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教育之光
——全国首批教育世家刘俐燕家庭

2022-04-11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沧州市外祖父教育

家庭代表:

刘俐燕,沧州市第十五中学教师。

教育感言:

我们一家三代人经历了教育变迁的风风雨雨,迎来了教育发展的灿烂春天。献身教育是外祖父一生的追求和夙愿,而传承教育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外祖父孟祥生,海兴县小山人,生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他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小山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其公开身份是教师。他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儿媳、女儿、孙子、孙媳、外孙女等12人都先后成为教师。

外祖父孟祥生:抗日救国,扎根教育

抗战时期,外祖父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家就是党的秘密联络站。当时的县委书记张晨光,经常夜间来家里商量抗日工作。后来张晨光觉得经常到家里来,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就对外祖父说:“为了挡敌人的耳目,便于开展我们的秘密工作,咱办个学校吧,以后你的公开身份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于是,外祖父就遵照领导的指示办起了学校。学校设在山上的玉皇庙里,这里明里是学校,暗里就是我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站。地下党组织的一些秘密会议、接头常在这里进行。

在外祖父创办的学校里,学生们用的课本有两套,一套是没有政治倾向的普通课本,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如《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大学》《诗经》《论语》等;一套是由地下党组织编制的、教育学生抗日爱国的油印课本,内容形式活泼多样,有诗歌、散文、快板书等。两套课本交替使用,遇到敌人要来时,班里大点儿的同学负责把油印课本赶紧收集起来,埋在庙里一棵大梨树底下藏好,敌人走了取出来接着用。

战争年代,外祖父怀着一腔爱国热血,出入于战争的浓烟炮火之中。他几次被围困、被逮捕,但临危不惧,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奔忙。在白色恐怖笼罩的茫茫黑夜里,为了掩护身份,建立党的秘密联络站,他办过学校当过校长,也开过药铺做过账房;为了深入虎穴探取情报,他冒充过给鬼子干活的民工,也装扮过卖杂货的卖货郎;为了支援前线,他曾为八路军藏匿过军用物资和密电码,也曾带领群众夜以继日筹集粮草,赶制军装。

外祖父孟祥生和学生在一起

他从贫困、落后、倍受屈辱的旧中国走来,深知培育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要救国、强国,必先育人”的愿望,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一切升迁的机会,立志献身教育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穷二白,教育极其落后,偌大的无棣县,没有一个中学,只有七个小学。外祖父在小山完小任校长。当时教师待遇很低,俗称“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很少有人愿意当教师,教师奇缺。

为了解决缺教师的难题,外祖父一边教学,一边为无棣县教育局办教师培训班培训教师。同时,他还让自己的子女读师范当教师。长子孟令田、长媳张淑玲,次子孟令山,女儿孟令兰都是教师。其中,长子孟令田1954年师范毕业后开始教书,历任中小学教师、校长,县教育局副局长。

外祖父是校长,也是普通教师。他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把政治、历史课讲得有声有色、深刻动人,深受学生欢迎。他教育学生:“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为振兴祖国,奋发努力。”他是校长,更像家长,学生有困难,他会慷慨地资助他们,帮他们解决困难、完成学业。学生把他视为亲人,连家里有事,家长们都愿意去找他商量解决办法。后来,一个曾经接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难过地说:“老师啊,没有你当年的资助和教诲,哪有我今天的这副模样?你就这样默默地走了,我却没能送你最后一程……”说着,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外祖父先后在无棣常店、庞集、小山完小当校长,后又到无棣二中、四中、十六中、五中担任领导直至离休。

外祖父曾是隐蔽战线上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更没有人了解他的事迹。然而,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始终坚守信念,初心不变,忠实、认真地去兑现他对党许下的诺言,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母亲孟令兰:坚守信念,桃李芬芳

母亲孟令兰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高级教师。受外祖父的影响,她做事积极认真,待人真诚谦和,性格低调幽默。自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她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先后在小山中学、沧州市第七中学担任初中、高中数学教师及班主任。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是教育链条上一段极其关键又重要的部分,也是工作难做的部分之一。学生在这一时期,心理还不成熟,情绪变化极其复杂,既容易盲目冲动乐观,又经不起打击,常为一点小事的不顺而跌入深谷,甚至一蹶不振。对于学生情绪的变化,母亲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曾经有个学生因和家长闹矛盾,就赌气放弃学习,自暴自弃,母亲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既做学生的工作,又做家长的工作,经过几次劝说、教育,终于让学生打开心结,回归正常的学习。

