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理论发展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2022-04-12瞿培林

商业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管理学阶段理论

瞿培林

本文把管理学的理论形成区分为传统管理阶段、理论确立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和后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阐述了管理理论的发展路径,同时对以往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总结,说明了管理学在概念演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此外,本文对目前管理学研究中经常涉及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它们不尽相同,又互为补充,力图使读者能够对管理学研究方法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研究管理学理论的学者及相关的学术成果均迅猛增加,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于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成功管理的关键是能够有效地理解和应用现代管理原则和技术,管理者必须对过去和现在的模型、理论和流程有深入的了解,以便有效地进行管理。

传统管理阶段

从人类社会出现到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的管理活动经历了从潜意识到萌芽的转变。公元前400年左右,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Σωκρ?τη?)将管理定义为一种与技术知识和经验分开的技能,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Πλατ?ν)也认可管理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潜意识阶段主要是人类根据先前所积累的经验来应对生活和生产,而萌芽阶段则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大发展,人类开始将关注目光转向管理,旨在为组织的管理提供合理和科学的基础,以更好地处理机器机械的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管理的开端源于工业革命,当时人们聚集在一起在工厂工作,工业化导致企业产生了对所有工作活动进行有效规划、组织、影响和控制的需求。亚当·斯密(Adam Smith)、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等是该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理论,认为分工有助于提高工人的效率,从而促进机器的改进和社会生产的进步。

理论确立阶段

20世纪初,许多企业正处于扩张时期,资金充足,而劳动力却供不应求,管理者开始寻找提高效率的方法,管理学科的研究从以往的经验研究走向科学系统研究,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企业架构、企业职能等方面上。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主要研究影响工厂管理效率的因素,提出了“将以往经验方法转变为科学方法”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提高生产力的方法为中心,追求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的关注对象则是整个组织,将组织视为整体实体,并认为职能划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性,任何管理者的基本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在法约尔的制度下,指挥职能通过一系列协调和控制高效运作。马克斯·韦伯(Max Weber)与前两位学者不同,他将研究重心放在企业架构变革这一部分,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构建成熟有效的管理组织体系,即一套组织管理的结构程序和指导方针。

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增加,现代管理理论也越来越丰富,各理论互为补充,且产生了多个学派,各学派的争论促进了管理学研究的发展。曾在哈佛大学专事工业研究的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也是这个阶段的早期代表人物,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试图将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将组织定义为一个辨别与协调的个人活动或力量的系统,提出了权威接受论。路德·古利特(Ruud Gullit)增加了控制范围的概念,认为一个组织不应将不同的活动合并在一个机构中, 古利特的研究成果在部门化领域做出重大贡献。决策理论大师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在《行政行为(Administrative Behavior)》一书中强调了有效性为和理论行为之间的区别,主张采用基于决策过程的系统管理,提出了关于理性的两个基本定义:有限理性和程序理性。20世纪50年代后期,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Mc Gregor)提出了X理論和Y理论,强调了理解动机与人性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埃尔伍德·斯潘塞·伯法(Elwood Spencer Buffa)是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该学派研究重点在于实现管理成本的最小化。该阶段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弗里蒙特·卡斯特(Fremont E. Kast),他所撰写的《系统理论与管理(Systems Theory and Management)》这本书在管理学研究领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学者,例如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和埃里克·布林约尔夫森(Erik Brynjolfsson)等人。20世纪70年代,市场波动增大,企业经营风险持续增加,促使研究者逐步将研究重点转向战略管理,将目光投向组织外部,根据所预见的外部环境变化来制定组织行动计划,以应对当时的企业管理风险。Hofer和Schendel将战略定义为组织提供方向的一种手段,使其能够在应对环境中机遇和威胁的同时实现其目标。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在《组织结构(The Structuring of Organizations)》一书中将战略定义为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中介力量。知识管理是该阶段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理论根基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和软件工程等多个不同的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期,学者开始关注组织文化,寻找方法来定义战略文化,麦肯锡(Mckinsey)7S模型为观察企业文化提供了框架。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有很多大企业开始收购其他小企业,不久后,日本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可以看到,未来企业管理研究领域将不断出现新变革,学者们也将持续开拓新研究领域,推动管理理论的发展、丰富。

20世纪初,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物”,该阶段的著名管理学家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人,这个阶段被后人称为古典管理阶段。20世纪30到50年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人”,研究者主要采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和实验研究等方法,主要代表人物是梅奥、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等人,该阶段被后人称为行为科学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研究呈现了“百家争鸣”的鼎盛局面,研究方法也更加多元化。

