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耀邦团中央书记履新记

2022-04-13

世纪风采 2022年4期
关键词:团中央胡耀邦青年团

钱 江

1952年7月底,各大区撤销事务开始启动,西南局下属的四川4个大区重新合并为四川省,原先4个区负责人重新安排。37岁的川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胡耀邦,接受调令到中央等待分配工作。

7月31日,胡耀邦离开南充,当天到重庆转乘飞机到武汉,第二天飞抵北京,入住北京饭店,两天后搬到中央组织部翠明庄招待所。

随胡耀邦从川北进京的是秘书曹令中、警卫员蓝天禄和10岁的长子胡德平,行装则是3只木箱,胡耀邦两只,曹令中一只。

胡耀邦到北京,按说他在川北区党委的机要秘书郎宗耀也要随行。但是新四军老战士郎宗耀不想继续当秘书了,想上大学,婉转地对胡耀邦说:“你走得很急,很多东西还没有整理,我先留下来把你的东西整理一下吧。另外,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得到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最好是上大学。”

胡耀邦认为经历了战争岁月洗礼的秘书想上大学是好事,他马上就同意了。于是曹令中就跟到北京来了。

来到北京后得知去团中央,胡耀邦有些意外

来到北京,胡耀邦先住北京饭店,和父亲住在一起的胡德平觉得特别新鲜。刚刚住下,他就对桌子上的一个按铃钮发生了兴趣:这是做什么的?乘着大人们在屋里谈话,他伸手按了一下按钮。结果没有听到大人们有什么反应,倒是女服务员敲门进来问客人有什么事吗?胡耀邦等人忙说,没有什么事。服务员刚走,胡德平又伸手按了一下按钮,结果把服务员唤了回来。这下子大人们都纳闷了,接着才明白是胡德平按铃捣的鬼。

大人们开导这个小淘气说,按铃是有事呼唤服务员用的,没有事不能按。后来胡德平从父亲口中得知,1946年国共谈判时从承德前线来到北平,第一次住进北京饭店的父亲胡耀邦,和儿子闹过几乎完全一样的“按铃笑话”。

调胡耀邦进京是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的,胡耀邦满心以为要进入以周总理为首的政府系统搞经济建设,而且来到北京后就听到传闻,说他将担任政务院建工部部长(一说为副部长)。这符合胡耀邦的心愿,搞“大建设、建大楼”。

谁知马上就有变化,到北京的第二天(8月1日)晚上,胡耀邦拿到先农坛体育场的体育比赛票,前去观看时见到了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安子文向胡耀邦透露:“你的工作有变化,一两天内会有人找你谈话。”

接下来,胡耀邦搬到离北京饭店一箭之遥的翠明庄招待所住下了。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刘少奇办公室打来电话要胡耀邦前去。秘书曹令中记得胡耀邦是晚饭后7点多走的,直到夜里10点多才回来。

曹令中问胡耀邦,你的工作定下来没有?

胡耀邦脸上浮现出挺不乐意的样子,说:“定了,到团中央。”他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屋子。这时,儿子胡德平已经睡着了。胡耀邦看着他感慨地说:“你看,我的孩子都这样大了,还叫我搞青年团的工作。”

他补充了一句说:“其实,陈丕显、谭启龙都比我合适嘛。”

总之,胡耀邦对于要他去团中央工作,思想上感到突然,当时并不乐意。

原来,担任团中央书记的冯文彬工作调动,急需物色合适人选接替。刘少奇提出了3位人选:胡耀邦、陈丕显、谭启龙。这3人都是年轻的省委书记(1949年,陈丕显任苏南区党委书记,1952年2月调任上海市委第四书记;谭启龙是浙江省委副书记,1952年9月任省委书记),他们都是红军时期的“红小鬼”,这年同为37岁。名单送到了毛泽东那里,他大笔一挥,圈定胡耀邦。

当时担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的张黎群告诉本文作者,刘少奇找胡耀邦谈话,明确了对他的新任职。刘少奇对胡耀邦说:“你年轻,曾经做过团的工作。你领导过一个省,有全面工作的经验。你当过军委组织部长,人缘好,能联系各方面的关系。选来选去,就选中了你。”

刘少奇谈话以后,毛泽东召见胡耀邦,再次明确要胡耀邦担任团中央书记。毛泽东问胡耀邦,你敢不敢在知识分子面前作报告?胡耀邦毫不犹豫地说,敢。毛泽东应声而说:“好,我就要这样的人,你去。”

如果说心里话,此时的胡耀邦倒是对教育产生了强烈兴趣,离开川北时甚至和郎宗耀说,如果把他调到北京搞教育,他非常乐意。但他又说,从小受正规教育不足,特别是未曾进大学读书,而党内大学问家也不少,教育部长的职务,恐怕是不会考虑他胡耀邦了。

