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坚持专注品质的有效策略

2022-04-13陈艳

家长·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科学材料实验

陈艳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坚持性的发展不仅对其形成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发展各种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虽然年幼,但是学习品质的培养影响今后一生的发展。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幼儿爱学习、会学习、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学习品质的培养需要不断坚持,是长期过程。坚持与专注是幼儿具有良好学习品质的体现,也是幼儿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具有坚持性品质的幼儿能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专注地进行科学试验和观察,遇到问题时不怕失败,勇于挑战,有较强的意志力,能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完成科学探究任务。笔者对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培养策略进行研究。

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媒介。通过游戏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加强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达到幼儿启蒙教育的需要。科学逐渐开始向生活渗透和进化,使科学涵养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加强科学涵养在游戏中的整合,将极大地丰富幼儿的认知,促进幼儿科学涵养和科学思维的形成。很多教师提出,幼儿在科学活动时的主要问题是没有钻研精神,很容易放弃,幼儿缺少探究意识,缺乏坚持与专注。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操作失败了,就不会想着继续探索。遇到问题,如果教师不提出来,幼儿也不会解决,这其实就是幼儿坚持性缺失的表现。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还不够完善,兴奋容易扩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幼儿很难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另个原因是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当他们用仅有的经验尝试,但遇到失败时,他们的注意力也分散了,就会很快调转方向,因此单纯让幼儿探究是不太现实的。教师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引领者、支持者,要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明方向、提供支持,笔者认为以下的支持策略,能很好地培养幼儿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

一、游戏引发参与,幼儿乐于坚持与专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很多人觉得科学是严谨的事,跟游戏沾不上边,其实游戏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探究过程也可以是一个游戏的过程,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般来说,幼儿天生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科学家。”果不其然,由于幼儿自身认知的影响,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局限于表面,但不得不承认,這是每个人必经的时期。幼儿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探索陌生世界,而这种探究性的材料对幼儿科学涵养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手段,这种材料就会逐渐被压抑或毁灭。因此,游戏作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科学思维,协助幼儿获得全面的成长。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年龄特点,在科学活动中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能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的兴趣。有些探究活动较为枯燥乏味,幼儿容易放弃或没有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就要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创设游戏的场景,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探究活动。因为对游戏天然的兴趣,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始终活跃,能引发幼儿发现、思考,可以让每个幼儿都获得科学体验。

中班科学活动“沉浮”, 教师希望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感受不同材质的物品的沉浮现象。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就会发现,幼儿把所有的物品往水里一扔,简单做记录,就算完成了。怎样让幼儿持续参与探究活动,就需要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更深层次的探究。教师可以开展让幼儿帮“小动物洗澡”的游戏,先引导幼儿帮助动物玩具洗澡。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的动物玩具慢慢沉下去了,有的动物玩具却能浮在水面上。此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动物在水里有不一样的表现呢?”从而引发幼儿对不同材质沉浮现象的探究。教师再设置情景:“怎样才能救救沉下去的小动物,让它们浮起来呢?”于是幼儿纷纷讨论,开始运用课前准备的各种材料进行实验,最后发现木片和泡沫等一些材料可让沉下去的小动物浮在水面上,科学活动也因此更有趣味。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非常乐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二、兴趣引发探究,幼儿体验坚持与专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坚持不懈地完成探索任务。幼儿园里,小班的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主,主要通过情景设置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中大班以后的幼儿除了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成就动机会逐步加强,科学探究活动如果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就越能激发幼儿探究活动的坚持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安排一些能彰显成果、显示幼儿成就感的科学探究活动。比如,探索平衡的活动“平衡鸟”,教师先提供规则图形,铅笔代替小竹竿,笔头有一定的面,代替竹竿尖尖的头,幼儿就比较容易顶住图形找到平衡点,获得成功的体验,再提供不规则的图形,幼儿也非常乐意进行探索。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既有信心完成又能提高幼儿活动的坚持性。教师应对表现出坚持性的幼儿给予表扬,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科学活动“雨从哪里来”以最常见的热水和杯子进行小实验,水珠在杯盖上形成,最后滴落下来,这引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告诉幼儿,雨也是这样下来的,幼儿觉得非常神奇,让他们一起寻找答案,然后再用不同水温的水做试验。在解疑的过程中,幼儿非常坚持与专注,并且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体验。

三、材料精心投放,幼儿自发坚持与专注

幼儿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材料的投放要适应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接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亲自动手、积极参加活动,并从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喜好和能力上选择不同难度的材料,体现材料的安全性、丰富性、多样性、差异性。材料还要做到一物多用,在幼儿对一种材料的玩法失去耐心和兴趣时,转而采用另外的玩法,通过教师的创新或引导幼儿开发其他玩法,用不同的用法增强材料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成功地吸引幼儿的坚持与专注。

生活是幼儿从小到大必须接触的环境,也是幼儿最熟悉的环境。为了在游戏中再现生活的科学知识,教师要选择与幼儿成长密切相关的原料,如动物、植物、人体、光、影、色、电、磁、声、气、水等,营造幼儿的熟悉感,启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我的魔法水”的教学活动中,把生活中最常见的水作为科学教学活动的元素,这种现象表现为水的“浮力”。因为科学活动中的一些小实验包含的电、火、水、化学制剂等,都关系幼儿的安全,因此,科学小实验前教师要自主进行实验,确保安全。在幼儿操作前,要明确操作规则,对幼儿进行安全的教育。有趣的材料才能激发的幼儿主动探究,能激发起他们科学活动的积极性,符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比如,好玩的泡泡水,除了常规的圆形的工具,教师还设计了各种形状的工具,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幼儿看到有趣的工具,探究的欲望就容易被激发起来。实验材料要丰富多样,如常用的磁铁、平面镜、放大镜、电池等,保证幼儿能自由独立的选择材料操作。除了现成的材料,废旧材料在操作实验利用率也很高,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现问题、相互合作、协商解决,不断提高科学活动的能力。

