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书育人 润物无声

2022-04-13后旺东

家长·中 2022年3期
关键词:榜样德育小学生

后旺东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只是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的层面上,还应提升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全面发展的小学生才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才能使小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不成熟,教师的引导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发现学生有走错方向的倾向时,教师需及时予以纠正,通过德育使学生变成更加优秀的人,从而为其终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德育与语文教学的联系

教师进行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知识的教学的层面上,还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渗透德育。小学语文这一学科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可以使小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知识,同时使小学生学会如何应用这些语言知识表达自己。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教师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并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此外,语文这一学科中包含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更加有针对性地使小学生受到传统精髓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德育。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找到文化知识教学和德育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并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应的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必经之路,不能习得文字等语言知识,就难以展开其他科目的学习。小学阶段的语文内容比较复杂,小学生需习得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开展前的教学安排时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对德育认识不够深刻,或只是简单地说几句,效果不太理想。这种德育方式非常随意,效果不够好,德育内容不够深刻,学生也不能深入地体会德育的理念,不能发现德育的魅力,影响了小学生自身道德素质提升。

(二)对德育缺乏重视

如果教师不能将德育摆在一个更高的位置,认识不到德育的重要作用,那么便很难有效渗透德育。一些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且所有的出发点都旨在使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这就使教师在教学中集中精力开展知识教学,而忽视了德育,使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相分离,也因此错过了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导致一些小学生没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观念,影响了其一生的发展。

(三)德育的方法不够科学

德育的开展方法直接影响德育的效果,通过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既可以扎实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又能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寻找德育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点,高效地渗透德育。但是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时方法不灵活,没能找到知识教学和德育的契合点,使德育的开展比较生硬。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可以受到德育,使两者有机结合,效率达到最大。如果只是采用落后的教学方法,不仅德育效果不理想,也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受到影响。小学语文教师需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教学,使小学生自身道德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扎实文化知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方法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深化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德育。语文教材的整体上体现德育的持续连贯性,一到六年级共计十二册书,其中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培养是其中一条非常鲜明的主线,在每个单元中一般设置3篇课文、口语交际部分、习作部分和最后起复习巩固作用的语文园地。其中每个单元想要表达的感情侧重点又是不同的,每一篇文章也都蕴涵作者獨特的视角和感情。语文课堂通过讲述作者表达的感情不断影响和塑造学生的思想,但是课本中的感情往往会非常多,有的是消极的、片面的。需要语文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渗透德育,积极配合开展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工作。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主要内容是围绕父爱和母爱主题,第十八课和十九课分别是《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习题部分也是完成一篇表达对父母感情的作文。所以针对这样的单元内容,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时候,应确定本单元的主题是父爱与母爱,开展以感恩父母为核心思想的德育,从第一课一直到作文部分和最后的语文园地,把这一单元看成一个完整的联系密切的整体,把感恩教育从对母亲的爱的渗透教育,再到父亲的爱的渗透教育,并延伸到对社会和国家的爱的教育。此外,整体和部分相结合,抓住关键点进行深刻的德育,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父爱之舟》中,作者通过父亲几次用渔船送他上不同学校的场景,用多次类似的细节情景描写把学生带入一个深沉父爱表达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一般获得深深的感情共鸣。这样通过单元的整体和课文中精彩片段的充分挖掘,实现德育深化教育,有理有据又富含感情地完成深刻的德育,让德育有实体、有感情、有丰富的课文内容,这远比教师空洞的理论教育更加有效果。最后通过语文园地的巩固和练习,推动德育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实施,实现德育的深化目的。

(二)课文教材与课外拓展延伸相结合

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的德育更加重视,尤其是在语文教材中和对学生的阅读内容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家在财政投入上也加大了力度。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中,每个学校都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和图书借阅制度,努力加强学生课外经典的阅读。通过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目录,不难发现这些图书的内容已经经过严格的筛选。经典课外阅读内容和小学教学过程中贯彻德育的任务相辅相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阅读课程,不断拓展和延伸课外阅读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不断渗透德育。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引入课外阅读,让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使学生意识到当前中华民族崛起,在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此时小学生的爱国之情定会油然而生,并认识到作为当代的小学生应努力学习,以后为国家做贡献,把自己的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既可以用图书馆的课外阅读书籍加以描述和讲解,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体,插入相应的视频,利用丰富的图文影像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悟。通过这种课外的延伸阅读,让学生铭记历史,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通过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德育的效果。

