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犬马拉色菌病的认识和诊治
2022-04-13何欣
何欣
马拉色菌是一种单细胞酵母菌,很常见。归属于黑粉菌亚门的外担子菌纲下的马拉色菌目的马拉色菌属(又称为糠秕孢子菌属),在真菌学分类属于有丝孢菌。马拉色菌一般呈椭圆形、圆形及圆筒形,细胞壁厚,细胞出芽时呈花生状。马拉色菌是犬的口和肛门周围、外耳道和潮湿的皮肤褶皱内的常驻菌群,马拉色菌可以说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般与细菌共存,因食物过敏、长期使用抗生素、内分泌疾病等皮肤免疫破坏的原因,使马拉色菌过度繁殖而导致犬出现皮肤炎症。目前马拉色菌有7个种,即厚皮马拉色菌、糠秕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和钝形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最常见,犬比猫常见,动物和人均易感,它没有嗜脂性。限制性马拉色菌在动物的头面部居多,特征有限,因此得名。球形马拉色菌的细胞是有很多芽管的球形状,一般在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的病例中较常见。合轴马拉色菌的细胞很小,以能分解到七叶苷为特征。斯洛菲马拉色菌致病性不清,存在于人和动物体表。钝形马拉色菌具有β-葡萄糖苷酶,相对其他种很少见。
流行:该病呈季节性流行,犬中耳道马拉色菌病的感染率最大。那些耳郭大而下垂或内耳毛过多耳道通风不良等多种原因造成外耳道温度湿度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马拉色菌性外耳炎的发生。除耳部外,在犬的腋窝、会阴部、趾间和四肢折弯部等潮湿的部位常易感染发病。犬发生马拉色菌病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挠耳朵,毛发脱落,皮肤发红,角质化,皮屑增多,个别因挠破而流脓,结痂,食欲不振,红疹而色素化(黑色或棕色色素沉着,伴有气味)。大部分是因为饲养条件差导致,畜主不关心宠物的生活环境,使窝笼处于阴暗潮湿的地方而致。机体一旦发生马拉色菌病,会因为马拉色菌分解脂质而导致形成细胞形态学改变和凋亡。母犬可通过生殖道和舔舐幼犬而致幼犬发病。
诊断:病犬体温一般不超39℃,皮疹,如图1和图2。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红细胞减少。对病犬的患病皮肤刮取物进行diff-quick染色后镜检,可见卵圆形细胞似花生样如图3和图4。
治療:抗真菌感染一般周期较长,并经常混合感染,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治疗。治疗该病对症用抗真菌药,可用伊曲康唑、耳特净、酮康唑、洗必泰等类药物进行内服外用,连续5天每天1次皮下注射恩诺沙星,用药和注射剂量根据犬重使用,通过配合使用复合维生素B治疗,该病可以康复。治疗大约2周后,皮肤开始结痂,病变范围缩小,颜色变浅,3周左右皮肤开始长毛,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犬存在马拉色菌继发感染,需要配合头孢或其他抗生素治疗。因为抗真菌药是经肝脏代谢的,因此在抗菌治疗之前,尤其是老龄犬需要先检查肝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