母亲注重学生的德育,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把家长般的爱给了学生。她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们积极热情,团结向上,同学、师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凝聚力强。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比赛中,经常夺得第一名。班级也因课堂氛围好,得到任课老师们的好评。她认为:一个人“有德少才”不会给社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而“有才无德”,不但于国于民不利,有的甚至祸患无穷,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她教育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本领,长大后更好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个思想始终贯穿于她的教育生涯中,成为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的动力。

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她不歧视,不放弃,因势利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班里曾有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差,尤其对数学失去了信心,但她喜欢画画,于是母亲便抓住她这一长处,鼓励她将来可以报考美术专业,同时又指出,她必须要加强文化课的学习,否则,愿望难以实现。受到肯定和激励后,这个学生开始发生了变化,学习变得刻苦认真,而且主动帮助班里办黑板报。为了让她的学习尽快地赶上去,母亲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她补习功课,结果期末考试的时候,该生由原来的班里的第四十三名一跃进入了前十名。后来,这个学生被一所高校的美术专业录取,毕业后成了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

母亲刻苦钻研业务,在实践中大胆进行教研探索,把德育融于教学之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她撰写的教学论文《数学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之初探》获河北省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论文三等奖。她针对一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提出“调动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思路,并撰写论文《调动非智力因素以提高教学效果》于1996年在《渤海学刊》上发表。

三十多年来,她到底送了多少届毕业班,早已记不清了,但她清楚地记得,她对每一届学生都很关心爱护,尽心尽力,用爱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她在多次送毕业班工作中因成绩突出,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被沧州市教委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被沧州市政府授予“记功”奖励。1998年,家庭被评为“河北省优秀教育世家”。

姐仨齐上阵:耳濡目染,矢志不渝

小的时候,母亲工作忙,家务又累,身体很不好,经常是我们一觉醒来还看见母亲在灯下又写又画又算……睡意朦胧中,望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我真切体会到了“教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深刻含义。耳濡目染中,我和姐姐们也坚定了我们的人生目标——当一名人民教师。

大姐刘莉华,沧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毕业,后又考入河北师范大学英语系,多年一直默默地奋斗在教学一线。现任沧州市十六中学英语教师及班主任。她每天早出晚归,早中晚都坚持跟班与学生在一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她对学生倾注了真挚的感情,这些年来,学生已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有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都给老师带来极大挑战。曾经,班上有一名自闭症的孩子,与他人交流困难,常出现课上突然拍桌子、大喊大叫等异常行为。为确保孩子的安全,又要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她一面和各任课老师、同学们不断交流,和大家一起给予这个学生关爱,一面想尽办法接近这个学生,用慈母般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对他进行有效地教育和引导,最终这名学生平稳地度过了初中三年,并以较好的成绩考入中职学校。

母女四人

多年来,她不断探索班主任管理的新路子,积极摸索英语教学中的新方法,使所任教班级的英语成绩遥遥领先,所带班级在学校各项比赛中夺得多个一等奖,本人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

二姐刘莉茹,沧州市第八中学英语教师、班主任。1998年毕业于沧州师范学院,2003年在河北师范大学取得本科学士学位。她是一名现役军人的妻子,家里家外一个人不停地奔波。由于英语几乎天天上早读,她根本顾不上管孩子,一个学期难得有几次接送孩子上幼儿园(只能由双方老人接送),如果偶尔接送一次,孩子会乐得跳起来。有时晚自习到家,孩子已带着对妈妈的思念进入了梦乡,望着孩子稚嫩的小脸,她心里充满内疚。

她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学习。班上有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小学几乎没有学过英语,加上父母都是残疾人,学生很自卑,很少与别人交往,更不用说开口说英语了。针对这种情况,她在课上安排了一些励志的短文欣赏内容,课下经常和孩子谈心,还试着用英语和孩子简单对话。渐渐地,这个学生上课抬起头来了,也能主动地回答一些问题,在同学们面前敢于表达自己了。半年之后,这个学生的英语成绩跃居班里前五名。

