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

2022-04-12黄涌芮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乡村茶园

黄涌芮

摘 要: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既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需要资金、人力、信息等多种资源的协调与配合,才能提升项目效率。基于对相关项目发展案例的分析,对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现实情况指出一体化模式构建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1-0121-03

引言

茶产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茶产业的发展对于助力乡村振兴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升级,“生态”“有机”等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茶园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凭借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生态茶园逐渐繁荣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而生态茶园一般依托于乡村地区或者自然景观所在地,一些生态茶园开始与乡村旅游相融合,致力于打造一体化发展模式。生态茶园与乡村旅游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二者的一体化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带动乡村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进行分析,得出相关对策,以期为一体化模式构建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生态茶园的优势

生态茶园的发展实践表明,其在多个方面均存在优势。一是区位优势。不同地区的生态茶园表现出不同的区位优势,例如江西某茶园位于地势平缓地区,土层较为深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茶树生长[1]。福建某茶园基层土质为红土壤,土质较为松软,矿质营养比较丰富,利于发展生态茶园。二是环境优势。生态茶园的绿化率比较高,一般四季均有景观,周边气候宜人。茶园周边的水质很好,污染源较少,具有生态环境优势。三是文化优势。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生态茶园的发展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生态茶园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契合生态有机理念,与现代人的消费趋势相符合,因此也有利于茶文化的演变与创新发展。总之,生态茶园的诸多优势是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二、乡村旅游的需求与趋势

乡村旅游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依托生态和自然环境,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旅游方式。从需求来分析,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乡村旅游可以满足人们逃离城市、追求慢节奏的生活需求,也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2020年受疫情影響,1—8月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为12亿人,总人数仍然不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注重因素排名第一位的是舒适的自然环境[2],这与乡村旅游自身的特点相符。从趋势来看,乡村旅游在现有发展基础上,配套设施、主题设计、交通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和创新,并且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改变。此外,乡村旅游与其他自然景观结合的发展方式将成为趋势,例如乡村旅游+生态茶园模式。

三、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的生态茶园依托自身优势,着力打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一体化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本文主要阐述三种比较典型的发展形式。一是以茶为媒介,打造旅游新项目。福建奇峰生态茶园以茶园自然景观为依托,建设爱情天梯、爱情火车、挑战门等旅游景点,还有部分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这是一体化发展中比较典型的发展形式。二是打造高标准园林式生态旅游休闲茶园。宁波五峰俞氏茶业有限公司以望海茶为金字招牌,致力于打造较高标准的园林式生态旅游休闲茶园,并进行了整体规划和项目推进。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茶园内风景雅致,别具匠心,是休闲旅游的不二选择。三是“旅游+茶文化”发展形式。广东清远英西峰林德高信茶园以茶文化为核心要素,注重旅游有机概念的传播,着重打造集茶园亲子游、茶文化体验、茶园游览观光、茶园研学、茶园拓展训练等茶文化项目于一体的发展形式。

四、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目标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总要求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近年来,很多乡村地区以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生态茶园的发展更是为茶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的目标,与生态茶园依托的自然景观具有相通之处,因此二者的一体化发展前景可观。

2.“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绿色发展的表述。“十四五”规划第十一篇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划中对于生态安全、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改善、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均做出了具体安排。这些表述与安排为生态茶园与乡村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传统旅游模式中存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情况,在与生态茶园一体化发展中,恰好可以融合生态保护、追求绿色发展的理念,因此二者的一体化模式构建具有必然性。另外,“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绿色发展的表述,也为生态茶园与乡村旅游的一体化模式构建指引了正确方向。

3.居民消费理念的升级。一方面,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绿色消费”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例如节能家电、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等。这不仅说明绿色消费理念已深入人心,也说明生态环境效益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自然景观成为人们向往的旅行地。告别拥挤的人群,寻找贴近自然的旅游方式受到居民追捧,因而乡村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消费理念的升级为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居民可以在体验采茶过程、品味茶文化的过程中,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身心愉悦。而二者的一体化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

4.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80%;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8%。不仅如此,乡村在住宿、餐饮等多个方面的设施也逐渐完善,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条件。由此可见,乡村基础设施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为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二)挑战

1.资源整合存在一定的难度。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體化模式构建过程中,必然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阻力。首先,资金问题普遍存在。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项目开发和资源整合,原有茶园和乡村旅游的收益不足以支撑后续项目开发,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则会影响一体化模式构建的效率。其次,时间成本比较高。虽然现阶段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已经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但是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单纯复制相关模式不利于一体化的发展,所以相应资源的整合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成本。

