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教学培育路径研究

2022-04-12张岚馨

成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

摘 要:政治认同素养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育人本质,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分析政治认同的内涵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我们分析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从而影响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形成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 政治认同 教学培育路径

1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

1.1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

政治认同是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实践中所产生的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可和支持,是由心理到行为的演变过程,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行为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表现为其所属社会成员在情感上认可与接受该组织的政治权力,在行为上服从和拥护该组织的政治权力。

在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素养被明确定义为:“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也是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对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把握成长成材的正确航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确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

1.2 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机制

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机制,是指政治认同素养的内部结构要素与素养形成过程中受到的主客观影响因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一般而言,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机制包括内部形成机制和外部形成机制,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内部形成机制也可以叫做要素过程机制,指的是政治认知、政治情感以及政治行为的有机统一,而外部形成机制是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

1.2.1 要素过程机制

政治认同形成的要素过程机制是以政治认知为出发点,逐步形成政治情感,然后过渡到政治行为的连续深化过程。

政治认知是指认知主体获取、处理和利用与政治系统有关的信息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认知主体对政治制度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过程。政治认知是政治心理认同的起点,只有拥有正确的政治认知,才能被内化为正确的政治情感,并最终在政治判断中表露为积极正向的政治行为。高中生政治认知的形成是一个在学习、感知和实践中逐渐获得理性的认识和评价的过程,换句话说,这个过程不是一蹴即至的,而是通过政治学习和政治实践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政治认知。

政治情感是受政治认同对象影响的政治认同的主观情感体验。高中生的政治情感主要表现为其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制度和政治现象的喜恶感,这种情感体验会随着不断深入参与和接触政治生活而得到持续的增强,由此产生的驱动力也会对个人的价值观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高中生正处于情绪情感极为丰富的时期,富有激情活力和蓬勃生机,不管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趋近于成熟,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由于受自身经验的限制,又存在着相当程度的依赖性和不稳定性,容易受到政治思想、政治现象和舆论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正确引导高中生的政治情感,积极的政治情感表现为对国家,民族和政党的热爱,这有利于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

政治行为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特定的政治制度产生政治情感,同时根据政治规范的要求自觉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政治行为是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外化的结果,但如果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不能有效地外化为政治行为,即使具备足够的政治认知和积极的政治情感也只会停留在意识层面,不能被视为政治认同的最终形成。只有把政治主体内在的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转化为明确外显的现实行为,达到个体主观意志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才意味着政治认同的形成。高中生正是在充满活力、热情好学、对一切充满求知欲的年龄,增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社会实踐活动中对其进行培育,有利于高中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增强其政治参与的能力。

政治认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相互影响,形成有机统一的作用机制。在这些要素中,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内在依据,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情感基础,政治行为是政治认同的具体表达。因此,要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必须要注重其要素结构的内部协调,确保各个要素的同向协调发展。

1.2.2 环境影响机制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总是与他人、与环境有着紧密而复杂的关系。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主要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首先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又是终身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一环。家庭环境对儿童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持久深远的,因此要塑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注重良善家风的传承。我们在强调家庭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的同时,也无法忽视学校对其思想和人格的影响。尤其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肩负着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使命,不管是课堂的显性教育还是学校的隐性教育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国情教育、民主政治教育等,学生能够明白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我国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其政治认同。同样的,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呼唤着更加优质的精神生活。多彩的文化产品在拓宽人们眼界的同时也令人眼花缭乱,这就要求人们提高文化鉴别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对思想的侵蚀,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念,做出正确的价值表态。

2 新时代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教学培育的现实困境

培养高中生政治认同的主要渠道无疑是思想政治课程,虽然高中生的政治认同也可能通过其他渠道形成,但通过其他渠道形成的政治认同大多是不成体系的、零碎的、反复不定的。而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并使其思想道德品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理论上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进而在情感上认同我国的政治文化体系,继而在行为上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来看,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忽视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灌输,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远离生活情境的现象,对于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无法产生有利影响。因此,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编排以及教学方法的选取等教学的关键环节入手,审视当前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教学培育的现实困境。E1997AB0-6DE4-4188-9019-28A49CC4CB3A

