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怠潮汕情
——记中华潮汕商会副会长杨经纬
2022-04-12林璇
■ 林璇
在2021年潮汕“家己人”的日历——《潮历》全球发行首发式上,人头攒动,大家争先恐后和杨经纬合影,都喜欢这个真诚、热心、爽朗的主编。身着红衣黑裤、剃着光头的杨经纬,满脸灿烂、皮肤黧黑、胳膊壮实,一个正值人生精品年龄的中等个子男子汉。他精神抖擞地和每个等着同自己合影的人合影。杨经纬曾是揭阳市揭东县的高考状元,中山大学学子。2004年毕业后投身社团工作,在短短的4年里,他走遍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拜访了400多个社会组织,发展了612家社会团体加入到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连续3年主编潮汕“家己人”的日历——《潮历》,现任中华潮汕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正是他凭着火一样的家国情怀,牛一样的坚韧恒心,水一样的深澈乡情,创造出如此骄人的成果。
单从他日前专程从深圳来汕头接受我的采访,然后又匆匆赶回鹏城这个举动,就足以看出杨经纬这个人超人的行动力,体现了他对时间的精准使用,突出高效干练的办事风格。
“潮”情结与“潮”平台
早春二月,乍暖还寒。
1980年2月9日,杨经纬出生于广东揭阳登岗镇,父母是淳朴勤劳的农民,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慈善睿智的奶奶。爷爷是当年乡里学校的校长,也是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奶奶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杨经纬家在村里也算是殷实人家。爷爷因病早逝,小经纬在奶奶细润的养育下成长。奶奶从小教育杨经纬:要勤奋读书,做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长大后光宗耀祖,为家族争光。杨经纬把奶奶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从小学至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对潮汕文化入迷。2000年,他以揭东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在校期间,他撰写的关于潮汕文化的论文屡屡得奖。课余创设网络博客,文章颇丰,点击率在地方文化风情博客中排名第一,被400多家公众号转发。论文《潮汕俗语中的潮商生意经》在国际潮学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在求学期间,风华正茂的杨经纬深受恩格斯的青年择业思想熏陶。恩格斯认为:最崇高的人是死后被怀念,人们自愿聚集在他的墓前悼念他。杨经纬立下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牢记奶奶的嘱咐,不负韶华,不负人生,做一个为潮汕族群服务的人,为族群发展、为弘扬潮汕文化而竭尽全力。”他从小就祟拜陈伟南等侨领,立志以他们为榜样。大学毕业前,他的博客已小有名气,达到3000多万流量。毕业后,他牢记初心,抱着自己的人身奋斗目标去深圳拼搏,投身社团事业。
在深圳和潮汕,他组织和参与多次国际社团活动,他对这个族群所表现出来的深厚责任感、主人翁意识很钦佩。潮汕的侨批、潮汕的语言、潮汕的美食、潮汕的风土人情、潮汕的古训俗语等潮汕文化深深打动着他,尤其是对客居五洲四海的潮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很有感触,还有海外潮人遇到困难需要法律援助等都深深萦绕在他心中。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
有一次,杨经纬接到一个兰州市潮汕商会庄宝豪会长火急火燎的电话:“杨会长,我会会员到迪拜参加珠宝展,偶遇几个中国人就相互打个招呼交谈几句,哪知道这几个人竟然盗窃未遂逃跑了,监控录像有他们的交谈视频。当地怀疑他和他们是同伙,把他扣押起来,怎么办呀!”