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研究方法

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自身内部各不同的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其中的一个要素都要至少受到其他一个要素的影响,相关性存在于各个要素的联系中。在应用于管理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用系统的理论观点来研究企业架构,分析管理要素之间和要素与整体的相互影响,寻求达成“1+1>2”的管理效果。控制论呈现了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可能性,其更加注重管理的反馈,以进一步优化决策,提高管理效率。而信息论则在控制论的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数学统计学研究方法

定量管理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解决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发展而来的,可以帮助企业处理库存控制和解决生产管理问题,其核心是使数学模型适应实际管理情况,以协助决策和解决问题,主要应用于管理科学、运营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三个领域。近十年来,在管理学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变得越来越普遍,研究者主要用该方法来建立数学模型,并使用调研收集到的数据来应用于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学者们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学、离散数学、数学规划和组合数学等。至于定量分析确切定义,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状态分类进行收集数据,以便量化,然后运用数学公式和图表来进行描述,以探究其变化发展规律。定量管理无法预测或解释组织中的人类行为,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来研究日益复杂的管理问题,可能会牺牲其他管理技能以获得数学复杂性,遭到一部分人的批判,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管理科学研究领域对于数学研究方法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案例分析研究方法

在管理学研究领域中,尽管存在很多学派,但是各学派都非常喜欢使用案例分析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各学派在该方法的具体操作上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经验主义学派的关注重点在于单个企业的管理实践研究,比较少去做不同企业间的对比分析,而权变理論学派则比较关注多企业间管理实践的横向比较研究,并进行总结,以得出基本模型。我们可以看到,经验主义学派是研究“个性”的典型代表,而权变理论学派则是研究“共性”的典型性代表,两个学派互为补充,促进了管理科学研究的发展。

经济分析研究方法

通过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探究蕴含其中的经济规律,然后再运用于日常的经济决策,便是经济学的核心思想。经济学思想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有助于人类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日常的科学研究过程中,经济学和管理学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经济学对研究对象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以优化经济决策的研究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管理学的研究中,例如价值工程便是管理学研究者运用经济分析的一个典范。

借鉴相关的文献,本文把管理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划分为传统管理阶段、理论确立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和后现代管理理论四个阶段,描述了管理学各理论发展阶段的推进演化,同时对所有阅读过的文献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梳理,呈现了管理学在概念定义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研究管理学理论的学者及相关的学术成果均迅猛增加,更加凸显了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于当今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此外,本文收集了管理学研究者较为频繁使用的研究方法,并进行了总体上陈述,试图使读者能够对管理学研究领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通过文献阅读,本文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管理学研究领域呈现了“百家争鸣”的鼎盛局面。管理学研究方法不尽相同,又能互为补充,它们从不同角度加深了人们对管理学研究的理解。我们不应当片面地看待某一种研究方法,而应该各取所长,致力于提高组织管理的效率。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树文.管理学理论的新发展——评《现代管理学概论(修订版)》[J].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5(11).

[2] 陈小先.西方管理学理论的流变、现状与发展趋势[J].发展研究, 2010(05).

[3] 黄显中.21世纪中国管理发展的若干问题——纪念行为科学创始人梅奥诞辰120周年[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4] 王溢涵.管理学研究方法:基于人的特殊性视角[J].企业经济,2011, 30(03).

[5] Gulick, L., “Notes on the theory of organization” (1937), in Shafritz, J.M. and Ott, J.S. (Eds),Classics of Organization Theory, 3rd ed., Brooks/Cole, Pacific Grove, CA, 1992.

[6] Higgins, J.M., The Management Challenge: An Introduction to Management, Macmillan,New York, NY, 1991, pp. 33-61.

[7] Hellriegel, D. and Slocum, J.W. Jr, Management, 6th ed.,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1992, pp. 39-65.

[8] Ivancevich, J.M., Lorenzi, P . and Skinner, S.J., Management: Qu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Richard D. Irwin, Boston, MA, 1994, pp. 40-67.

[9] Schendel, D.E. and Hofer, C.W.(Eds), Strategic Management: 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 Little, Brown & Company, Boston, MA, 1979.

[10] Wrege, D.“F.W. Taylor’s Lecture on Management, 4th June 1907.”Journal of Management History 1:1:4-7.

[11]周三多等.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13]迈克·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14]方敏.对管理学发展动态的一般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38-39.

[15]黄群慧,刘爱群.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对象与方法及其相互借鉴[J].经济管理,2001(02):62-68.

[16]孙继伟.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区别[J].经济学家,1998(03):21-24.

猜你喜欢

管理学阶段理论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坚持理论创新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