2.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协调机制需要完善。从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实践来看,一方面,一体化模式构建理念需要协调。一体化模式构建中需要具备统一的构建理念,同时理念要具备科学性和创新性。如果生态茶园管理人员与乡村旅游管理人员的一体化发展理念不一致,则会影响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降低项目推进效率。另一方面,沟通机制需要进一步优化。在一体化模式构建初期,由于生态茶园与乡村旅游之前分属不同的企业或者机构管理,所以沟通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前期沟通成本会增加。即使在生态茶园基础上开发的旅游项目,也需要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而不断完善沟通机制。

3.生态茶园自身存在问题。我国一些地区虽然以茶产业为主导产业,但是种植品种并非生态有机茶,需要进行换种改植才能满足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要求,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等资源,茶园改造成本比较高。茶园管理方面,还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不够精细化等问题,管理理念也缺乏创新,导致茶产品产量低,品质也有待提升。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将成为一体化模式构建的阻碍,也不利于生态茶园本身经济效益的增长。

4.从业人口流失问题。农村人口空心化一直是农村地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即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较多,农村仅剩下老人和小孩。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不仅不利于茶叶的种植加工,也不利于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需要大量如经济管理、旅游管理、茶产业等专业性人才,这些人才都是目前农村地区需要的。人才的匮乏将降低一体化模式构建的效率,影响相关项目的进度,也不利于项目效益的获得。

五、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对策

(一)大力整合资源,推进一体化模式效率最优化

合理的资源整合是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基础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是战略目标整合。在一体化模式构建之前,生态茶园一般主打“生态、有机”等概念,乡村旅游一般以乡村文化、自然风光为主题,所以需要将发展理念和战略发展目标进行整合,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茶园+乡村”一体化模式进程。二是信息资源整合。一体化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将多方信息汇总,实现信息共享,可以通过搭建信息平台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便于信息查询和存储。三是人力资源整合。在生态茶园与乡村旅游的各自发展中,相应岗位都配备了人力资源,一体化模式构建中,需要将一些岗位进行整合,避免人力资源浪费。这样也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充足,从而更好地推进相关项目。

(二)构建科学的协调机制

一是完善制度,明确职责。在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整体项目的管理,制度中要明确各个参与主体的职责,避免在遇到问题时相互推诿。二是保证沟通渠道畅通。项目推进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协调与沟通等事宜,遇到问题可及时与管理人员或者上级部门沟通,尽快解决问题,保证项目进度。三是通过实践提升协调效率。协调机制的构建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与磨合,在项目构建过程中,通过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协调机制,有利于协调效率的提升。对于生态“茶园+乡村”旅游项目的参与主体来说,科学的协调机制是项目有序推进的保障。

(三)加强茶园改造与管理,构建特色一体化模式

一是对于需要换种改植的茶园要及时改造,以适应项目要求。对于一些经济效益较低的茶园,可以选择改植生态茶、有机茶等品种,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对于分散种植的茶园,要进行整合以扩大规模,从而为一体化模式构建做好准备。二是加强对茶园的精细化管理。淘汰粗放型的管理模式是明智选择,精细化管理是生态茶园的管理人员应当注重的内容,并由此延伸出来乡村旅游的分支,即在生态茶园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例如开发茶文化乡村旅游线路。三是构建特色一体化模式。茶园经过改造后,可以探索构建采茶、制茶、茶艺表演、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旅游体验模式[3],突出特色主题,发挥特色优势。

(四)多措并举,为一体化模式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

一是推动人才下沉到基层乡村服务。地方政府应当出台相关建议与措施,推动人才下沉,为乡村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特别是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推进中急需的旅游和经济管理类人才。二是推动乡村人才培育机制的创新。对现有的生态茶园和乡村旅游从业者进行培训,借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育机制,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培育机制。同时,一体化模式构建中,需要现有从业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才能有效提升项目效率,所以现有从业人员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意识也需要不断提升。三是推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在原有人才引进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创新,例如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构建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另外,还可以通过专家型人才定期到乡村指导的方式,传授一体化模式构建中所需专业知识,并帮助本土人员深入学习专业技能。

结语

生态茶园的发展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积极影响。人们对于生态、有机、自然等理念的追求也为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来看,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重要发展趋势,也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方式。但是二者一体化发展模式并不成熟,虽然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探索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但是全面推广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经过深入分析,得出生态“茶园+乡村”旅游一体化模式构建对策,认为主要应当从资源整合入手,发挥协调机制的联动作用,通过构建特色一体化发展模式和多元化人才支撑体系,稳步推进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胡志鹏.生态茶园助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探讨[J].现代园艺,2019,(3):42-43.

[2]  2020年中国乡村旅游消费者看重舒适的自然环境的占比为65.50%[EB/OL].搜狐网,2021-03-24.

[3]  廖崇虹.都匀毛尖“茶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3):82-84.

[责任编辑 马 学]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乡村茶园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供电企业调控运行岗位培训研究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