实际上,胡耀邦的组织性很强,刘少奇找他来谈话,胡耀邦就当面表示,服从安排,马上开始准备参加团的一届三中全会。他回到翠明庄的感慨,更多的是表现出对经济建设事务的留恋。

领袖重视青年工作鼓舞了胡耀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刘少奇高度重视青年工作。1952年8月26日,刘少奇在团的一届三中全会上作政治报告,阐述国际国内形势和青年团的任务,指出:经济工作已成为全党全国的中心工作,我们要从明年开始实行五年建设计划,为工业化打下基础,加强国防,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向社会主义发展。

毛泽东在会前的8月23日主持中央会议,讨论青年团工作。在冯文彬、胡耀邦、蒋南翔、李昌、荣高棠、高扬文、区棠亮、杨述等人的面前,毛泽东说,你们是青年团负责人,管的是一代人的问题,青年的特点是英勇积极,知识不足,前途远大。面对着一个新的时期,学习是更加特别突出的任务。青年共同的普遍的经常的任务是学习,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文化、科学、技术。还要注意体育,一定要把青年一代的身体搞好。

8月30日,毛泽东又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中央会议讨论青年团工作,刘少奇、邓小平、薄一波、陈伯达、胡耀邦、蒋南翔、李昌出席。

几天后的9月3日晚上,毛泽东和程潜、陈伯达、胡耀邦谈话。

10天之内,和毛泽东三度见面,胡耀邦深受鼓舞。他在随后召开的团中央全会上,以《在毛主席的亲切教导下把青年工作更加推向前进》为题作了会议总结。

全会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集中各大区团委书记到团中央工作的指示,改选并扩大了团中央书记处。胡耀邦、廖承志、蒋南翔、李昌、荣高棠、宋一平、刘导生、罗毅、许世平当选为书记处书记,区棠亮、高扬文、杨述、章泽、胡克实当选为书记处候补书记。

这次全会决定,将指导青年学习作为今后“特别突出的任务”,将青年团如何协助党教育好青年一代的问题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志,将推进体育运动视为青年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是青年团工作“学习好、工作好、体育好”方针的由来。

两个月后的11月14日晚,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人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会议,讨论妇联和青年团的工作,胡耀邦、廖承志、蒋南翔、荣高棠参加会议。

毛泽东为这一时期的青年团出了两个题目,一个是党委如何领导青年团?二是青年团应该如何工作?

对毛泽东的指示,胡耀邦反复领会,开始意气风发地投入了工作。

胡耀邦和团中央的干部们见面

团中央全会后,胡耀邦到团中央——北京正义路3号走马上任。

团中央在古老的御河桥3号办公。看这名字,可以得知和皇家林苑沾边。20世纪前半叶,这里曾是日本领事馆的住宅和兵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天安门地区的改造,这里改称正义路3号。

胡耀邦对青年团工作是熟悉的。1932年12月,正是冯文彬将胡耀邦从湘赣苏区带到了瑞金,逐渐走进了少先队、青年团的领导队伍。现在,他要来接冯文彬的班了。

7年后当了胡耀邦秘书的高勇这年21岁,河北平山人,1952年4月从中央团校学习结束后到团中央组织部工作。他回忆说,当时大家议论不休,猜测即将来到面前的胡耀邦是怎样一个人?

有人说胡耀邦是第一届团中央委员,于是马上就有人搬来《团的文件汇编》,果然查到胡耀邦在第一届全国团代会召开之前就是筹委会委员,此后是团中央委员。

和高勇一起议论的同事又说,胡耀邦是老红军,参加过长征,打过很多仗,加上之前任川北区党委书记兼行署主任,这在青年人眼中就是大英雄了,团中央的年轻人因此非常仰慕。有人推论,胡耀邦一定高大魁梧,英姿勃勃云云。

9月上旬的一天傍晚,天气正热,团中央办公楼前喷水池边,机关的青年干部们吃过晚饭都来了,和新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见面。当时还没有大会议室,青年干部们就在楼前水池边席地而坐,胡耀邦悄无声息地一下子来到大家面前。

不少人一愣,或者感到有些失望,胡耀邦的个头矮小,小平头,小青年模样,年纪比喷水池边的团中央干部们大不了多少。

胡耀邦站在水池边上侃侃而谈。他说:“中央调我来和大家一起做好青年团的工作,这是党中央对我们的信任。就我个人来说,这副担子很重,但是我有信心搞好。因为有三个依靠,一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做好我们青年团和青年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有一批有经验的多年从事青年工作的负责同志,我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把工作搞好;三就是我们青年团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和广大团员队伍。”

