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趣的春节文化

2022-04-13刘晓玲

快乐作文(5.6年级) 2022年2期
关键词:桃符守岁窗花

刘晓玲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春节,是中国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年”的由来

“年”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凶兽,每逢除夕的时候就会出来吞食牲畜,伤人性命。一到冬天,村民就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争,或者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一直到春暖花开,气温上升,“年”才消失得无影无踪。又到了除夕,村民们像往常一样,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位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位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只见当天,白发老人身穿红衣,在屋门上贴上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年”兽便真的逃跑了。从此以后,每到除夕,我们都要燃放鞭炮、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敲锣打鼓。

春节的由来

春节俗称“年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一般将中国历代颁行的阴阳历称为“夏历”。年节古称“元旦”,原指夏历正月初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元,同时使用夏历。正式规定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定名“春节”。春节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夏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尘、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春节的习俗

逛庙会

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春节传统民谣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冻豆腐;

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剪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紙。过去,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为的是烘托节日气氛或作为装饰。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一般为单色,以红色为多,河北丰宁、蔚县等地有彩色窗花。窗花在北方较为普遍。

贴春联

春节贴在门上的对联叫“春联”,为的是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偶工整,平仄协调,是诗词形式的演变。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

放爆竹

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古时节日或喜庆日,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以为能驱除山鬼。唐代亦称“爆竿”。宋代始有以卷纸裹火药者。放爆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火灾,随着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除夕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亦指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所以旧俗夏历除夕夜人们有守岁的习俗,即终夜不睡以待天明。《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北方除夕习惯吃饺子,南方除夕习惯吃馄饨。

元宵节

元宵节,亦称“上元节”。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流传于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在每年夏历正月十五日,此日称“上元”,此夜称“元宵”。是日,白天饮食有年糕、饺子、汤圆(元宵)等,南北方因地而异,并举行各种娱乐和杂耍活动,晚上张灯结彩,间有放烟火,舞龙灯,故又名“灯节”。

猜你喜欢

桃符守岁窗花
守岁
剪窗花
元日
剪窗花
诗词风俗话守岁
元日
桃符的传说
古人的过年诗
剪窗花
桃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