杨经纬接到求助电话后,火速联系阿联酋广东商会、阿联酋潮汕总商会。经说明原委,协调解决,当晚就把这个珠宝商担保出来。
作者林璇釆访杨经纬(右) ▲
又如,一个潮汕籍游客到泰国布吉游泳不幸身亡,杨经纬得知后,通过泰国潮团联系此事,帮助提供法律援助,得到合理赔偿和帮助处理善后事宜。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帮助解决的过程中,杨经纬强烈地感受到,建立一个服务全球潮人的实务服务平台十分重要。一想到每两年一次的潮商大会,总是匆匆吃完饭就各奔东西,来不及解决更深层次的困难和具体问题,是极大的浪费。他想,成立一个进一步联系海内外潮团的实务平台迫在眉睫。
杨经纬抓住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潮团总会第三期国际潮团实务研讨班这个机会,不失时机地与国际潮团总会常设秘书处执行秘书长林枫林、北京潮商会执行会长周建轩、山东潮商会常务副会长兼外联部长叶少坤等同样热心潮团事业的人士进行深层次商议和探讨,提出成立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的设想。大家十分认同,一拍即合。授权杨经纬进行各方联络,具体实施落实。杨经纬迅速行动起来,很快聚集了首批骨干,2013年7月21日,“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在北京成立了。
足迹踏遍五大洲
马不停蹄,拓展平台。
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成立后,杨经纬率领团队,挎着照相机、揣着笔记本踏上征程,拜访分布在海内外的社团,动员大家加入平台大家庭。
在拜访过程中,有喜悦,也有泪水。杨经纬说:“华侨乡亲绝大部分是通情达理的,乡音乡情浓浓,也有些开始不理解我们的苦心。劳累我不怕,最难受的是被人质疑,被人误解,要承受很多狐疑的目光。”
“哦!有什么质疑?”
有的说:“他这个人是不是白仁(痴呆)?”
有的说:“你是什么人?凭什么是你来做这个事情?”
有的说:“现在社会上哪有自己出钱来做公家事的傻子?你们是要来拉赞助的吧?”
面对种种的质问和不理解,杨经纬忍住了,他一遍又一遍言语诚恳地解释,坚定不移地按认准的目标做下去。
“确实困难可想而知。噢,还有,你们出访的经费怎么解决?”
“出访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得到同样有潮汕情结、家国情怀的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会黄惠生会长的支持,赞助了大部分费用,余下的费用和平台日常开销由我自掏腰包。”
终于,诚之所至,金石为开。目前,全球已有612家社团加入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
潮团实务交流协作平台为世界潮人从法律援助、治病救人、抢险救灾、寻亲访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还与潮汕地区、珠三角的优质酒店合作,为潮团及其下属回乡提供住宿、餐饮等方面的帮助。截至去年,平台成员在全国可享受优惠的酒店累计700多家,正式签约45家,都是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同时,平台发行纸质、电子版年刊,开展立体宣传。
2013年和2018年,潮汕地区突发大水灾,杨经纬发动潮属社团筹款筹物,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及时送达受灾地区,灾民纷纷表示感谢:“杨先生真是雪中送炭呀!”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实务平台从正月初三开始,就协调潮汕地区有关部门和潮属社团,从海外购买60多万只口罩,其中,N95口罩31万只,这在当时是很不简单的事,当时全国N95口罩一天产量只有21万只。他们把这些宝贵的口罩送到湖北武汉、潮汕地区、珠三角等地的医院给医务人员使用,缓解口罩紧缺困难。后来疫情在世界各地爆发,实务平台又发动国内成员单位援助国外,从3月17日至4月7日,仅用20天的时间就筹集300多万只口罩,寄至近30个国家70多个成员单位支援抗疫。
一个成功的人除了胸怀宽阔、意志坚强外,还需要健壮的体魄。杨经纬为此强化锻炼,挑战自己。他连续3年参加徒步穿越戈壁活动。2017年10月25日,他首次在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沙漠中徒步穿越。尽管已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沙漠中难度远远超过想象。虽说是有组织,但实际上是个人行为,因各人的体力有差距,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茫茫沙漠前后空无一人。手机无信号,完全与外界隔绝,仅靠对讲机维持联络。脚磨起泡了,举步维艰,但他咬紧牙关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终于熬过炼狱般的4天,到达目的地。教练伸出大拇指,说:“你真棒!你是走完全程128公里为数不多的勇士!”
