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阳方言“起”的多功能用法及语法化分析

2022-04-12徐景佳田春来

城市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补语趋向益阳

徐景佳,田春来

(广西大学 a.文学院;b.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南宁 530004)

益阳方言属湘语长益片,本文讨论通行于益阳及其周边地区的一个多功能语素“起[ʨʰi41]”。崔振华、徐慧、夏俐萍[1-3]等都在共时层面零散地谈及过益阳方言语素“起”的某些用法,但并未深查“起”的多功能用法及语法演变过程。本文拟系统梳理“起”的多功能用法,进而推测其语法化模式。

一、“起”的义项分析

《说文·走部》:“起,能立也。从走,巳声。”从字形看,“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婴孩。“起”本义是婴儿学习站立、行走。“起”的本义已经消亡,在现代汉语及方言语料中无此本义例证。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起”归纳为八个义项,分别为“由坐卧爬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离开原来的位置”“物体由下往上升”“长出”“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发生”“建立”“领取”“拟定”等。[4]在益阳方言中动词“起”的这八个义项均有保留,使用上又有所不同,结合益阳方言语料,将“起”在益阳方言中的不同义项总结如下:

1.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也可指离开原来的位置

(1)年纪来咖哒,一夜发起夜不赢。年纪大了,一晚上总是要起夜。

(2)为儿女尔睡半夜起五更。为了儿女,你半夜才睡,五更时分就起来了。(益阳花鼓戏《哭灵·孝男儿跪灵前》)

这一义项在益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与普通话不同的是,例1、2都展示出益阳方言在使用“起”的该义项时会采用倒装句式,例1中“起夜”意为半夜起床,例2中“起五更”正常语序应为“五更起”。同时在益阳方言中,当“起”表达“起床”“起身”等意义时,更常使用“起”的复合趋向动词“起来/去”。

2.物体由下往上升,使其脱离原地,也可指由小往大涨

“起”从由卧而坐或由坐而立比喻引申,用以形容一切物体从下往上升。普通话中“起重/起重机”“起伏”等词中“起”就表示该义。如:

(3)这一网起水,只怕有四五十斤鱼。

(4)亏咖两年,个会子他也起水哒。亏损两年了,这回他终于转运了。

在益阳方言中,“起水”表示用网捕鱼,网往上升,逐渐离开水面。也泛指一切从水里出来的动作。后引申指人久不行运,开始走运。

(5)他越讲越起劲。他越讲越兴奋。

“起劲”指的是说话者讲话内容逐渐深入,劲头也随之越来越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的是,在益阳方言中“起劲”的情感色彩偏贬义,表示“起劲”的施事者带有炫耀、说教的意味。用“起劲”形容对方充满了说话者的不耐烦和鄙弃。

3.从无到有的产生

“起”在益阳方言中可以表达状况的发生,既可以表示天气情况的变化,如“起风”“起霜”“起冰”;也可以表示突发情况的发生,如“起火”“牛起灶”等;还可以表示身体状况的变化,如“起风坨①”“起痱子”等。普通话在表达该义项时表达更为多样,就天气情况改变的语境而言,“起风”可以替换成“刮风”,“起霜”可以替换成“打霜”,“起冰”可以说“结冰”。这意味着普通话表达更为多样性,而在益阳方言中“起”的功能性较为显著,用“起”可以适用于较多语境,与普通话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

4.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

这一用法在益阳方言中保留较少,从语料来看,有“起钉子”“起螺丝”等表达。在益阳方言中表示把尊贵的客人都惊动了说成“起动”。这一用法是“把收藏之物弄出来”的引申义,是普通话义项中所没有的。如:

(6)何什把恩侬家起动哒咯?怎么把您老人家也惊动了呢?

5.开始

“起”表开始义时,既可以作不及物动词,独立充当句子谓语,这种用法一般见于发号施令。“起”也可以作及物动词,后接宾语构成动宾结构。如:

(7)预备噻起!预备,开始!