科学活动目标是准备材料的关键。比如,“沉浮”实验是大家非常熟悉,这个实验的目标是了解不同材质的物品在水中沉浮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投放玻璃弹珠、小石子、积木、纸团、塑料盖子、布条、钥匙等不同材质的材料,直接将这些材料放到水中,一下子就能观察到哪种材料会沉会浮。如果实验目标定位是怎样让沉变浮,浮变沉,那么可以提供给幼儿一些辅助的材料,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夹子、瓶子、小盒子、罐子、橡皮泥等,让幼儿思考怎样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浮上来的物体沉下去,幼儿就会思考怎样利用辅助材料。幼儿会发现利用辅助材料后,沉浮现象会发生变化,再让幼儿了解生活中船、飞机等发明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通过具体的小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到,很多东西不是固定不变的,改变一些操作方式,利用一些辅助材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样的实验能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地坚持探究。

四、多元化科学活动,幼儿激发坚持与专注

生活中的科学活动无处不在,幼儿园的一些环境设置也在隐形地为幼儿的科学发现提供条件,比如,班级的科学探索区域、专门的科探室、各个班级自然角、园部的种植园、科技长廊等,教师把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变成一个充满科学知识的环境。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幼儿更自主、更自由,他们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活动,更适合幼儿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天性。幼儿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大大引发科学探究的坚持与专注。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除了集中教学活动,更多的是放在科学区进行,教师要更关注幼儿偶发性的对科学现象的思考、探究,这样能使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多元化。多元化的科学活动满足幼儿探究的需要,也是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益补充,也能使幼儿更关注科学现象,在探究过程中更持久。在多元化的科学活动中,幼儿自发进行的探索活动的契机非常重要,教师要及时抓住,正确引导,激发幼儿在科学探究中更加坚持与专注。

比如,“光与影”活动,就不需要教师刻意创设情境,只需要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教师带领幼儿在洒满阳光的操场上活动,幼儿就有可能对不同影子产生不同的兴趣,自发地进行探索。教师要能及时抓住这样的教育时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各种材料,引发幼儿持续思考,使他们的探究更持久。

五、有秩序的空间,幼儿培养坚持与专注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一切所遗留的发明和创造,都是由于人们内心追求精确的秩序。秩序感是幼儿内心的一种需要,幼儿的这种需要获得了满足,专注便开始萌芽。幼儿园科学活动更多放在专门的科学区中进行,教师要合理地设置班级科学区,尽可能使每一处的设计都符合幼儿的秩序感。

首先在区域设置上:科学区应该是開放式的,进出口应该有一定的箭头标识,按照这样的顺序进出,幼儿之间不会发生碰撞,幼儿可自由地进出;里面的空间要宽敞,可移动,方便幼儿自由走动、取放材料、进行探索、合作交流、完成验证。其次材料的摆放上:科学区的柜子按探索类、常识类分开摆放,同一种实验的物品应放在同一个柜子同一个托盘上,比如,教师提供探索弹性物品,便要提供各种有弹性的物品:气球、海绵、皮筋、弾簧、袜子、弹力球、橡皮泥等,和非弹性物品:记录表、笔;分类板等,供幼儿自主探究。教师要求幼儿学会“夹”的动作,就要提供各种材质大小的夹子,可先从夹珠子开始,逐渐练习夹米、绿豆、黄豆、红豆及其他各种形状的东西。教师可将提供的这些材料按照顺序摆放,在每样材料的下面贴上相应的标识。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进行练习,操作完后,幼儿可以按照标识将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在这样规则有序的环境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动机,促使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每种材料做出稳定的、积极的、专注的反应。每到活动时间,自主性的空间会促使幼儿主动地选择与自身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相吻合的材料,热情地、持续地探究。

六、教师支持与指导,幼儿加强坚持与专注

在生活中,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科学现象也是随时随地出现,需要教师的重视和引导。教师应抓住教育的契机,热情地支持幼儿的科学自主探究活动,对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给予引导和帮助。当幼儿探究碰到问题时,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困难。教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幼儿兴趣的提升、好奇心的激发、幼儿坚持与专注的加强、科学经验的获得都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进行科学小实验“跳舞的纸屑”时,让幼儿观察静止的纸屑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猜想,怎样使纸屑跳舞呢?有什么好办法?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先让幼儿进行尝试,再启发幼儿收集各种材料,如彩色笔、铅笔、布条、吸管等,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要对幼儿的操作进行评判,让幼儿充分动手实验,慢慢地幼儿就会持续探究,彼此之间会相互学习,渐渐掌握摩擦的正确方法。还有些幼儿会做出创新性的改变,用木棍摩擦头发等。完成实验后,教师要肯定幼儿的探究过程和科学实验成果,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到摩擦起电实验的原理,从而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七、结语

幼儿良好的坚持与专注力是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在科学活动中运用适当的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坚持与专注的学习品质,能让幼儿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大胆创新的精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本文为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 2020年度规划课题“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Z2020GH095)的研究成果。

(左毓红)

猜你喜欢

科学材料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可爱的小瓢虫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材料
摇摇鹅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