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之路
2022-04-06王沁鸥王镜宇刘阳岳冉冉
王沁鸥 王镜宇 刘阳 岳冉冉
2022年2月4日,农历大年初四,立春,奥运主火炬继2008年之后将在鸟巢再次燃起,北京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全球的目光将再次聚焦东方。
2015年7月31日,伴随着“北京”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口中念出,北京申冬奥代表团的成员们一跃而起,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運动会的举办权落户中国。
近7年时光倏忽而过,中国的奥运冰雪路,走得步履坚定。
回望来路,初心未泯。冀望未来,大道宽广。
北京标杆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还记得,2008年8月8日晚,他和同事们在库房里支了个电视,自己接了天线一起看奥运。五彩斑斓的焰火在鸟巢上空绚丽绽放,奥林匹克之火终于在古老的东方古国点燃。
2月4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大幕将在鸟巢拉开。
“我们每个人都还记得2008年夏天那个激情盛会。”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班卡说,“北京奥运会很成功,我相信冬奥会依然会展现出和2008年同样的高水平。”
世界对北京充满期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北京全力筹办冬奥会,工作出色,有目共睹,使我们可以真正‘一起向未来’,携手共创全世界冬季运动的光明未来。”
从夏奥到冬奥,伴随着14年的奥运之路,中国已然从奥林匹克运动的顺应者蜕变为引领者。
在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之时,走过100多年历程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正面临时代发展带来的挑战。在奥运举办成本不断攀升、滥用兴奋剂之风愈演愈烈、网络时代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热情下降的大背景下,国际奥委会围绕可持续发展、提高公信力和吸引青少年等主题推出了以改革为目标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重要指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既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思路不谋而合,又彰显出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对于奥林匹克运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自2015年底北京冬奥组委成立以来,沿着四个办奥理念的总原则、总方向,冬奥筹办工作稳步推进,成果有目共睹。2017年下半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新建竞赛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2017年12月,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正式亮相。2019年9月,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揭开面纱。2019年12月,北京至张家口高速铁路开通运营。2020年年末,冬奥会北京市8个竞赛场馆全部完工。2021年10月,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古奥林匹亚小镇的赫拉神庙前采集完成。2021年10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发布……
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说:“再过一个多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要开幕了。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这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我们将竭诚为世界奉献一届奥运盛会。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的过程中,“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贯穿始终,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所有竞赛场馆将100%使用绿色电力,践行可持续性原则;冬奥小城崇礼2019年5月退出贫困县行列,树立以冰雪产业促进区域发展典范;“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也落实到冬奥会筹办中,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坚持节约原则。
北京冬奥组委高效、有序、出色的筹备工作给巴赫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北京冬奥会筹备的进程中,他就多次盛赞“北京标准”。巴赫说:“北京筹备工作高效,在《奥林匹克2020议程》下尽可能节俭,同时传承奥林匹克精神、尊重运动员体验。因此,我们非常有信心北京将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树立新标杆。”
冰强雪壮
2017年,22岁的黑龙江姑娘倪悦名第一次站到了高山滑雪速度项目的起点上。在她脚下,是落差近千米的陡峭雪道。
虽然从10岁就开始滑雪,但倪悦名从未接受过滑降、超级大回转等高山滑雪速度项目的训练。这些项目赛道落差近千米,滑行速度超过时速百公里,并且运动员要在硬度颇高的冰状雪赛道上完成。受国内雪季短、雪道条件有限的限制,整个中国以前几乎都没有开展过这些项目的训练和比赛。
倪悦名的运动生涯转折,就始于2015年的那个夏夜。申冬奥成功的喜悦过后,中国冰雪的备赛压力随之而来。
虽然中国在冬奥参赛史上已取得过13枚金牌,短道速滑等王牌之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长期以来的“冰强雪弱”“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等问题,反映出中国冬季项目发展的结构性、地域性失衡。在北京冬奥会的109个小项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中国此前从未开展过,许多已开展项目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2022,成为中国冰雪人心中倒计默数的节点。他们把全项目参赛和取得历史最佳成绩作为征战目标,确定了“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战方略。
倪悦名记不得,自己看过多少次凌晨4点的阿尔卑斯山脉和云层上的日出。2017年,中国高山滑雪集训队组建速度组。面对这项高风险、高难度的挑战,倪悦名和队友主动请缨加入。为了能延长训练时长,队伍夏季远赴奥地利的冰川雪场,每天4点起床,顶着月光奔赴海拔3000多米的冰川刻苦训练。
“为的就是全项目参赛,为中国高山滑雪实现突破!”队员们说。