(8)哦隻个起的头?谁先开始的?

(9)昨日子四点多起的事。昨天四点多开始做法事。

在普通话中“起”表“开始”义时往往与其他语素相结合构成完整的义项,如“起源”“起初”等,较少单独使用表“开始”义的“起”充当谓语动词。而益阳方言使用“开始”义的“起”作谓语动词更自然,使用频率也较普通话更高。

6.建立

“起”表达“建立”义在益阳方言中十分常见,后接名词义类为可建造的实物等具体名词,不可以接抽象名词,如“起屋”“起地坪”②“起砂石厂”。但如果是表达建立情感关系等抽象名词时,则不能使用“起”,即不能说“起关系”或者“起友情”。“起”在普通话中表达“建立”义时,使用范围较为固定,如“起房子”“白手起家”。

7.拟定

“起”表拟定义常见于“起草”“起名字”等,这些词在益阳方言中与普通话语义和用法均无差别,不作讨论。

8.领取

在益阳方言中领取证件、书信、金钱等可以用“起”来表示,如“起护照”“起养老金”“起信”等。此时“起”可搭配的宾语语义类与普通话完全一致。

9.量词“起”

经过一系列词义和词性的引申,“起”在益阳方言中也可作量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件、伙”。在普通话中,量词“起”后接名词并没有明显的感情趋向,既可以是积极意义的名词,亦可以是消极意义的名词,如“一起客人”“一起乱兵”。但在益阳方言中,“起”作量词时,后接名词为消极意义的名词或受贬义词修饰的名词短语。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褒义色彩,则不能使用“起”。如:

(10)个起人是不讲道理的。这一伙人是不讲道理的。

(11)个起事做得太不该哒。这件事做得太没有道理了。

(12)*个起好人做了大好事。这些好人做了大好事。

二、趋向动词“起”

普通语言学中研究的“趋向范畴”一般也称为“位移运动事件”。Fillmore在框架语义学的模式下提出“位移运动事件”应包含“位移体”“参照点”“位移”以及“路径”四个基本语义成分。[5]普通话中的简单趋向动词“起”的用法已经逐渐萎缩,由复合趋向动词“起来”所替代,而“起去”一词完全消亡。但在益阳方言中,“起”的使用范围比“起来”要广泛,功能更为多样,“起来”和“起去”在益阳方言中的使用频率大致相同,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互用。在句法功能上,“起”既可以充当句子谓语,也可以充当补语。

(一)作谓语

趋向动词作谓语最重要的是能够表达出“路径”这一要素,汉语里的位移事件都会显现出一定的趋向性或方向性。普通话中“起”往往是作不及物动词,单独作谓语,但在益阳方言中,“起”既能及物也可以不及物。例如:

(13)钓杆放咖蛮久哒,尔还不起啊?钓鱼杆放下水这么久了,你还不拿起来吗?

(14)尔起身,我把椅子斢一下。你起来,我把椅子换一下。

(二)作补语

“起”置于动词后充当各类补语,刘月华按照语义的不同将趋向补语分为三个子类:趋向义、结果义和状态义。[6]按照学界说法称为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和状态补语。

1.趋向补语

(15)他背起书包就对学校里跑。他背上书包就往学校跑。

(16)走路把脚提起些,莫到地上拖。走路的时候脚抬高一点,别在地上拖着走。

当“起”作趋向补语时,“V起”表述的都是具体的空间位移,表示主体或客体从低处到高处的位移。上述例中发生趋向位移的分别是受事对象“书包”“衣服”“脚”,该运动事件为致移事件。在该结构中,“V”的语义包含[+趋上]的语义特征,如上述例中“背”“提”“挂”等。

2.结果补语

表达结果义的“V起”,语义场中的[+趋上]语义特征已经萎缩,表达的是动作V实现了一定的目的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起”表示结果。相较于趋向义的“V起”,作结果补语时,其侧重的是动作的完成或结束,同时对施事或受事对象产生了影响。

