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望春山万景赅 生机四溢众生忙
——燕肃和他的《春山图》

2022-04-11□兰

老年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海潮画家

□兰 葙

燕肃(961—1040),字穆之,又字仲穆,一署上谷,祖籍青州益都,后因避祸乱迁居曹州(今山东曹县),北宋著名科学家、画家、诗人。少孤贫,巧思过人,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进士,曾在凤翔府、考城县、河南府、越州、明州、梓州、亳州、青州、颍州、邓州等地做过地方官,后擢龙图阁直学士,官至礼部侍郎,人称“燕龙图”。他工诗善画,以诗入画,意境高超,为文人画的先驱者。

在古人眼中,书法、绘画是附庸风雅的小技,不能作为职业提论。我们所熟知的历代书画家如“二王”、苏轼、米芾等人,主要工作是为官,而非职业书画家。燕肃同样如此,除了为官的履历外,《宣和画谱》对其众多作品的著录会让我们不自觉地将他与以上众人归于同类。实际上,他除了做官、写诗,最大的成就当是一位研究海潮规律的专家。他学识渊博,精通天文物理,不仅发明了指南车、记里鼓、莲花漏等仪器,而且著有《海潮论》,并亲绘《海潮图》来说明潮汐原理。《宋史》中也有对他较为全面的记载:“(燕)肃喜为诗,其多至数千篇。性精巧,能画,入妙品……尝造指南、记里鼓二车及欹器以献,又上《莲花漏法》……在明州,为《海潮图》,著《海潮论》二篇。”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先生,在他的《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中评价道:“燕肃是个达·芬奇式的人物。”这一评价不可谓不高。其实,在古代集众多成就于一身的人物不在少数,与他同时期的沈括便是例证。沈括在做官之外,其科学家之名更盛,并有著名的《梦溪笔谈》传世,但这并未影响他成为一位“重神似”的绘画评论家。

燕肃在艺术上师法李成,善画山水寒林,亦擅人物、牛马、松竹、翎毛,曾在京师太常寺、翰林学士院作屏风画,睢、颍、洛等多地佛寺都有其巨幅壁画,惜今已不得见。《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的燕肃作品有《春岫渔歌图》《夏溪图》《春山图》《冬晴钓艇图》等37幅,由此看出他是一位多产的画家。

《春山图》是燕肃创作的一幅水墨全景山水画。纵观全图,春山耸秀、枝繁叶茂、溪流板桥、竹篱村舍、垂柳依依,各色人物忙碌于这春山万境之中,满是诗情画意,满是春的气息。虽然从笔墨和造型来看,生拙凝重的用笔和稚拙的山水人物造型与同时代职业画家迥异,但却不失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带有早期文人画的形迹。画面左下角有“燕肃画”落款。其上两高峰中间有清代乾隆皇帝的题诗:“可望春山万景赅,高人策杖共徘徊。恰如摩诘尺鱼寄,招得关中裴迪来。”表达了这位盛世帝王对“春山图”的解读。另有多方鉴藏印钤于其上,交代了此图有绪的递藏历程。

《春山图》北宋·燕肃 47.3cm×115.6cm 纸本水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画面右侧观起:三位高士立于竹林庭院之外,其中两人似正给中间“老者”请安问好,至于交谈内容全在观者想象中;院内草屋中似有两人正在对弈或品茗;庭院对岸陂陀上,两棵垂柳偃仰而立,依依相拥。此景氤氲缥缈、山林清幽,带有一股文雅之气,犹如仙境,流露出画家对林泉之乐的向往。左出庭院,一座木桥立于由山中瀑布倾泻而成的溪流之上,周围密林环抱,满是生机。走过此景,三条主线辐射开去,似乎来到充满烟火之气的人世间:上有两樵夫担柴顺山路而上,远处关隘清晰可见,让人联想樵夫是否奔集市而去;中间木桥上两人一前一后交谈前行,我们可根据两者的衣着服饰去猜测两人的关系。但到底是师与生,抑或官与民,想必只有画家最为清晰;下面栈桥茅亭中,一书生正面对溪水,为着心中那一抹仕途之梦用功苦读。绕过枯松挺立、杂树相生的巨石,来到另一种生活状态:此处场面甚为宽阔,渔人垂钓撒网、商人赶驴赴市、农人扛锄下地,连村落里的狗似乎也忙得不亦乐乎。全幅看似在描绘春山,实则隐含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士(隐)、农、商、学。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元复始,万物复苏,各路生计的人们在此时已然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这种描绘,想必源于画家作为地方官的初心——内心时刻关注着万民的生计与生存。正如乾隆帝所题的“可望春山万景赅”,春山万景不只是自然万物,更隐喻着“天下万民”的生存之道。由此看来,与其说此图是一幅全景山水人物画,倒不如说是画家做官为民的心路写照。

猜你喜欢

海潮画家
在海边
优秀小画家
奇怪的小画家
酷炫小画家
秦迤松书法作品欣赏
爱你最后的方式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