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情感体验 促学生成长
2022-04-13李剑飞
李剑飞
摘 要:小学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塑性期,我们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引导青少年形成合理的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是青少年的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对青少年的一生会产生影响,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他的道德水平同样也影响了他的未来发展、未来道路的选择,而道德水平的熏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学生们在学校课堂上的熏陶,也需要借助家庭的力量让学生形成道德自我意识,理解到真正的道德观念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在学生生活的细节中处处都可以体现我们的德育氛围,再者,由于学生们处于小学这一特殊时期,其观念的塑造也就尤为重要。但是具体应当如何对教学的理念进行改革,将情感体验融入日常课堂成为现实,从而帮助提升小学日常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德育素养全面发展,仍需要班主任们的实践与研究。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日常课堂中提出一些观点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日常课 情感体验 德育 成长
一、教育政策下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报告明确要求当前我们对学生的培养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当前社会道德生态逐渐恶化,这种让学生不断培育德育素养的学校对策能够对这种现状进行整治。德育素养在小学渗透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学校课堂上进行德育内容的传授会更加有效果,而我们学校要做的就是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在日常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道德眼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素质的人;帮助个人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与联系,利于让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减少校园暴力等不良事件的产生;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校园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维护社会稳定。学校课堂上,处处是德育教育的好机会,可以有效利用课本知识,思考课本所传达的观念与我们的德育观念之间的关系,在师生之间形成道德联系,所谓相知相辅,既促进了师生关系,又达到了我们希望学生形成合理价值观念的目的。
校园学习阶段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塑性期,我们校园教育要做的就是引导青少年形成合理的价值体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是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的关键转折点,在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一生会产生影响,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看,他的道德水平同样也影响了他的未来发展、未来道路的选择,而道德水平的熏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解到真正的道德观念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在学生生活的细节中处处都可以体现我们的德育氛围,再者,由于学生们处于学校学习这一特殊时期,其观念的塑造也就尤为重要。
二、抓好情感体验,落实育人活动
(一)巧用班会,加强情感教育渗透
学校作为道德文明传授的重要场所,并且是道德教育的高地,应当不断的优化学校的德育生态,帮助同学们理解道德内涵。在合理的道德观念下成长。众所周知,道德水平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之一,近年来我们可以观察到,社会上有的不只是知书达理的青少年,也存在一些管教不严的青少年,于是才有了少管所等机构,而我们德育教育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这种少年的产生。因此在日常课堂上,我们也需要对于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
例如,班会课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因此需要牢牢把握好每周的班会时间,在上班会课之前,教师应该对班级上周工作进行总结,总结之后确定本周的班会主题,争取让班会课落到实效上,取得应有的效果。应该做到定期召开班会,班会的内容应该做到充分的记录,并且应当在每月至少有一次《良好品德,伴我前行》课程班会。开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引领全班的价值取向,让班级中的同学领会到精神引领,开班会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断地配合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将阻碍班级向良好方向发展的不良行为扼杀。班会课的主题以及班会课的记录情况能够反映教师对于班级工作和学校工作的理解,也能反映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建设以及心理、生理健康工作的重视情况。
总而言之,当前我们的情感教育首先是让学校和班主任意识到其重要性,创新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渗透的形式,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情感的观念并不能靠我们照本宣科,而是需要让学生由内而外真正理解,这就需要班主任付出更多的心血来思考如何将德育渗透进课堂。作为班主任,也应该在课堂上与学生拉近距离,循循善诱,以身作则,贯彻德育知识。
(二)创建德育环境,加强德育知识普及
应当首先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良好德育环境的创建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有更加丰富的善良的情感态度。
德育环境的建设可以利用当前学校的现有环境条件,例如在我们学校中就经常出现“德育校园”的横条字样。并且对于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以及校内的操场和跑道等都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例如在教室两侧的横幅上写下孔子和孟子的经典论道,让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德育教育的熏陶。并且我们所说的德育教学要充分利用古书典籍,例如孔孟的“仁、义、礼、智”,对于学生之间的日常教学小组的名称也逐渐地改为了“修贤”“慧源”等。
(三)以身作则正师德,做好榜样
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只有修正师德,才能在德育方面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喜好都有极大的不同,当任务超过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外时,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的心理,认为自己永远都不可能完成,那么进步也就遥遥无期了。因此,在平时的日常课堂中,班主任应当照顾学生的情绪与身体状况,以良好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身作则。
班主任应该与时代发展接轨,我们日常教学班主任面对的学生都有个体性,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同,班主任遇到的突发状况不同,班主任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始终参考良好的道德标准,争取做新时期,高水准班主任群体。班主任就像春风化雨一样,不断地用道德感化同学们,让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情感教育的魅力和温暖。
综上所述,在当前形势的影响下,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提升,为此,我们日常教学课程更要加入到情感教育进课堂的大业中,不断在思想上进行升华和创新,将良好的情感渗透进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每个角落中。另外要用班主任作为榜样,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德育才会有说服力,班主任自身人格的影响对学生是极其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陆丽霞.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丰富情感体验[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50.
[2]郑有程.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培养[J].教育,2014(35):43.
[3]李慧. 班級活动对小学生情感能力影响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