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

2022-04-12冯丽娟

商业文化 2022年5期
关键词:植被工程项目公路

冯丽娟

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公路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当前,随着大众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提升,有必要做好生态公路建设工作。

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不得已会对自然产生破坏,进而导致环境问题。鉴于此,做好生态公路建设对提升我国环境质量和促进我国生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公路建设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破坏愈发严重,由此,我国的很多学者都提出通过建设生态公路的方式来平衡公路建设和生态发展之间的关系。

所谓的生态公路建设,理论上主要采用了国内外的生态学理论,通过发展公路的生态学来将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基于此,在建设公路的过程中,必须秉承生态法则,力求公路和周围的景观相协调。

生态公路考虑到每个学者的研究重点和方向都不同,所以会对生态公路产生的内涵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但是生态公路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确保人与自然的互相协调。

案例概况

本文中提及的公路,位于我国湖南省某地的公路,该公路属于城市主干线中的重要路段,公路路段全長20.29千米,是该地区连接南北的大动脉道路。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产生的影响

1.对区域内植被产生的影响

结合湿地案例可知,在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建设区域内植被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会降低沿线区域自然植被和种植植被的面积;第二,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临时工程项目会对地表自然植被产生影响。在本工程项目中,由于公路自然植被群落结构种类繁多,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区构成,由于常绿阔叶林的生长能力顽强,所以在具体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基本不会对区域内植被产生大的破坏,但是由于施工的过程中会对地表产生破坏,进而会对地表一些灌木丛产生不可逆的破坏。综合来看,公路工程项目对区域植被产生的破坏是比较小的。

2.对区域内动物资源产生的影响

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动物资源产生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对于生活在保护区域内一些动物来说,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灯光、粉尘等都会对区域内的鸟类动物和哺乳类动物产生影响。举例来说,施工产生的噪声会对部分对声音非常敏感的动物产生惊吓,也会限制动物和活动范围。很多动物为了生存,不得已迁徙到其他区域,当脱离原本的生存区域后,其生存能力也会有所下降。此外,还存在很多动物在迁徙的过程中穿越交通干线被运输车辆撞死的情况,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可知,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每年至少有近千只动物死于穿越交通干线。综合来看,在本案例中,主要是对栖息在公路两侧森林中的动物影响较大。

3.对区域内的珍稀动物产生的影响分析

结合上文可知,在本区域内主要存在的一定数量的珍稀野生动物,主要栖息在保护区域内以下地区:①公路两侧边缘10公里以内的核心区域。②野生动物集中觅食区域距离在其栖息区域的2公里以内,该区域曾经种植过大量花生并拥有一定数目的鱼塘。综合来看,该公路工程项目规划不会涉及对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4.生态系统构成影响分析

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土地利用率和覆盖率的变化,在公路项目建设之前,原来的土地资源直接由林业用地变成了的建设用地,同时也对地表植被产生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对生态系统构成产生的影响毕竟有限,破坏的植被也不会导致生态系统被完全破坏。

5.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分析

结合区域的实际案例可知,生态稳定性主要是人工模式对生态产生影响的衡量,影响生态稳定性的核心因素不仅包括遭受干扰后的生物数量以及种群数量,同时也包括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程度。在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受到施工因素的影响,对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基于此,在建设公路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各类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控制,尤其是要控制施工过程中对土壤的破坏,尽量减少水土流失的概率。

为了尽量降低工程公路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一定要先从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入手,相关单位需要结合区域植被的净生产力来衡量如何提升被破坏植物的净生产力,如果植被的生产力较好,则后期区域生态的恢复率也就越高,生态稳定性也就越强。

鉴于此,可以分别从公路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建设阶段以及竣工阶段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设计阶段的生态公路建设措施

在设计公路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如果需要穿越生态保护区域,可以尽量选择用高架桥梁的方式,并科学布置桥洞的位置,在不影响公路的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直线穿越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穿越森林的路径最短。

此外,在正式进入施工之前,相关的施工单位一定要提前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作出以下要求:①严禁将施工所需的材料堆积在保护区内,必须搭建专门的材料堆放场所,并对施工范围进行控制,以此来保护公路两侧的自然生态环境。②需要做好公路穿越区域的绿化设计工作,在对路段进行绿化的过程中,应该挑选一些符合当地气候和种植条件的植物,力求公路景观和湿地环境的协调有序。

施工阶段的生态公路建设措施

施工阶段的生态公路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公路建设质量。基于此,可以从宣传、监督以及运输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从宣传层面,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施工宣传工作,只有施工人员具有生态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公路建设。同时,也要求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我国的动物保护法律规定以及自然保护区法律规定。

从监督层面,建设单位一定要做好湿地保护区路段的设计审查工作,根据我国湿地保护区的要求可知,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取土和扬尘,如需使用混凝土材料,需要专门设置相应的预制搅拌场等临时场地。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根据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要求制定施工方案。以施工材料运输为例,要求运输施工材料的车辆必须加盖篷布,避免材料洒落。针对施工噪声较大的机械设备,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机械设备,并严格规定作业时间,要避免夜间施工。针对施工废水,一定要修建集中的沉淀池來处理和收集施工废水,严禁施工废水进入保护区内。

竣工期间的生态公路建设措施

在公路工程项目竣工资后,一定要采取相关措施来恢复被破坏的地表植被,通过提升绿化量来恢复区域生态。除此之外,还要重点强化对架空桥梁的运营管理,重点针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管理,并要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是。在进入湿地后,还要设置相应的“禁止鸣笛”标志,避免车辆鸣笛产生的噪音对周围动物产生滋扰。同时,在公路通车后需要对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观察,并分析生态公路建设对区域环境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必然要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鉴于此,相关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公路施工阶段和竣工后需要定期对生态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和跟踪,尤其是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要避免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动物产生影响。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保护生态的同时确保公路的安全性。

(衡东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参考文献:

[1]王玮.廊道式工程建设对沿线地区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1(07):9-10.

[2]历胤男,刘超,李辉.景观优势度值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1,44(04):82-84+6.

[3]姚秀冬,蓝雄彬.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1(13):133-134+136.

[4]杨梦柔,拜亚南,王晓路,陈团结.海南省绿色公路规划设计阶段评价体系研究[J].公路,2021,66(07):170-176.

[5]林玉英,李宝银,邱荣祖,林金国,伍世代.道路网络生态干扰测度指数的改进及其空间分异特征——以闽江上游为例[J].地理科学,2021,41(06):951-959.

猜你喜欢

植被工程项目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公路自行车:追风赤子心
党建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的深度融合途径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中国十大壮美公路(一)
对生活地区植被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