除了高山滑雪,中国队在雪车、雪橇、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等落后项目上也广选英才、恶补短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正当中国冰雪健儿阔步向前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袭,为备赛带来不确定性和巨大挑战。中国冰雪人克服重重困难,有的蛰伏国内潜心磨剑,有的辗转全球恶补短板。2021—2022赛季,当中国选手全面回归国际赛场,他们的表现令人惊喜。王牌之师短道速滑队在世界杯系列赛中保持强队水准;速度滑冰名将宁忠岩、高亭宇刷新个人最佳提前锁定奥运“门票”;在最新的花样滑冰双人滑世界排名中,隋文静、韩聪、彭程和金杨位居前列。雪上项目中,谷爱凌、蔡雪桐分别在各自项目中夺得世界杯年度总冠军,徐梦桃和孔凡钰收获多个分站赛冠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国参加的小项约占总数的一半。而根据新近公布的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单,中国运动员将参加北京冬奥会全部7个大项、15个分项的比赛,实现了全分项参赛,共获得104个小项194个席位的参赛资格。
这些選手中,年龄最小的是17岁的男子自由式滑雪选手何金博和女子跳台滑雪的彭清玥。两人均通过跨界跨项进入雪上项目,均在2018年第一次踩上雪板。中国代表团中,有131名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奥会,占比高达74.43%。运动员平均年龄仅25.2岁,来自全国各地,17岁的彭清玥就是在云南出生的“热带姑娘”。
年轻的面孔为中国冰雪带来了蓬勃的朝气。谷爱凌、苏翊鸣成为新一代青年偶像,为以往少人关注的雪上项目增添了热度。18岁的谷爱凌更是凭着靓丽的外形、优异的学习成绩,以及乐观开朗的性格频频“出圈”。“无论你的起点在哪里,你可以改变世界”。金句频出的她也为无数年轻人带去了鼓舞和激励。
从冰强雪弱到冰强雪壮,中国冰雪的冬奥战队,已集结完毕。
共享芬芳
来自北京的糕点师张嘉豪也有一个冬奥梦想。17岁初识滑雪,26岁“高龄”决定独立全球参赛,冲击冬奥参赛资格。在南美大陆,为了在回暖的天气下寻找能训练的雪场,他曾独自驾车“追雪”,自己当自己的厨师、司机、体能教练……虽然最终没能跻身冬奥会,但他说:“重要的是,这个目标能激励我有这么强大的动力,能带我走这么远的路,这就是我理解的奥运精神。”
张嘉豪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还有无数这样的冰雪种子已经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全民的冰雪热情,也让普通人从冰雪运动和产业的发展中受益。
时间回到近八年前。2014年2月应邀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习近平主席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在中国,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预计可以带动两三亿人参与,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2015年1月,习近平主席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时说:“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中国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这将是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巨大贡献。”
在北京申办冬奥会过程中,中国正式向国际社会作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几年来,大众冰雪运动已热遍大江南北。
在河北省遵化市山里各庄村,村里受到即将办奥的鼓舞,在村里的遗留尾矿里改造出了一座小型滑雪场,曾经闭塞的乡村与冬奥同频,冰雪运动给村里人的业余生活增添了更多亮色。在少雪的南宁,热爱花样滑冰的孩子们在2021年度冰纷盛宴上翩翩起舞。从到北方城市寻访高水平教练,到能在家门口的冰场上表演,一名小运动员的母亲说:“我们用行动告诉大家,南方的孩子也能实现冰雪梦想。”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大众冰雪部部长罗军介绍,北京申冬奥成功之后,中国努力克服南北气候差异明显、冰雪资源分布不均、设施服务尚不完善等不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和“四季拓展”战略,创新扩大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建立冰雪运动普及推广体系,打破了冰雪运动时空局限,让冰雪运动的参与人群从小众走向全民,参与空间从地区走向全国,参与时间从冬季变为全年。
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盛赞:“冰雪运动将因此在北京冬奥会前后成为全球的体育运动。”
6年多筹办之路,成果全民共享。今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北京冬奥会尚未揭幕,已在经济、社会、文化、区域发展等多方面留下宝贵遗产。
伫立在鸟巢附近的国家速滑馆,以其极具流动感的外形被形象地称为“冰丝带”。作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这座场馆从设计之初便将赛后利用纳入规划。
“冬奥赛后,‘冰丝带’将着力打造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冰雪运动中心,成为人民群众体验冬季美好生活的新地标。‘冰丝带’近1.2万平方米的亚洲最大全冰面,未来将成为市民百姓的冰上乐园。”负责“冰丝带”投资运营的北京国资公司董事长岳鹏说,“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奥运场馆运行秉持的理念。”
“场馆在赛后怎么让老百姓还用得上,场馆也能持久运营下去,不能赛后才开始想,要从规划之初就想。”刘兴华说。
刘兴华也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工作,是名副其实的“双奥”工作者。2008年夏天的一个瞬间,他萌生了想为奥运干到退休的想法。他说,奥运为中国社会与民众留下的遗产,就像种下的苗,不只是为了这一季的绽放,而是为了留下长久的芬芳。
在冬奥盛会即将开幕之际,巴赫说:“中国实现了超过三亿人从事冰雪运动目标,这是前所未见的伟大成就,将成为本届冬奥会向中国人民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的重大贡献,也将从此开启全球冰雪运动的新时代。”
自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战思维卷土重来,局部冲突此起彼伏,新冠疫情更是让世界经济步履蹒跚。
困局之中,五环旗下的聚会如隧道尽头的一束光。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如期开幕,这将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将为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们提供他们日思夜想的交流与竞技的舞台,也将促进全世界的和平与友谊,重塑疫情之下国际社会的信心。
迢迢冬奥路,殷殷体育情。让我们共同期待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盛会,见证奥林匹克运动与古老东方文明的再度融合,祝福全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举办又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在建设体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写下新的华章。
责任编辑/董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