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因素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2022-04-12苏雷

商业文化 2022年6期
关键词:资源农业农村

苏雷

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时期,农村地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也在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改革,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农业思想一直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将传统文化思想与各方面的有效因素融于一体,极大程度的推动了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意味着农业发展有着乐观、广阔的前景。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围绕以上方面展开论述,探究传统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关系。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更加强调人类、社会、生态的稳定发展,这一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我国人们的三观,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同样渗透了儒家思想,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推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力。近些年,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的加快,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基于农业产业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支柱型产业,其发展态势影响着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稳定方面,对此,应深入剖析和解析传统文化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探寻农业发展的新契机,将传统文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创造全新的发展思路,为农业社会以及人们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农村经济而言,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要合理开发各类可利用的资源,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让农民在科学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开展各项工作前综合考虑实际情况以及外界干扰因素,制定切合实际并且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策略方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使生产成本控制在预期范围内,同步实现经济效益及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推广应用,在促进农业资源科学利用以及优化生产资源、保证农业产品安全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提供给人们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提高对开发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

通过农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足以看出,传统文化因素与农业生产存在着很大的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主要因为农业生产是人们衣食的先决条件,想要给人们提供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就需要在农业社会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加上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我国是一个在农业经济方面具有很大发展优势的国家,强化农业经济创新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不断提升的有利方式。当前,在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指导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迈向更高的领域,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相信未来的发展会更加理想,为传统文化因素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机遇。

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理念

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更加倡导勤俭节约,引导人们形成奋斗实干、节约和勤劳的高尚品质,这样对于我国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有益处。要将吃苦耐劳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传承下去,助力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摸索出当前市場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有效措施节约更多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成本,将其发展为指导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想。

农业产业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现状的重要衡量指标,可以视为关键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同时也要重视对农业资源利用率和贡献率的考究,这样可以从从综合角度对整个国家的农业发展形势进行评价。与西方发达国家比对,我国农业方面的发展起步晚,在发展初期没有任何优势,导致农业经济结构与当前农业发展需要不符,这一问题的存在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再深入挖掘,尤其是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从而为农业发展提供支撑,但是农民发展意识落后,满足于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悖,所以亟需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引入前沿的发展理念和农业技术方法,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在模式上与现代农业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梳理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制定科学的政策方针

为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先要改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相关人员应立足于客观角度分析和评断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依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明确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加以严格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农业经济在总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充分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是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点的,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拟定具有较高科学性的政策方针,给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思想,克服发展过程的各种问题,有助于高标准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创新现有的土地制度满足农业发展需要

随着新农村经济建设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原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并不能发挥很大的应用作用和优势,甚至对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所以有必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制度体系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尽快适应。在土地改革阶段,将市场经济作为发展方向,积极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的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实施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更加贴近,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

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提高农业产业地位

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将农业是第一产业的思想传达给农民,农业产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只有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并且赋予自身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将自身作用最大化。在保质保量完成自身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创新生产模式和方法,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对此,要鼓励农民群众树立坚定的发展信念,不断挖掘和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商机,为农民致富发展提供机会。同时,要让农民群众对创业致富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知,通过不同的宣传手段将创业致富的理念推广出来,实现从小规模农村经济向规模化的过渡,避免小经济给现代农业市场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对于农村土地闲置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其参与流转自身土地中,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

协调好农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实现效益最大化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尤为关注,资源和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永远都是重点研究课题。早在古代已经非常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膨胀问题日益加剧,无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现代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同时在农业生产活动实施过程注重对环境问题的考虑,避免一味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问题,需根据农村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再生循环机制,确保将生态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经济在短时间内已经取得很好的发展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发展弊端,需要对当前农业结构、经济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为科学指导,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已然成为研究重点,需要挖掘二者的融合点,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科学化的战略计划,从不同层面出发进一步完善发展机制,挖掘出传统文化因素在农村经济中的实践价值和作用,让農民具有正确的发展理念,在实际发展过程关注和重视资源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科学的发展思想,旨在提升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引领农业产业向新领域拓展,为人们提供稳定可靠的农业市场环境。

[本文系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乡村民俗文化的活化研究”(批准号:19SHB009);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庄空心化背景下农村社区文化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项目编号:2018SJA0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思雨.新时代如何传承和振兴乡村传统文化[J].戏剧之家,2020(20).

[2]高俊霞.乡村振兴视阈下传统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D].中南民族大学,2019.

[3]孙运稳.探讨传统文化保护如何与农村发展相结合[J].大科技,2019(27).

[4]邬雪峰.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经济振兴的未来出路探析[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No.237(04):94-95.

[5]周琦.乡村经济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资源应用的失当现象与完善路径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0,v.22; No.151(01):174-178.

猜你喜欢

资源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