意义上“力”和“劲”的同质点,根据太极拳这一新拳种原理和特点,赋予“劲”在太极拳中特定的含义。自此以后,太极拳的“劲”得到共识和普遍采用。
关于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问题,前辈和方家论述很多,吾不再狗尾续貂。倒是太极拳的“劲”尚可议论。
什么是太极拳的“劲”?陈鑫也不是一点没解释,他在画出“人身缠丝正面图”时有一说法:
“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肤。是一股,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这里,陈鑫认为,“劲”就是发于心的一股气。陈鑫乃高人,一语点出太极拳的“劲”和物理属性上“劲”的差别,虽然他说得并不完善和细致。我们知道,“气”是人体的生理属性,将生理属性的“气”引入太极拳的“劲”,确实是前无古人。
于此,太极拳的“劲”除了保留了物理属性的特征外,还有其生理上的属性。
吾以为,太极拳的“劲”是人体力学特殊结构因子,是内气在人体空间、经络、穴位间运行,并通过肌肉、筋骨的对拉拔长、松柔协调产生并独立存在、富有弹性的劲力。它的表征为:1.劲呈弧形或螺旋缠绕;2.劲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变幻莫测,来去无踪;3.劲的接触点松柔浑厚、棉里裹铁,具有穿透性或震撼性。
因此,这种“劲”是去掉自身僵力、拙力、硬力的一种似松非松、似柔非柔、似刚非刚、似有似无的“劲”。
这个“劲”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水之“浮力”,万物之“螺旋”。这就是“太极劲”。
太极拳“劲”的表现有多种,除了我们已知的掤捋挤按采列肘靠八种劲别外,还有诸如听劲、化劲、寸劲、挂劲、截劲、抖弹劲等等,充分显示太极拳劲别的多样和丰富。
既然,“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重要拳理,同理,“用劲不用力”也是太极拳重要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