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对笋壳酶解效率的影响
2022-04-12王延云胡强龚卫华王燕吴蔚
王延云,胡强,龚卫华,王燕,吴蔚
(1 乐山师范学院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 乐山 614000;2 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3 吉首大学杜仲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 吉首 416000;4 乐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四川 乐山 614000)
笋壳是竹笋加工或成竹后脱落下来的副产品,占竹笋量的50%以上。目前对笋壳的利用主要是作为垃圾丢弃于环境中,或提取其中的二元醇和黄酮类物质等活性物质,但后者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对笋壳的综合利用,提高其附加值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问题。前期的研究表明,笋壳是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多糖类物质含量丰富的木质纤维资源,来源广且可再生,是理想的生物乙醇制备的原料。但是由于组分中木质素的存在,通过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与纤维素和半纤维形成紧密的结构,缺乏吸附酶和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使得纤维素难以高效酶解。因此想要高效利用纤维素,对木质纤维原料进行预处理,是解除木质素阻碍和提高酶解效率最关键的一步。
近年来,各种预处理方法得到了发展,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组合。在生物预处理过程中,褐腐菌、白腐菌和软腐菌等微生物被用来降解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但降解率通常很低且时间较长。化学法主要是采用强酸和强碱预处理木质纤维原料,有效破坏其致密结构,增加酶与底物接触机会,提高糖化效率,但是对设备有一定的腐蚀性。物理方法主要有蒸汽爆破、自水解、微波辅助等,物理手段通常与生物或者化学方法联用,以达到更好破坏木质素纤维素的结构,降低纤维素结晶度的目的。
超高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通过有效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甲基纤维素的结构,达到保鲜和杀菌的目的。近年来,超高压技术被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研究表明效果良好。Chen等发现超高压预处理甘蔗渣能减小颗粒的尺寸,降低纤维素的结晶指数,增加可及的表面积,从而提高酶解甘蔗渣的效果。Jiang等采用NaOH联合超高压共同预处理竹子,研究发现在100MPa 的条件下,木质素的含量大幅地降低,获得95.1%的理论乙醇得率。在超高压预处理割草、玉米芯、梓锯末和松木屑过程中,发现能显著提高割草和玉米芯酶解还原糖的量,但是对梓锯末和松木屑预处理的效果不明显,这可能和木质纤维素的结构有关。而有些研究发现,单独超高压处理对木质素降解及含量的影响较小,对酶解的效果影响不明显。因此,在本研究中探讨单独超高压、联合碱预处理及不同处理顺序、单独碱预处理四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笋壳酶解效率的影响,并首次报道了笋壳作为生物能源应用的材料,系统研究不同预处理条件对样品的化学组成、颗粒大小、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酶解率的影响规律,以期为笋壳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原料及试剂
1.1.1 原料
慈竹笋壳采集于四川省乐山市安谷镇。首先将笋壳用蒸馏水洗净,自然阴干,粉碎,过40目筛,60℃过夜烘干,然后采用索式抽提器抽提10h(循环5~6 次/h),提取液为乙醇/水(7∶3,体积比),抽提物60℃过夜烘干后,备用。
1.1.2 试剂
纤维素酶Ctec2,诺维信(中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木糖,葡萄糖,德国DrEhrenstorfer GmbH公司;氢氧化钠、乙醇、盐酸、硫酸、乙酸及乙酸钠均为分析纯。
1.2 预处理
1.2.1 单独超高压处理(UHP)
准确称取2g慈竹笋壳粉于包装袋(尼龙+聚丙烯耐高温复合材料,下同)中,加入20g/L NaOH溶液,料液比为1∶20,密封并采用超高压处理,设置压强为150~600MPa,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0min,超高压处理结束后采用玻璃砂芯坩埚(G4)过滤,并用超纯水多次洗涤至中性,收集固体样品冷冻干燥后,备用。
