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装后处理的海外经验与难点突破

2022-04-12崔庆斌

上海包装 2022年1期
关键词:废弃物回收率德国

■文/崔庆斌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0 引 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呈现出多元化增长态势,尤其是近些年兴起的新零售、新消费潮流助推人均消费量、消费额节节攀升。与此同时,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100%回收”“循环”“可降解”“绿色无污染”逐步成为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倾向。2021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单行本开始向全国发行,激起了包装及相关行业的革新思潮。

可持续发展需要思潮的导向,更需要相关政策、法规、规范的进一步加持。相比于欧盟、北美及日本,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具有较好的后发优势,不仅可以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还能因地制宜地思考中国特色的政策导向如何为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1 我国包装后处理现状

近些年,针对企业包装的使用和生产,我国各部委多次发文加以规范。例如,2015年12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4年第27号公告,批准发布GB/T 31268—2014《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则》等234项国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基本要求、设计结构要求、材质要求和成本要求等通用要求。

中央及地方政府、外卖平台、餐饮企业,都已采取环保减塑举措,助力可持续发展。在塑料包装应用领域,2020年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以及“到2025年,地级以上城市餐饮外卖领域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消耗强度下降30%”[1]。在塑料包装回收领域,2020年7月厦门推出垃圾分类新规,将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等从“其他垃圾”归类至“低值可回收物”,纳入回收系统。

2 海外包装后处理经验

全球限塑政策趋于严格。在全球环保减排意识崛起的背景下,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对塑料包装制品的监管不断加码,对塑料包装使用的限制不断升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参照国际经验完善现有规章制度。例如:欧盟自2021年起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由纸、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替代;英国于2019年宣布征收各种塑料制品税费,同时制定包装标准、设计废弃回收链路和建立监督机制[2]。

2.1 日 本

日本的PET、米面塑编袋的回收率非常高,是日本碳排放量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这源自于其严格的管理制度、周全的回收体系和成熟的再利用技术(见图1)。

图1 日本包装回收利用经验示意图

(1)严格的制度为包装的回收利用奠定了基础。日本自上而下设立了多项制度,早在1970年和1995年相继推出了《废弃物处理法》和《容器包装资源循环利用法》,并提出回收利用的“3R”政策框架,规定PET瓶生产商、使用PET瓶的食品厂商都要承担回收费用[3]。

(2)全面细致的回收体系是回收利用的中坚力量。日本塑料制品回收体系已普及数十年,废塑料包装先由居民预先清洁,再由政府组织专人定时分类回收,或通过各收集点直接回收,最后由回收处理企业进行热回收、填埋处理,以及加工再利用[4]。

(3)成熟的再利用技术助力碳排放持续减量。日本废塑料再利用技术主要是机械处理和化学降解,废塑料中回收量的24%用以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再造瓶。日本借助F2P、Bio-Tcat 等,让化学降解后的分子保持较高韧性和食品安全性,从而实现再利用。

2.2 德 国

德国的押金返还制度,是高效回收再利用PET的典范。目前国际回收利用PET的主流方法为押金返还制度,目前已被西欧各国、加拿大、美国部分州等地采用。德国早在1991年就立法通过了押金返还制度,并于2003年开始实施,主要对象是各类饮料包装,如PET瓶、铝制包装、玻璃等。归纳起来看,德国回收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1)制度权责清晰。该制度明确了生产商、零售商、消费者等有提高循环经济效益的责任。

(2)数字化监督管理。零售业协会与制造业协会组建的系统运营商监督维护系统,可采用数字化手段监控整体流程。

(3)自动化水平高。回收系统中80%采用自动回收,20%采用人工回收。

(4)规模化再利用、再加工过程具备规模效应。

作为最早建立押金返还制度的国家之一,德国凭借该制度实现了PET高比例回收率,并且在再利用方面实现了从前端设计到后端回收的体系化建设,提升了再生PET瓶比例(见图2)。根据德国包装市场研究协会(GVM)公布的数据,2015年德国PET瓶回收率为97%,利用率为93.5%,其中约34.0%被再加工为PET瓶,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到10%)[5]。

图2 德国押金返还制度回收PET瓶与其高效再利用体系

3 我国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难点与突破

3.1 我国快递包装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务发展迅猛,未来几年仍会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5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1 644亿件。而快递包装耗材也将随着快递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预计到2025年快递包装的消耗量将达到2 746万t,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的8%[6]。

3.2 快递包装对碳排放的影响

快递包装基本是纸类或者塑料,通常通过焚烧和填埋进行处置,因而会产生二氧化碳。在维持目前回收率(低于20%)、不适用循环快递箱的情况下,预计处置快递包装(基本是填埋和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将会从2018年的527万t增长至2025年的1 536万t,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6.5%。但是,如果能够推行包装减量、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碳排放量会明显下降[7]。假设到2025年我国快递包装回收体系逐步健全,回收率提升40%,二次包装减少与智能算法带来单件快递包装减量15%,循环使田快递箱突破1 000万个,由此可以推断:快递包装的碳排放量在1 536万t的基础上将减少32.2%(对应约495万t),其中回收率提升带来的碳排放减少最为明显,占到总体减量的61%[6]。

3.3 我国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面临的挑战

我国在政策上始终稳步推进绿色快递包装,如相继发布《快递暂行条例》《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等,但相关行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8]。

(1)包装减量有标准但难执行。早在2018年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就发布新修订的《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家标准,对快递包装减量提出要求。但是,标准中的孔隙率、容积率等指标很难用肉眼判定,而通过抽检规范快递企业的做法难以提高工作效率[9]。

(2)包装回收没有系统化的回收路径,回收主力军仍是老年居民、保洁人员及流动拾荒者。

(3)快递企业积极开展回收行动,但整体回收效率不高。建立一个社会规模化的回收体系需多头并进,可参考德国和日本的经验。

(4)针对包装废弃物管理的立法工作亟待加强。例如: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和《包装回收再生利用法》,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日本实施了《能源保护和促进回收法》《包装再生利用法》,致力于回收体系的建设。

(5)民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有待提高。

(6)包装废弃物的回收主体和责任主体需要明确。例如:德国要求包装材料的生产企业到“德国二元体系”协会注册,交纳“绿点费”;日本除建立大量的回收站点方便回收外,还大力提倡居民组团参加集体回收活动。

3.4 建立快递包装回收体系步骤

鉴于此,健全快递包装回收体系势在必行。笔者建议,我国应按以下三个步骤建立快递包装回收体系。

首先,加强包装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仅有几部废弃物处理通则,法律法规层次低,处罚力度小。

其次,提高公众回收意识。以媒体传播、企业活动等形式逐步梳理包装回收理念,适时在主要城市推行垃圾分类。

最后,健全回收体系。要明确主要回收途径,如校园、社区、办公区等;丰富回收渠道,如便利店、快递网点、社区物业等;配置回收基础设施,如专属的回收箱、利用现有快递柜等。

4 结 语

消费级的增长必定会产生新的社会问题。通过产业内的责任加强、产业外的规则约束,同时加持普适性的法律规范以及舆论引导,包装后处理行业必将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猜你喜欢

废弃物回收率德国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WEEE产品总回收率的影响因素初探
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15N回收率和产量的影响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电子废弃物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在德国喝啤酒
化妆品中性激素检测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