为《潮历》消得人憔悴
冬去春来,云卷云舒。
杨经纬说:“在国外走访潮团潮人的过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海外潮人对家乡的向往和思念,也亲眼目睹潮汕文化在传承中的缺失,老一辈华侨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记忆正在慢慢消退,而海外的‘潮二代’‘潮三代’对潮文化的了解几乎是空白。为此,我深刻感到宣传和弘扬潮汕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怎么才能让潮人更直接感受到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呢?杨经纬日思夜想。有一个念头一直在他脑海中孕育着:“制作一本涵盖潮汕特色文化家己人的日历。”
但他有顾虑,他深知要做好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的,犹豫了几年。转眼进入2019年,他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一年下来,又有多少乡亲离去?他心急如焚。他想,制作《潮历》,每年把博大精深的潮汕传统文化编入365页日历之中,既可查阅,又可收藏。他终于下定决心干起来。杨经纬沉浸在潮汕俗语的书海中,买来33本,潜心细读。从16000条俗语中挑选出6000多条,又从中挑选出1600条,再细选出600条,最后,像姑娘绣花似的精选400条。《潮历》编辑组的一位成员说:“《潮历》背后的工作量是巨大的,从词条的选择、插图的征集、包装设计的敲定、印刷厂商的沟通,再到发行面世,每一个环节,经纬兄都亲力亲为。他阅稿、选稿、改稿到深夜,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他夜以继日,吃住都在编辑室,夜夜工作到凌晨3点多才睡,早晨6点多又起身接着干。”
另一个编辑人员心疼地说:“有一次,他上卫生间好久没回来,我不放心去看个究竟,看到他竟然在粪坑边睡着了,惊醒后才发现尿湿了一裤子。”
杨经纬对一个词、一句话都反复斟酌、反复推敲、反复查阅资料。他说:“这是一本记载着潮人文化、潮商内涵的日历,要传子及孙的,一点也马虎不得!”
第一本潮历为了精益求精,几易其稿,甚至推倒重来,以致出版发行时间一拖再拖,最终到2020年1月才得以发行,错过了很多订单。
2021版《潮历》比2020版更出彩完善,更美轮美奂。我手里捧着它,打开封面,红头船乘风破浪扬帆待发,然后是大潮汕五市地图,接着是每页(每日)一句潮汕俗语。如“肚困胆就大”“人在内,名在外”“生意细细会发家”等;一幅幅美图蕴含着潮汕文化,四点金老厝、英歌舞、牛肉丸、雅姿娘、历史名人、乡村民宿、非遗文化、名胜古迹……《潮历》就是一本潮汕的百科全书,一年一本收藏起来,就是一个潮汕文化宝库。
2022版《潮历》,版面设计、内容体量更丰满抢眼,更清新俊逸,更隽永弥香。共有218位热心人参与编撰。日历封面把小公园、南生公司、进贤门、玄武山、揭阳楼、妈祖等潮汕特色景观浓缩于一页。最新鲜的是,每本潮历还配套一张“潮人卡”,只要扫二维码就可获取潮汕、潮团、潮商、潮人的信息。信息量多多,一卡通全球,可互通交流,洽谈生意。每天一句潮汕俗语、一张潮汕美图、一个潮汕民间故事,让海内外潮人看到《潮历》就好像回到魂牵绕萦的家乡,深刻体会到走遍世界,根在潮汕。《潮历》从2020年印刷7000本,到2021年印了20000本,仍供不应求。
北京潮商会执行会长周建轩连续3年亲临汕头《潮历》首发现场。他激奋地说:“《潮历》不仅是潮汕家己人的日历,更是一本向全球潮人族群宣传潮汕文化的载体,《潮历》里包含潮商特质的商业意识和生意经,是潮商经营的法宝。”
国际潮团总会执行主席陈幼南这样评价《潮历》:“现在海外华侨后裔对家乡不甚了解,《潮历》就是一本人情味浓浓的教科书,里面的家教智慧等内容对年轻一代有很好的教育作用。”
国际潮团总会执行秘书长林枫林说:“《潮历》编得好,集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海外人士可以从中了解潮汕文化和历史,记住乡愁,增强自豪感。”
深圳市潮汕商会会长郑汉明说:“《潮历》帮助我们很多在外的潮汕人了解潮汕文化,有归属感。”
深圳市潮汕文化研究会主席黄惠生对《潮历》高度赞赏,他说:“杨经纬是个心怀大爱很有意志力的人,他把传播潮汕文化当作己任,把潮汕当成自己的家,把潮汕人当作自己的家人,所以他能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投入所有精力!”
杨经纬更是噙着泪花说:“我觉得我做这件事太慢了,传播潮汕文化就是传承潮汕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