1.2.2 单独氢氧化钠热处理(AH)
准确称取2g 慈竹笋壳粉于玻璃耐压管中,加入20g/L NaOH溶液,料液比为1∶20,在高压灭菌锅中以121℃条件下水解2h。水解结束后,自然冷却水解液至室温,采用玻璃砂芯坩埚(G4)过滤,并用超纯水多次洗涤至中性,收集固体样品冷冻干燥后,备用。
1.2.3 超高压后氢氧化钠热处理(UHP+AT)
准确称取2g 慈竹笋壳于包装袋中,加入20g/L NaOH 溶液,料液比为1∶20,密封并采用超高压处理,设置压强为150~600MPa,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0min,经不同超高压处理后的慈竹笋壳在高压灭菌锅中121℃水解2h,水解结束后,自然冷却水解液至室温,采用玻璃砂芯坩埚(G4)过滤,并用超纯水多次洗涤至中性,收集固体样品冷冻干燥后,备用。
1.2.4 氢氧化钠加热后超高压处理(AT+UHP)
准确称取2g 慈竹笋壳于包装袋中,加入20g/L NaOH 溶液,料液比为1∶20,高压灭菌锅中以121℃条件下水解2h。自然冷却水解液至室温后倒入包装袋中,密封并采用超高压处理,设置压强为150~600MPa,温度为室温,时间为10min。超高压处理结束后采用玻璃砂芯坩埚(G4)过滤,并用超纯水多次洗涤至中性,收集固体样品冷冻干燥后,备用。所有实验平行3组。
1.3 酶水解
称取200mg 经UHP、AH、UHP+AT、AT+UHP预处理样品于10mL离心管中,加入37μL纤维素酶Ctec2(30 酶活单位/mL),用乙酸钠-乙酸缓冲溶液补齐至整个酶解体系总体积为5mL,在酶解液中加入0.02%NaN,以防止细菌感染。将离心管放置在震荡培养箱中,50℃、160r/min、酶解48h。取0.5mL 酶解液,沸水浴10min 以灭活酶活性,取出后冷却至室温,离心(6000r/min,5min),上清液经0.45μm 滤膜过滤,备用。用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1.4 组分测定
木质纤维素的组分根据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所推荐的方法测定。
1.5 表征方法
1.5.1 扫描电镜(SEM)分析
用碳导电胶带粘取1.2 节预处理后的冻干样品(粉末),置于离子溅射仪(GVC-2000,北京格微科技有限公司)中,对样品表面进行喷金处理,然后采用扫描电镜(S-3000N,日本日立仪器有限公司),加速电压为3.0kV 下,摄取不同放大倍数(10000倍和50000倍)的照片。
1.5.2 结晶度(CrI)分析
采用X射线衍射仪(D8 Advance X,德国布鲁克公司)测定条件为辐射源Cu K;管压40kV,管流40mA;2扫描范围10°~90°,扫描速度6°/min,步长0.02°,样品的结晶指数按照文献[27]计算。
1.5.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Perkin Elmer 2000,美国铂金埃尔默股份公司)KBr压片法,样品均匀分散于KBr 中,质量分数为1%。扫描波数范围4000~400cm,扫描次数设为32次,分辨率4cm。
1.5.4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定
参考文献[28]方法,采用低温氮气物理吸附仪(ASAP2020,美国麦克仪器有限公司),进样前将样品置于特制密封样品盒中,以5mmHg/s 的抽气速率60℃真空脱气12h。仪器自动进样后,得到样品的N吸附脱附等温线曲线和孔径分布,用BET方程计算比表面积,用-Plot方法测定微孔体积。
1.6 还原糖的测定
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测定水解液中的还原糖。取样品水解液用蒸馏水稀释10 倍后取0.1mL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1.4mL DNS试剂并混合均匀,沸水浴5min 后迅速冷却至室温,加入6.5mL 蒸馏水摇匀。取200μL 于酶标板(Spectra-Max190,美国分子仪器公司)中,540nm测定光密度值(OD),以葡萄糖含量为横坐标,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根据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产量。按式(1)计算笋壳中酶水解后的还原糖产率。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预处理对笋壳化学组分的影响
未处理和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慈竹笋壳化学组分的变化见表1。不同预处理的笋壳与未处理的原料相比,都表现出一定的脱木质素的效果。但是单独超高压脱木质素的效果不明显,在不同压力条件下,脱木质素的效果无明显差异,高静等单独超高压处理水稻秸秆后木质素的脱除率仅为10.9%,说明单独超高压对木质素脱除的影响比较小。而单独AH、AT+UHP 和UHP+AT 三种预处理结果是木质素含量显著减少,纤维素的含量则明显增多。由表1可以看出,超高压联合碱加热其纤维素的含量相较未处理样品都显著增加,而脱木质素效果AT+UHP 处理方式作用更明显,这与后面的酶解效率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不同压力条件对木质纤维的影响发现,在压强为600MPa 时,对木质素的脱除效果为最差,这可能是因为压强过大反而影响木质素的溶解。
