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高低沙发椅临床应用效果

2022-04-12张曼茵汤舜銮许燕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康复

张曼茵 汤舜銮 许燕杏

汕头市中心医院骨外一科,汕头 51500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指利用人工关节来替代病损关节以矫正关节畸形、重建髋关节功能的一种术式;目前在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骨科疾病中有重要应用[1]。全髋髋关节置换有4种危险体位:屈髋>90°、下肢内收过中线、伸髋外旋、屈髋内旋[2]。临床发现,当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采用半坐位,促进肌肉主动收缩,预防术后并发症。但术后康复期间若护理不当,容易出现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3]、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加速康复理念是采用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包括优化术后镇痛、早期离床活动及促进功能恢复;核心是尽可能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帮助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术期,加速康复[4]。笔者对100 例病情稳定的患者使用高低沙发椅早期采取半坐位,综合分析在促进肌肉主动收缩,预防术后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综合效益,发现不足和存在问题并改进,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8岁以上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排除标准:⑴非髋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⑵意识障碍,包括昏迷、痴呆等;⑶孕妇、哺乳期妇女和16岁以下儿童。选择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汕头市中心医院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00例。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本研究经汕头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 组和B组,各50 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术后第1 天床上坐位法护理,包括合理的心理疏导、健康宣教、执行康复锻炼的方式。此外,B组采用汕头市中心医院设计并申请专利的沙发椅辅助护理:延用普通沙发椅柔软坐垫、靠背及两侧扶手等优点,增加一对可拆卸互换的坐垫,其中一个坐垫设计斜坡,根据患(术)肢康复需要调换坐垫,将患(术)肢放置在有斜坡的坐垫上,提高患者坐姿舒适度。

3、评价指标

收集两组2021年1月1日至6月30日相关信息。⑴住院天数:根据病案,患者肌力达到5 级,疼痛达到VAS 评分2分以下建议出院。⑵康复进程参考《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评估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计算公式: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①优秀:患肢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均恢复正常,生活完全能自理,可恢复正常工作和负重能力;②良好:患肢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明显改善,绝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可轻度负重;③尚可:患肢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有所好转,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不可负重;④较差:患肢关节活动范围、肌力等无明显改善,生活不能自理。⑶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假体脱位、压疮、便秘、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⑷焦虑评价标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患者焦虑评分,根据全国精神科量表协作组提拱的资料:焦虑标准分(总分乘以1.25),<50 分为正常,≥50~<60 分为轻度,≥60~<70 分为中度,≥70 分为重度焦虑。⑸住院费用。⑹医护人员满意度:患者出院时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感性评价,应用调查问卷:5分为完全满意,0分为不满意。

4、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住院天数

A 组住院天数(7.8±0.84)d,B 组(6.2±0.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4,P<0.05)。

2、康复进程

表2 显示,B 组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08)。

表2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率比较[例(%)]

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表3 显示,A 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61,P<0.001)。

表3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4、两组住院费用及焦虑评分比较

表4 显示,B 组住院费用以及焦虑评分少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4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疗费用及焦虑评分比较[例(%)]

5、两组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表5 显示,A 组总满意度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15,P=0.044)。

表5 两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例(%)]

讨论

全髋髋关节置换有4种危险体位:屈髋>90°、下肢内收过中线、伸髋外旋、屈髋内旋。临床发现,当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早采用半坐位,促进肌肉主动收缩,预防术后并发症。但术后康复期间若护理不当,容易出现假体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国内在护理创新的领域中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研究深度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尚没有系统地进行新型护理创新成果与传统护理方法的对比探究[4-5]。普遍存在“轻创新,浅探索”的问题,对护理创新成果的疗效评价的进一步探究仍有待加强。汕头市中心医院设计并申请的一种髋关节置换患者高低沙发椅,目前仍在初期投入使用阶段,该沙发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其临床疗效和价值评价仍未见研究报道。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高低沙发椅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研究,对住院天数、康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及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比较新型创新成果与传统方法,发现此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加以改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护理临床工作。基于以上结果,该新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高低沙发椅护理模式可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其目的和意义如下。⑴患者层面:①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②提高康复效果;③减少住院费用;④降低再入院风险。⑵医院层面:①加快病床周转率;②提高床位使用率;③减少医保负担;④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⑶护士层面:①提高自身价值、专业价值;②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促进创造性思维方式;④提升团队凝聚力。⑷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6]。⑸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患者对于医院的要求,很难精确地将意见集中到护理人员或者医生的身上,而是对于医院整体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的评价。本研究可以直接给予患者更加满意的医疗体验和痊愈效果,使患者对于医院的整体印象转好,而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也随之提高。⑹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7]。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干预,可提高该类患者术后安全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8]。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内收、脱位,让患者感到舒适,协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是护理工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标[9]。在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中增加体位管理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少假体脱位的发生,使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保护手术部位,患者的髋关节可以更好地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置换术后瓣膜功能的临床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全髋关节置换术90例护理体会
临床护理路径在1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