(17)轮胎没气哒,拿气筒打起气。轮胎没气了,拿打气筒把气打满。

(18)个件衣服太贵哒,买不起。这件衣服太贵了,买不起。

蔡瑱认为“起”在做结果补语时表示的都是已有结果的完成义,只是受到前面动词的语义特征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细节义。[7]在益阳方言中也能够找到大量语料论证这一观点,当动词包含[+收拢]的语义特征时,“起”的细节义会表达为“由分散到集中、从四周向中间聚拢并固定”,如“缔起”。当动词具有[+凸起]语义特征时,“起”的细节义侧重强调隆起,如“打起气”。益阳方言中还有“堆起”“码起”“垛起”等说法,也都表示把物体叠放,达到隆起的效果。例18中的“买不起”表达的是因经济原因,施事者无法负担得起该物品。与其他“V+起”结构的用法不同,表达负担、购买义时只能以“V+得+起”或者其否定式“V+不+起”的形式出现。

3.状态补语

“起”在益阳方言中可充当状态补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开始。常用于句式“V+起+O+来”和“(从)+NP+V+起”,表示开始呈现动词 V所代表的行为,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开始,出乎说话者的意料之外。“起”表起始只能置于动词后,若置于形容词后表示状态的起始时,须将“起”改为“起来”。例如:

(19)他一向横攀蛮筋,个会子也讲起道理哒。他一向霸道,这一次也开始讲道理了。

(20)从祖上五代数起,我侬屋里就没出过会读书的。从祖上五代开始算,我们家就没出过一个会读书的人。

(21)天气热起来(*热起)哒了。

当“V起”结构中的动词限定为“谈、说、提、论、讲”等言谈类动词,“V+起+NP/VP”就可以表述说话人从某方面引入对事件的讨论、评价、看法等内容或者引入言谈对象,此时“起”相当于普通话的“到”。“V+起+NP/VP”往往置于句首,后面可以加上“啊、呢”等语气词,用以表述说话者想表达的事件,具有一定的话题引入和连接作用。

(22)谈起读书的事,个隻伢唧就不爱听。只要开始谈到读书的事情,这个孩子就不喜欢听。

(23)莫讲起昨日子呢,真的背时。别提到昨天,太不走运了。

“V起”作为叙述起点,在交际中起到话题标记的作用,用于衔接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确立了交际的框架,使得整场对话可以围绕具体话题而展开。

三、动相补语“起”

在益阳方言中,“起”置于动词后还可以表完成,语义上相当于“了、好、到、完”,充当结果补语或动相补语。结果补语与动相补语语义表达上虽容易混淆,但结果补语的关注焦点在受事上,重点关注动词V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要求受事对象与结果必须共现。但“起”作动相补语或完成体标记时关注焦点在施事对象,强调施事主体对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实现,并不关注动词V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强制受事共现。同时“起”作结果补语时的细节义十分明显,与动词在词义上有更为密切的关联,但动相补语“起”的语义进一步虚化,与动词词义也无细节义的牵扯,同时会给所表述的事件或行为增加终结的含义。除开语义上的区别,作动相补语的“起”常置于句尾,且句式方面以“把”字句居多。

由于“起”在不同方言里虚化程度不一,因此不同学者对“起”这一用法的定性有争议:吴福祥认为此为动相补语;[8]卢小群在描述益阳方言“起”的这一现象时称其为完成体标记;[9]夏俐萍在其专著中将这一用法定性为动相补语。[3]“起”在益阳方言里是否已经虚化为完成体标记,可以参看以下益阳方言语料:

(24)a.快悄起,不要着他侬寻到。快躲起来,不要被他们找到。

b.快悄哒,不要着他侬寻到。

c.*快悄好起,不要着他侬寻到。

(25)a.吃鱼着阿刺卡起哒。吃鱼被鱼刺卡到了。

b.吃鱼着阿刺卡哒。

c.*吃鱼着阿刺卡到起。

(26)a.把门关起!把门关了!