表1 预处理前后笋壳的化学组分分析
2.2 扫描电镜分析
通过扫描电镜可以观察笋壳预处理前后表面微观形态的变化,压强设置为450MPa。由图1所示,在1000倍和50000倍条件下,未处理和处理的笋壳样品的表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未处理的样品结构紧密,微观表面相对平滑,这种天然的结构是抵抗外界微生物或酶攻击的有力屏障,可以阻止纤维素酶进入笋壳内部,降低酶的可及性。因此直接酶解效率很低,与后面笋壳原料酶水解效率低的结果一致。经过单独超高压处理(450MPa)处理,原料的完整形态被破坏,表面形成不规则的片状,这说明在超高压处理下,笋壳原料被强大的外力作用,在挤压过程中结构受到破坏。单独碱处理和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后,笋壳样品表面变得更松散、杂乱无序,呈现为极度粗糙和高度不规则的形态,结构严重被破坏,结构的改变主要是由大量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移除,以及预处理过程中纤维呈现不同程度的碎化,纤维之间的结合变得松弛引起的。与徐绍华等采用高温热水预处理后原料结构的改变较为相似,基本都呈现出结构松散,改善后续纤维素酶的可及性,提高酶解效率。
图1 预处理前后笋壳样品的扫描电镜图
2.3 结晶度分析
由图2可以看出,未处理和预处理后的笋壳的X衍射谱图比较相似,每个样品在2=22.4°和18.2°各有一个主要峰和次要峰,与纤维素Ⅰ的特征衍射峰位置一致,说明预处理的样品与未处理样品的微晶结构未发生改变,都是纤维素Ⅰ型晶体结构。但从图2可以发现,不同样品的结晶指数发生了改变。未处理笋壳原料的结晶度指数为53.3%,而单独超高压处理后样品的结晶度指数下降为51.2%,说明超高压对破坏木质纤维素的微晶结构有一定的作用。与高静等采用超高压处理水稻秸秆的结果一致,在单独超高压处理下,水稻秸秆的结晶度指数由54.9%下降到51.2%。而单独碱处理和碱联合超高压处理,笋壳样品的结晶度指数都呈现不同程度升高,主要归因于脱除笋壳中的无定形、非纤维素物质,如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然而Mansikkamäki等发现较高的碱浓度(7%~8%)加强了纤维素在碱溶液中的溶解性,从纤维素Ⅰ变为纤维素Ⅱ,结晶度降低。
图2 预处理前后笋壳样品晶体结构的变化
2.4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用来检测预处理前后竹笋壳结构的变化,由图3所示,预处理后笋壳的特征峰强度有所变化,说明预处理后慈竹笋壳的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1734cm对应的是半纤维素乙酰基的伸缩振动,1600cm和1508cm处的吸收峰对应的是木质素芳环的特征峰,经碱加热处理和碱与超高压联合处理后,与未处理样品相比,该对应的三个峰减弱明显,说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预处理中发生了降解,与后面成分分析的结果一致,而单独超高压处理峰形改变不明显,说明超高压对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效果不明显。在纤维素的无定形区,β-1,4-糖苷键中C—O—C 伸缩振动在898cm处的有特征吸收峰,在所有的红外谱图中均有所体现,但谱线AH、UHP+AT、AT+UHP 中此峰的强度加强,说明经过经过单独碱和碱联合超高压处理,样品中的纤维素含量增加,与前面成分分析结果一致。
图3 预处理前后笋壳样品红外光谱图
2.5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未处理的样品比表面积及孔体积都较小,其比表面积为0.821m²/g,孔体积为0.003cm³/g,说明慈竹笋壳结构本身致密,纤维素酶很难进入笋壳结构内部和纤维素形成有效的接触,酶解效率低。另外,无论采用哪种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都变大,说明经过预处理后样品的基质结构都被不同程度地破坏,引起比表面积以孔体积增加,纤维素酶和纤维素接触反应机会增多,酶解效率增加。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单独NaOH热处理后样品的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比表面积为1.385m²/g,孔体积为0.006cm³/g,表明NaOH 预处理可以脱除部分的半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移除导致的样品结构松动,样品表面出现多孔且有碎片剥离出来(可从图1中得到证实),酶进入内部的通道增多,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加,酶解效率增加。