胡耀邦接着说到自己:“有这三条还不够,还必须请在座的同志们经常地监督我们书记处的工作,一旦发现我们有了缺点,特别是我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请同志们毫不客气大胆地提意见嘛、批评嘛。不要有顾虑。若是我打击报复,你们就向中央告状嘛,告我胡耀邦的状嘛。”

胡耀邦的话,引起团中央干部们一阵笑声。

高勇还回忆说,胡耀邦的个子确实矮小,后来和他接触多了,发现眼前的胡耀邦越来越显得高大,有一种强大的人格感染力,自己深感有幸,曾跟随这样一位伟人工作。

紧张工作的第一步是调查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年团组织发展得很快。胡耀邦来到团中央时,全国约有团员540万人,一年之后的1953年6月,团员总数达到了900万人。胡耀邦深感责任重大。

胡耀邦来到团中央的第一步是调查研究。当时担任《中国青年报》社长兼总编辑的张黎群评述刚刚来到团中央的胡耀邦说:“耀邦任职青年团的时候,正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兴起的时期,摆脱了长期战争环境的中国青年迎来一个全新时代。如何面向新中国,从战略高度来掌握青少年一代前进的航向,这是党的青年工作干部必须研究的重大课题,必须学会的新本领。”

刚刚来到团中央,胡耀邦即从机关和报社抽调几个人组成一个没有冠名的小组到身边协助工作,首先来到的3人是团中央办公室(厅)副主任黄天祥、北京市团委的干部佘世光(1978年任《中国青年报》总编辑),还有张黎群,胡耀邦和他们一起研究青年工作的现状和即将展开的工作,以后又延及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

张黎群在晚年还记得,胡耀邦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交代任务时的情景。胡耀邦一边踱步,一边用手指敲着自己的脑门说:“要多动动脑筋,多研究研究。”

胡耀邦精力充沛,勤奋刻苦,整天不知疲倦地工作和读书。他的卧室和办公室仅一墙之隔,中间有门相通,他从来不倒在床上午睡,午后只在办公室沙发上靠一会儿,看看报纸,打个盹儿,又起来工作了。在他的工作日程上没有周末和星期天。

胡耀邦夜以继日地工作,对干部的要求也很严格。他每次到外地调研,总要带上团中央的几个干部当助手,也借此机会熟悉他们。他对随行的人,除了考虑工作能力、思想水平和能否作记录、写材料外,总是事先特意询问:这个人是否刻苦?能不能熬夜?要是一听说不能熬夜,他会说:“那就不要带他去了。我就怕不能熬夜的,天一黑就呵呵呵直打呵欠,不但自己没有精力工作,而且还会影响别人。”

胡耀邦超负荷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他不止一次和秘书高勇说起:“有人整天玩,像欧洲一些国家(指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团干部,经常跳舞、打球,我就不相信他们比我们聪明多少,我们这么干还干不完,他们怎么就能那么轻松地干完工作!”

高勇回忆:胡耀邦几乎天天工作到凌晨才睡。我比他年轻14岁,但熬不过他。有时看我们秘书实在熬不住了,他就叫警卫员给他放一片安眠药在桌上,要我们先去睡。而他是什么时候睡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胡耀邦到团中央工作不久,1953年春天,原河南团省委书记刘冰调任团中央办公室(厅)主任。刘冰1938年投身革命,曾在抗大学习,战争年代当过县委书记。他到团中央以后,承担了许多文字起草工作,许多重要文件是在胡耀邦主持下起草的。

以前,刘冰不熟悉胡耀邦,一起工作了,感觉到胡耀邦对起草团中央文件特别重视。一旦确定起草文件,胡耀邦经常带着刘冰找来几位团中央部长,请他们谈情况、出思路,同时找来速记员记录。谈得差不多了,刘冰等人开始起草。这类的文件起草总要几上几下,最后由胡耀邦改定。大家对文稿质量是满意的,但刘冰有一个感觉,就是起草这类文件耗时太长了。有一次,刘冰向胡耀邦提出,你要我们写文件,一搞就是一两个月,大量的实际工作怎么办?

胡耀邦笑了,当时没有回答。几天以后,他将刘冰找去,认真地说:“刘冰同志,你现在可不是搞团省委的工作了,现在是到了团中央。我也不是在川北工作了,也是到了团中央。我们团中央的文件,一经中央批准,全国都要执行,因此要特别细致。真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眼光要放远一些,我们的文件是要经过历史检验的。”

刘冰听到后很受震动,认为胡耀邦说得在理,说:“耀邦同志,你这句话对我教育很大,我理解了。”

胡耀邦拍拍刘冰的肩膀:“好,明白就好了。”

猜你喜欢

团中央胡耀邦青年团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的思考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叠罗汉”
胡耀邦夜宿我家
胡耀邦问路回家
难忘的两年零八个月
团中央青农部派工作组下乡
青年团北平市工委办青年团学校干部学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