b.把门关哒!

c.*把门关好起

从上述3个例句中可知,在用祈使句表达未然事件时,“起”的完成义十分完整,与湘语中无异议的完成体标记“哒”功能对等。当表述已然事件时,“起”可以与体标记“哒”连用。从各例的c句来看,“起”不可以位于表示完成义的“好、到”等词之后,这就意味着“起”在此时仍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句内成分,与“好”“到”等词一样是动词V的补足语。由此可见,益阳方言中的“起”与完成体标记“哒”并没有达到语义和语法功能上的完全对等,“起”在益阳话里仍是一个动相补语。

四、持续体标记“起”

罗自群认为,在方言中“起”表示持续义的分布范围很广,在四川、贵州、湖南地区都有该用法的语料事实。[10]尤其在湘语中,“起”的这一用法尤为突出。湘语娄邵片、长益片关于“起”的持续义用法十分普遍,与湘语接触的赣语区也有此用法的存在。与普通话不同的是,益阳方言当中“V起”并不强调动作的开始,反而更多是表示动作实现后形成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稳定的状态,这一用法与普通话中的“V着”用法更为相似。从句法形式上看,持续体标记“起”多以存在句的形式出现,或者置于动词及动词短语前,以“V+起+NP”结构或者“V+起+VP”的连谓结构表示动作的伴随或持续。

(一)V/Adj+起(+NP)

(27)个隻堂客唧穿起个皮草,戴起个金项链。这个女人穿着皮草,戴着金项链。

(28)个隻叫花子头发一披起,背一驼起,脚一瘸起,衣服一反穿起。这个乞丐披着头发,驼着背,瘸着腿,衣服也穿反了。

如上述两例所表现的一样,“起”在益阳方言中表持续义时须受到前置动词的语义特征辅助,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持续体标记这一功能。这一类动词多为可持续的、接触类的动词,比如“穿、戴、站、抱、背、关、摆、巴、坐、睏、肩”等等。这一类动词可持续进行,表示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一用法与存在句相似。例28则体现了“起”在益阳方言中作持续体标记时常见的一种句型,即“一+V/Adj+起”。表达出说话人强烈的情感态度,这种情感取向往往偏消极贬义。

(二)V/Adj+起(+N)+VP

(29)福字要正起贴,莫倒起贴。福字要正着贴,不要倒着贴。

(30)个隻小妹唧红起个脸只个笑。这个小女孩红着脸,一直笑。

“起”在这一结构中可与形容词、延续性动词结合,置于动词或者动词短语前,充当状语,修饰动作进行的方式或状态的延续。

(三)V+起+V+起

在益阳方言中,“起”为了强调持续义,可以与动词搭配重叠使用,表示持续或反复。如:

(31)他走起走起又不走哒。他走着走着又不走了。

(32)哦隻飞机飞起飞起跌起下来哒。那个飞机飞着飞着掉下来了。

五、补语标记“起”

(一)趋向补语标记

崔振华指出,湘语长益片的“起”可以用在“动(单音节)+起+来/去/走/跑”这一类结构中,且更常见于把字句中。[1]其中“起”后面跟趋向动词“来”“去”及其复合趋向动词“进来/去”“上来/去”“过来/去”等,还可以是蕴含位移的一般动词“走”“跑”等。这一用法在湘语区、西南官话区有大量实例,学界将这类用法称为趋向补语标记。在益阳方言中,“起”作趋向补语标记使用会使句子更为自然,若无“起”,益阳本地人理解有困难,因此“起”在该结构中作趋向补语标记时具有强制性。在受普通话强势影响区域,“起”作趋向补语标记的频率越低。如:

(33)a.把个些菜给尔翁妈送起去。把这些菜给你奶奶送去。

b.*把个些菜给尔翁妈送去。

(34)走起进来只怕有两三里路。走进来只怕有两三里的路程。

除了“动(单音节)+起+来/去/走/跑”这一结构之外,“起”做趋向补语标记也常见于益阳方言中“V+起+来+V+起+去”表示动作的循环,如“飞起来飞起去”“走起来走起去”“跑起来跑起去”等,但这类动词也往往是位移动词。

(二)状态补语标记

在普通话中常见的状态补语标志是“得”,例如“他跑得飞快”“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在益阳方言中,除“得”之外,“起”作状态补语标记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但二者在益阳方言中的使用范围并不一致,“得”的使用范围要更广一些,“得”后可接能性补语,“起”则不可以。“起”后接的状态补语不能为单音节形容词,即“起”后的性质形容词须有修饰语,而“得”则没有这些限制。如:

(35)明伢唧跑起//很快(*快)的。小明跑得很快。

(36)马上要出热头哒,尔还穿起//巴厚(*厚)的。马上要出太阳了,你还穿得这么厚。

“起”在益阳方言中作状态补语标记时,情感偏消极或者说是与说话人的期待不一致的。比如例35可能说话人想要抓到小明,但小明跑太快了。例36中说话人想表达的是天气转晴,气温比较高,而对方还穿着厚衣服不适宜。

六、“起”的语法化模式

将益阳方言中“起”的多功能用法与语法化规律进行对照分析,可在共时层面拟测出关于“起”在益阳方言中的语法化路径。经过上文一系列梳理归纳,“起”在益阳方言中的多功能模式如下:

趋向动词作谓语:你起身把得客人坐啦。你站起来把凳子让给客人坐。

趋向补语:走路的时候把脚提起些。走路的时候把脚抬高一点。

结果补语:他考起哒北京大学。他考上了北京大学。

状态补语:他一世冒读过书,个会子也学起洋腔(来)哒。他一辈子没读过书,这会儿开始学英语了。

动相补语:快悄起,莫着他侬寻到哒。快躲起来,别被他们找到了。

持续体标记:桌子高处摆起一堆吃家伙。桌子上面摆着很多吃的东西。

趋向补语标记:你把哦些水提起上来。你把那些水提上来。

状态补语标记:他侬屋里门一年四季关起绷紧的。他家门老是关得紧实。

(一)从趋向动词作谓语到动相补语的演变

从趋向动词作谓语到趋向补语的语法演变在众多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有较为明确的证明。这是由于“起”长期处于动词之后,语义功能前移导致语法功能的改变,从连动结构变为动补结构。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来,趋向动词既能作谓语,也必能作趋向补语。

从历时的角度分析,“起”作趋向动词使用较早,《论语》《左传》中皆有体现;“起”作趋向补语的实例在刘芳检索《汉书》时得到,可知在汉代已出现该用法;结果补语“起”在汉代语料中也已有体现;[11]状态补语“起”到宋代才开始有该用法。

结合语义的虚化程度,趋向补语相较于作谓语的趋向动词,前者的[+位移]语义特征已明显削弱;结果补语“起”已不再表示具体的位移方向和路径,而是表达动作或行为产生的结果,这是由于空间运动路径在事件范域的隐喻投射,与此同时彰显出终点;状态补语相较于趋向补语,语义进一步虚化,用于表示动作的起始,这是空间范畴隐喻投射到时间范畴所导致的语法化,同时凸显出起点。结合历时和共时层面,得出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结果/状态补语这一语法路径。

“起”从趋向补语之后开始了多向演变,古汉语资料不再能满足揭示各功能之间的演变关系,因此我们把方言中“起”的多功能用法作为参考。以现有研究成果为语料来源,综合考虑“起”在各方言中的功能多样性和相关研究材料的丰富性,结合笔者田野调查,以湘方言的宁乡话、吴方言的温州话、粤方言的东莞话以及西南官话区的成都话作为参考来和益阳话进行对比分析。赣语的“起”功能大致与普通话一致,故不作为分析“起”语法化路径的参考语料,而闽语和客家方言由于现有研究资料较少,缺乏对“起”这一语素的讨论,因此暂未将这两个方言区纳入对比范围。