(三)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

对小学生的发展影响最为直接的人就是教师和家长。家长在家庭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教育孩子;教师在学校教授学生知识,传播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两者相互配合,一起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只有当两者高效合作,形成良好的互通,合力管理好孩子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家长不能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交给教师,认为只有教师才能教育好孩子。因为教师管理的学生数量比较多,有时不能发现个别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站出来,时刻关注孩子发生的变化,及时进行疏导,也可以与教师交流,一起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性格方面存在缺陷,在家中和在外面的表现不一样,有时会出现认知上的错误,但是他自己并不能察觉。这时,家长就要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他传播一些正确的观念,让他能知对错、明辨是非。家长不能只看到孩子的长处,而忽视了其缺点,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毫无益处,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也应发挥育人作用,在教学中提起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视,不能使学生成为有学识而无道德的人,因为这样对社会也会存在危害。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及时纠正个别学生的错误观念,引领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同家长做好联系,形成教育合力。有一些小学生特别怕教师,教师的教育对他们的作用非常有效,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在《慈母情深》一课中,通过讲解母亲对孩子的爱的表现,启发学生思考自己的母亲对自身的关爱,找到生活中被关爱的点滴,并在沟通平台上布置相应的亲子作业,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三者之间的沟通,让爱的教育生根发芽,共同呵护学生的成长,用爱的教育完成德育。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的小学生大多家庭条件优越,生活水平较高,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由于家中子女较少,所以父母非常宠爱孩子,小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挫折,内心脆弱且自私,和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渗透时要更加有针对性,明确着重点,还应注意内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理念,使学生将内化的思想道德理念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德育落地。例如,在教授《杨桃》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作者是从哪一角度观察到的杨桃,然后进行描写,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实事求是地描述的,进而就“实事求是”这一价值观念进行深入讨论“实事求是有什么作用?”“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吗?”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事求是的例子。最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以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一些小学生的错误观念得到改正,并使知识教学和德育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知识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小学生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树立榜样人物,提高德育素养

榜样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更容易受到榜样人物精神和品质的影响,进而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第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纂者融入了很多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教师通过这些人物的事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比单纯知识和道理的讲解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对这类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通读文章,掌握基本大意,然后针对文章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进行具体解析。有些代表人物是通過故事进行描述的,也有一些典型人物是通过语言、动作等进行描述的,但都会突出人物本身所具有的高尚品质与精神。教师还应对人物具备的品质和精神进行重点讲解,以此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三观,提高德育的时效性。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在教学前,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雷锋的事迹,明确文章的主体人物后再进行课文的讲解,会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雷锋精神,这种精神也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这种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精神在学生心中有深深的烙印,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指引学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给人们带来更多温暖和爱。在课文讲解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进行榜样人物的搜索,对不同榜样人物的精神有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为了加强德育的效果,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仿活动,让学生学习所知道的榜样人物,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模仿,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德育,使德育理念深入学生内心。

第二,书本上的榜样人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与学生的距离感,而以身边的人作为榜样,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加深刻。所以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和典范,让学生能近距离感受榜样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比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较强自制力、学习语文态度积极且方法恰当的学生,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这些学生身上所具有的良好品质出发,让学生不断学习和效仿,长此以往,其他学生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班级中的榜样和典范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让学生积极参与评比。小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所以这样的评定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为了成为班级的榜样人物而付出更多努力,这样德育的效率就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结语

小学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抓住时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小学语文的内容同德育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德育,应用科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找准契机,将语文教学与德育进行结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在知识教学的同时渗透德育。教师还要使课文教材与课外拓展延伸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建设,不断渗透德育,使小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文字的含义,养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并且懂得知识的学习很重要,思想道德素质的学习更加重要。最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变成更加优秀的人并得到全面发展。

(宋行军)

猜你喜欢

榜样德育小学生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