UHP 预处理后,样品的表面积和孔体积有所增大,分别为0.892m²/g 和0.004cm³/g,样品表面孔数量增多、表面形貌变得不规则(图1)。UHP+AT和AT+UHP预处理后,样品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加得更多,在AT+UHP条件下达到最大,比表面积为2.590m²/g,孔体积为0.010cm³/g,原因是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的脱出,木质素是细胞壁支撑结构,木质素的移除可以导致细胞壁坍塌,再加上部分半纤维素的移除,样品表面孔数量增多、表面形貌变得不规则(图1),因此经预处理后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但AT+UHPE 预处理后,更多的纤维素暴露出来(图1),酶解效率最高。
表2 预处理前后笋壳样品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2.6 酶水解效率
综上所述,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是一种对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有效预处理方法。木质素含量、结晶度、比表面积、粒径等影响酶解效率。表3 对比分析了未处理、单独碱处理、单独超高压预处理、AT+UHP 和UHP+AT 预处理4 种方法对笋壳纤维素的酶解效率,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不同压力条件对酶解效率的影响。在纤维素酶水解48h后,未处理样品的酶解效率仅为13.51%,单独碱处理和单独超高压预处理的样品酶解效率均有所提高,分别为75.35%和49.13%~53.74%。单独碱处理笋壳的酶解效率与Jiang 等单独碱处理竹笋和两年生竹样品的结果相似,因为碱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木质素的含量,破坏笋壳原料的完整性,使结构松散、多孔,从而提高酶解效率。而单独超高压处理对木质素降解的效率比较低,与Yang 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超高压会破坏木质纤维原料的完整结构,使其表面呈现出不规则碎片,降低纤维素的结晶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纤维素酶对底物的可及性。
由表3 可以看出,无论是AT+UHP 还是UHP+AT预处理,都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样品的酶解效率,明显高于单独碱处理和单独超高压处理。AT+UHP在450MPa的条件下酶解效率高达97.89%,与Jiang等等联合处理竹笋和两年生竹子的酶解效率相似。而UHP+AT 预处理在450MPa 的条件下酶解效率为96.94%,说明碱和超高压处理先后顺序对酶解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也进一步说明碱和超高压联合预处理是一种高效的预处理方法,显著提高样品的酶解效率。
不同压力对酶解效率的影响可由表3看出,随着压强的增加,不同预处理样品的酶解效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当压强超过450MPa 以后,进一步增加压强反而会让样品的酶解效率呈现稍微下降,原因可能是当压强达到450MPa 以后,木质纤维素结构的改变已经达到极限,随后外界压强的增加反而会稍微覆盖前面已经形成的多孔结构,从而导致酶解效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表3 未处理和预处理后笋壳样品酶解效率
3 结论
采用UHP、AH、UHP+AT 和AT+UHP 四种方法预处理后的样品,与未处理的笋壳原料相比,酶解效率均有大幅度提高。采用UHP (150MPa、300MPa、450MPa 和600MPa)预处理样品时,压力的变化会影响样品的酶解效率;UHP 预处理样品的酶解效率(49.13%~53.74%)均低于AH 预处理样品的酶解效率(75.35%)。UHP(450MPa)+AT 和AT+UHP(450MPa)预处理样品,在50℃酶解48h 的条件下,其酶解效率分别可达96.94%和97.89%,说明碱加热和超高压处理顺序对酶解效率影响不明显,但碱联合超高压处理能显著提高酶解效率,主要是因为在预处理过程中降低了样品中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的含量,碎化纤维之间的连接,破坏样品表面的微观结构,使其结构松散、粗糙和多孔,提高纤维酶和底物的可及率,从而提高酶解效率。另外,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样品时,洗脱滤液可进一步通过调节pH、浓缩、沉淀等步骤,分离、利用碱溶性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回收碱液。通过本研究,期望碱联合超高压预处理可以成为一种潜在的生物质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