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
2022-04-12舒曼
舒曼
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咨询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学生及家长意识到,心理咨询不应局限于心理疾病的防治,不应只为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心理咨询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对于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来说,遭受心理困扰难以避免,促进心灵的成长是我们一生的任务。既然心理困扰人人都有,那么解决困扰的途径应该全面普及。但目前要找一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教师既要帮助全体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要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化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科学文化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相互促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的技能,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从理念和方法上不断进行训练。
一是从理念上,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要懂得照顾好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更好的状态,既可给学生传递更多正能量,同时又要让学生从中获得心灵的感悟。
其次,教师要重视师生关系。有一句俗话:有关系就是没关系,没关系就是有关系。记得2008年,我在汶川做心理援助的时候,就是和灾民聊天、拉家常,甚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人家信任我们了,辅导就自然而然进行得很顺利。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就要放下教师的角色,和学生打成一片。从心理角度来说,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会激发早年创伤的感受,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形成较好的支持系统。
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师,就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当我们深刻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后,就能迅速得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如安慰一个哭泣的学生,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吧,想哭就哭吧”。
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现有的状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心理系统,一旦打破就会失序或心理失衡。比如一个做事很谨慎性格内向的人,当咨询师建议他要外向些,这会让他陷入更为焦灼的状态。聪明的咨询师会很欣赏他的谨慎及内向,并处处表现出好奇和欣赏,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尊重。这体现在所有的教学情景中,比如教师与学生聊天时可以共同探讨,你之前也焦虑,为何成绩还不错?用他自己现在拥有的状态来进行交流,既是对学生的尊重,也可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自身的优势。
最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是一种共情。有人用嘴说话,有人用心说话,有人用身体说话。用嘴是讲道理,用心是共情,用身体是影响力!教师可以试着在与学生谈话时,学会清空自己的状态,将自己的呼吸调整到与学生一致,与对方的情绪产生共振。对方无论是悲伤,还是失望,我们都能准确地感受到。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反复训练,增强对学生情绪的感受力,以提升聆听及共情的能力。
二是教师要掌握最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
当然,任何技术都应建立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克服“只见问题不见人”“只见技术不见人”的两种偏向。教师要承认任何学生都是有价值和尊严的,具体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就是关心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假如,一位教师说:“看,我已把他的心病治好了!”而另一位教师说:“他比以前更懂得如何接纳痛苦,我从来没有见过他这么自信过!”第二个教师更接近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的目标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首先是要有正向激发的技术。教师要学会正向激发学生内在的能量。我讲两个小例子,一个是我2008年在汶川期间做心理援助,当时是8月份,我在安昌镇,现在的北川新址,我负责信息统计工作。我和另一个小伙伴,在每个帐篷发展了一个心理保健员,每天向我们汇报情况。他们由求助者,变成助人者,比以前更加积极和正向。当然,正向激发还可以通过赞美与欣赏。前几天我做了一个个案,来访者刚参加工作,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就问他,在房间里是怎么过的?他说玩扑克牌,我就很好奇,一个人怎么玩?他说他在练习记忆力,一副完整的牌,打散后,不到2分钟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我真的感到很钦佩,就请教他:“你这个是怎么做到的?”他就教了我一些技巧,半个小时,与其说是我帮助他,不如说是他帮助了我,这就是助人自助的正向激发技术。
其次,使用小步进展技术。教师可能发现有些学生的问题解决并不容易立即实现,如同爬楼梯一般,优先启动哪一项工作才能激发更多的资源?优先观会给予我们突破的契机。一小步从技术上来讲,就是量尺问句,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技巧。量尺问句不但看起来很简单(因为连儿童都喜欢打分数),还可以通过这样的问句,将抽象概念转为具体化的问句。
例如,我们的学生很焦虑,若不使用一小步的技术,我们可能只能说:“怎么了?这么焦虑,好像心情不太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吗?”但若是使用这个技术,我们便能这样问:“现在有一把尺子,它的刻度是1~10分,越往10分代表你的心情越好,你会给现在的自己打几分?” 无论他回答几分,我们总有机会打破僵局。这个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澄清状态,看到希望和信心,同时也具有自我觉察、理清的功能。
再次是使用建构技术。人的潜力是无穷大的,人的潜力被压抑、限制了。教师要善于在对话中,借助提问引导和支持来访者去主动建构,发现过去的正向资源,探讨未来的积极信心,开启新的生成过程,创造出不一样的未来,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无缘无故被人骂了,如果认为那个人是混蛋,必忿忿然;如果知道那个人是个智力障碍者,同情心也许就油然而生了。
正所谓,“想开了就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由一个想法启发另一个想法,生成新的想法,新的想法启发下一个想法,又形成更多新的想法。心理健康的学生大多有一种逆向思考的能力,即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困难背后的正向意義与价值,从而产生良好的效应。比如95分可以等于100分减5分,也可以等于90分加5分,如果我们关注失去的5分,为什么没有考到满分,那么就会产生沮丧失望的心理,如果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是90分,而是考到95分,那5分是怎么来的?”就会找到信心和希望。◆
(作者系心理学博士,教授,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督导师,江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