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
2022-04-13袁艳
班主任很多时候会头疼孩子们之间鸡毛蒜皮的矛盾。若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孩子们就会觉得老师不公平。孩子们闹矛盾甚至打架,应该怎么办呢?
我的原则:先安情绪,再断纷争。
事件起因:
某一天,我班上苟昊然和袁亦乐突然打起来了。同学们把他俩拉开后,赶紧来找我。我看到两个孩子像斗红眼的小公鸡,谁也不服气。要不是几个同学死死地抱住他们,他们还要打成一团。
“袁老师,是苟昊然先动的手!”袁亦乐见了我,就像见了救星。其他同学也表示,真的是苟昊然先动的手。
处理过程:
我冷静地点点头:“现在不论谁先动的手,先各自冷静。两位同学,按照我们班的规矩,你们有什么矛盾,写出来。”我故意不提“打架”,而是强调“矛盾”。现在,孩子们在气头上,“把矛盾写出来”,就是用纸和笔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委屈。同时,他们在写的过程中,自己的情绪也会慢慢缓解。我不听他们述说,因为两个孩子在述说的过程中,会因为对方总说对自己不利的话,情绪会更加激动。当然,各位“吃瓜群众”(其他目击同学)也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如实地写出来。
我班写矛盾有一个模板,开头第一句必须是:我以红领巾的名义起誓,我写的每句话都是诚实的。
等孩子们写完,袁亦乐的愤怒情绪就消散了。事情的起因完全是个芝麻小事:袁亦乐觉得苟昊然喜欢跟女孩儿玩,就嘲笑他女兮兮的,导致苟昊然勃然大怒,给了他一拳。
我说:“袁亦乐,看你这张嘴,没事找打。”
矛盾的源头找到了,下一步就是解决方案——牵手。我上课的时候,对全班说:“今天发生的打架事件,全班同学都知道缘由了。多小的事,非得打一架不可?按照咱班规矩,罚你俩人牵手一节课。”同学们都笑起来了。袁亦乐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主动地牵起苟昊然的手。但苟昊然显然还是不愿意原谅他,扭過脸,不情愿地把手牵在一起。
下课后,袁亦乐拖着苟昊然,苦着脸又来诉苦:“老师,我已经跟昊然道歉了,我也一直在主动地牵着他的手,可是,他不肯原谅我。真是个小气鬼!”
“我就不原谅你,不可以吗?”苟昊然虽然消除了愤怒,但看样子并不打算跟袁亦乐做朋友了。
看到他俩的表情后,我说:“以后遇到事情,还打架不?”
“不打了!”两个人异口同声,生怕我又处罚他们。
我又接着往下说:“有时候,你一个无心的玩笑,真的很伤害人。大家都是好朋友,朋友之间,更要尊重对方,看重和对方之间的友谊,而不是伤害之后来道歉。你以为道歉就没事了,还可以继续做朋友。但对方可以选择不接受你的道歉,不跟你做朋友。”
此言一出,袁亦乐呆住了。苟昊然却一个劲儿点头。
“因为朋友是给你内心带来快乐的人。你们的朋友,由自己选择,而不是由老师来选择。老师可以管住同学不打架,但老师无权约束每位同学选择朋友的权利。袁亦乐,老师尊重苟昊然同学的选择。如果你想挽回这段友谊,你自己去想想该怎么做?今天的谈话到此结束。”我说完以后,示意他们离开。
两个孩子离开办公室的时候,苟昊然的眼神里充满感激,也许是感激我理解他吧,而袁亦乐则满面惭愧。
事件结果:
第二天,苟昊然的桌子上多了一个大红苹果。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谁送的。
后续追踪:
这件事情发生在六年级下学期,两个孩子毕业后还是好朋友。后来,袁亦乐跟我说:“我以为昊然跟我一样大大咧咧,殊不知他是一个感情很脆弱的人。我以后要注意尊重别人。”苟昊然也跟我说:“我也有错。其实袁仔(他对袁亦乐的昵称)一直对我很好,零食每次都分给我。我当时觉得没面子,就打了他一拳。我回家后也悄悄地跟他道了歉。”
处理方法:
写出来——牵手——尊重你的选择——讲道理。
处理心得:
解决矛盾,不是断是非,而是处理情绪。当孩子们的头脑冷静下来,自己也就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了。所以“写出来”+“牵手”,这两步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利器。最后,我们做老师的要尊重孩子们的选择,这样他们才能学会自我反省、思考。
大嘴巴说:
袁艳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全面人格的培养。在家庭关系、学校关系、社会关系中,无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引导他们,这种责任,不能全部都推给学校。学生,也正是需要在这种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历练成长起来。犯错不可怕,怕的是观念的错误。向上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