二姐从教20多年,在教学工作中,她重视收集各种与教科研有关的资料,并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教研探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2017年,她主持负责的“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纳入教育部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十三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最终成果,并荣获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2019年,教学设计《Unit 9 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荣获第四届河北省中小学优秀教研成果评比活动一等奖……她本人2020年被评为沧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21年获得“狮城好青年”荣誉称号。

下面就来说说我吧。

我从小喜欢音乐,妈妈不像其他家长一样天天盯着我的文化课和成绩,反而认为应该尊重我的意愿,正确引导发展我的特长,然后促进文化课的提高。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妈妈见我很喜欢玩具钢琴,就和爸爸商量,给我买了个电子琴。从此妈妈便风雨无阻地每周背着琴带我去学习,直到初中毕业。在这5年里,我也有过放弃,有过抱怨,但在妈妈的陪伴、赞赏、鼓励和开导下坚持了下来,选择了与音乐为伴。我毕业于天津大港石油学院师范系音乐教育专业,后进修于河北师范大学。199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沧州大化小学、沧州市第十五中学任音乐教师。

记得那天我要登上三尺讲台了,临出门妈妈叫住我,说:“做事要用心,教育可来不得半点含糊。”我把妈妈的话记在心中。每节课都反复备课、备学生,认真斟酌,仔细研究教学过程。在小学任教期间,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意境,经常自己设计制作教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总觉得课堂40分钟太短。由于对教学认真负责,工作不到一年,学校便选派我参加沧州市评优课,执教的《两只小象》获沧州市二等奖,为我的教师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走上教师岗位,我经常和母亲探讨,应该怎么上课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对犯错的学生,应该怎样管教?妈妈说:“教什么学科不重要,重要的是育人先育心。”

刚到中学任教时,我发现由于音乐课是副科,很多学生不重视,课堂秩序很乱,为了上好音乐课,我煞费苦心在“育心”上下功夫。记得我给初二一个班代音乐课,学生们对我这个音乐教师不屑一顾,上课铃响了,班上还乱哄哄的,我走进教室拍了三下手,总算安静了下来。但是有一个学生依然在那儿吃泡泡糖,我扫了他一眼,没理他,可这个学生像和我挑战一样,一边嚼着泡泡糖,一边和前后左右的学生说话,一会儿还画个哭脸的纸条,贴在前面女同学的后背上,并咧着嘴笑,后面的几个学生也跟着不遵守课堂秩序了。我不讲课了,只盯着他。其他同学看我不讲了,很快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也不好意思地吐了泡泡糖并坐好。讲完课后,我把这个学生叫起来,学生一愣,我说你带领全班同学唱一遍今天学的歌曲。学生认真地带着同学们唱完,我带头给他鼓掌。下课后,我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他嗓音洪亮,音质很美。学生说:“老师,我错了!我今天在课上几次故意捣乱,向你挑战,但是你都给我留了面子,没当着同学们的面批我,最后还让我领大家唱歌!真对不起!”这时,我温和地鼓励他做个好学生,他非常高兴。当我让他回教室时,他走出办公室,又探回脑袋对我说:“老师,我真服您了!”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锤炼自己,并把教学经验、体会写成论文,在不断反思中,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2017年执教的《我心飞翔》一课获教育部“优课”奖;2009年,撰写的《一颗种子的启示》获河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心中孕育的那份爱》在感动中国2009年全国第四届音乐教案论文大赛中获三等奖;撰写的论文《延续着“爱”》,在河北省第七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我把这些荣誉当作动力,它们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催我奋进,教我成长,让我在教育的海洋里上下求索,去领悟教育的真谛,去探索教育的新路子。

我是唱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一路走来的,我深知“教师”这两个字后面的涵义。从抗日小学简陋破旧的寺庙,到配备齐全宽敞明亮的教室;从被人讥笑的“孩子王”,到令人尊敬的人民教师,我们一家三代人经历了教育变迁的风风雨雨,迎来了教育发展的灿烂春天。献身教育是外祖父一生的追求和夙愿,而传承教育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漫漫从教路,任重而道远。不论这条路有多么坎坷、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沿着它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猜你喜欢

沧州市外祖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我的新伙伴
我爱我的家乡
河北省沧州市北队小学学生书画作品
灵感不是等来的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爷爷最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