“起”的趋向补语功能、动相补语功能在湘语、吴语、粤语、西南官话等方言区的语料中均有体现,同时“起”作趋向补语时所包含的结果义与动相补语所涵盖的完成义是有语义关联的,因此趋向补语—动相补语这一语义关联模式应是成立的。其他方言语料例证如下:

宁乡话:裤短起三四寸。

温州话:冰肉霉起。

东莞话:你赶急做起呢件衣喇。

成都话:买几个猪蹄子来炖起。

(二)从动相补语到补语标记

在湘语益阳话中,持续体标记“起”表达的是动作实现或完成后所形成的一种可持续的状态,这就要求“起”前面的动词V一般为形容词或者可以转变为持续状态的延续性动词。在其他方言语料中也可以看到“起”作为动相补语与持续体标记时,在语义和句法表现形式上所体现出的关联性,如宁乡、温州、东莞、成都等地方言:

宁乡话:她喜欢横起睏。

温州话:床上床单未摊起。

东莞话:门头贴起挥春。

成都话:我眯起眼睛。

“起”作状态补语标记时强调的也是动词V已经实现,进而补充说明动作的状态或结果。益阳话中的“把门关起”中的“起”是动相补语,表示关的动作已完成。“门是关起的”中的“起”则是持续体标记,用于表示完成“关”这一动作后状态的持续。“门关起绷紧的”中的“起”是状态补语标记,表示的是“关”这一动作完成后的状态或结果。由此可以得出两条语义关联,即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以及动相补语—状态补语标记。

宁乡话:他搞起乱七八糟

温州话:鞋带系起紧些

东莞话:病起迷迷糊糊

成都话:洗脚水屁热屁热的,洗起不安逸

结合吴福祥的结论,在所有“起”用作状态/趋向补语标记的方言里,“起”都可以用作动相补语。[7]在存在“起”充当趋向补语标记的宁乡话和成都话中,“起”的动相补语功能与“起”的趋向补语标记功能在共时层面上共现,从动相补语到完成体标记是在已然环境中产生的自然演变,而动相补语到补语标记的转化是由于“起”后接谓词性成分的句法环境所致,此时“起”已无实义,是动相补语“完成”义进一步虚化的结果。所以动相补语—趋向补语标记这一语义关联应是成立的。宁乡话、成都话趋向补语标记用法如下:

宁乡话:快担起回去

成都话:他要调起上去

按照语义关联和“由实到虚”的语法化原则,结合宁乡、温州、东莞、成都等地方言,大致可以得出“起”在益阳方言中从趋向动词到趋向/状态补语标记的语义演变路径: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相补语>趋向补语/状态补语/持续体标记,据此我们可以构建益阳方言语素“起”的语法化路径(见图1)。

图1 益阳方言语素“起”的语法化路径

“起”在益阳方言中义项较多,从本义出发,经过扩大引申、比喻引申、词性引申等多种途径发展出在益阳方言中现存的八个义项。同时“起”的语法功能也十分丰富,既能充当句子谓语中心,也可以按照语义的不同充当趋向补语、状态补语、结果补语,还可以进一步虚化成动相补语、持续体标记、趋向补语标记、状态补语标记等成分。通过构建概念空间和语义图,我们能发现,“起”的语法化过程并非是单项链条式的演化,而是多向语法化的结果,比如动相补语之后的语法化过程分支就多向发展,既有持续体标记,又有趋向补语标记、状态补语标记等。

注释:

① 风团,又名荨麻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

② 在普通话中地坪是各种地面的总称,益阳方言特指房屋前面用混凝土修造的平坦地面。

猜你喜欢

补语趋向益阳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实用趋向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竹里茶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夏天明美术作品
现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