2.1 教学目标三维分化且表述不明晰

教学目标是师生对教学活动所能够达到的效果的共同期望,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基础。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要着眼学情,而且还要整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内容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通过学习思想政治课要能够具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其中,政治认同素养综合体现为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然而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设计由于存在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维分化、政治认同素养缺失以及表达不明晰等问题,削弱了其在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指导作用的发挥。

2.2 教学内容零散且远离生活情境

教学内容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生交互的基础和平台,承载着思想政治学科的思想观点和育人素材。教学内容的选取不仅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还应尊重学生的主观立场,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情况,设置生动的教学方式,选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才能使学生沉浸于课堂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觉思考。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政治行为表现,并且提倡借助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品格,然而当前政治认同的教学内容零散且远离生活情境,对于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无法产生有利影响。

2.3 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师生相互沟通的重要中介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也直接关系到预设教学效果的实现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灵活的和具有启发性的方式,并且要依据学科特点和特定的教学目标,作出有针对性的选择。政治认同强调学生的心理认同和自我内化,要求教学方法的选取和实施要能够激发学生正向的政治情感,从而引导其进行理性的政治判断。然而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仍存在部分教师惯于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现象,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以课堂“划重点”,课后“背重点”为主,紧抓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学生的理论吸收和情感养成,缺乏针对性和启发性。

3 新时代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教学培育的路径构建

3.1 用政治认同素养整合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的是课程中一定内容教学的价值,是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只有设定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将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纳入教学目标之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提高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促进核心素养指导下高中生政治认同培育相关要求的目标落实,必须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结合起来,从目标架构、具体表达等不同层面提出要求。

3.2 整合教学内容促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相区分的一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深度学习不仅要求浅层次的基础认知,更强调知识的整合、理解、建构与迁移。首先,从目标层面来说,深度学习与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发展相契合,都强调学习过程的价值构建以及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的转移和应用。其次,从内容层面来说,深度学习注重内容的整合、框架的建构以及理论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产生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因此,有必要根据深度学习的内容要求,将教材内容作为载体,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逻辑梳理和对教材内容与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来实现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3.3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活动课堂

3.3.1 议题主导:增强学生政治认知

本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亮点就是对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塑造,而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就在于中心议题的设置。中心议题的设置应包括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并显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一方面,议题式教学体现了建设活动型课程的要求。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围绕中心议题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延伸与引用观点,从而拓展自身政治认知。另一方面,议题式教学的设计满足对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需要。在围绕议题开展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经历由辩证思维主导的辨析过程,在问题的驱动下辨别是非、分析利弊,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巩固政治认同。

3.3.2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政治情感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一种通过情境模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情感上能够产生共鸣而创设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虚拟情境或参与式情境。情境创设的综合教学模式是区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情境式教学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案例为载体,强调要把激发学生的情感作为情境创设的起点,并以学生正向政治情感和内心体悟的自发生成作为方法应用的目的。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既契合了政治认同的内在要求,又顺应了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形成过程。

3.3.3 实践教学:强化学生政治行为

实践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展开的有目的、有計划的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和调查使学生深入感受现实政治生活的教学方法。脱离实践的教学是空洞的,在实践中学生能获得最真实的情境和最生动的素材。实践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运用在课堂中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学科逻辑思维,在与真实政治生活的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本质理解,进而内化升华为对其价值的认同,继而促使学生积极政治情感的自主生成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实现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同与践行,因而是思政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拓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韩震,朱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6] 成尚荣.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J].人民教育,2015(07).

[7] 韩震.思想政治课程发展趋势展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03).

[8] 王宏.学科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浅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6).

[9] 李勤.政治认同教育:思想政治课的应有担当[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1).

作者简介:

张岚馨:(1998.08—),女,汉族,福建宁德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1997AB0-6DE4-4188-9019-28A49CC4CB3A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课政治认同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策略研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浅论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