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2-04-11王兴祖
王兴祖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逐渐适应了信息时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将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进行了广泛的推荐以及应用,使现阶段的小学生更加适应了科学化且更为直观化的教学方式,在家长中间也取得了良好的认可与承认。同时,学校将课堂中的教学设备进行了全面的提升优化,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观念当中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变,引入了更为精确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引言
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有着更加形象、直观的特点,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等方式来发挥其所特有的优势,给师生创造出一个有效学习交流的平台。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把讲解的知识点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中,可以将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让教学的方法、手段与品质都能更上一层楼,才能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
二、多媒体的应用优势和弊端
2.1多媒体的应用优势
多媒体的应用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全面性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其次,多媒体的应用优势体现在新颖性上。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只能借助传统的教具和教材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借助多媒体则能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体验,如通过多媒体构建三维空间情境等,因此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来。最后,多媒体的应用优势还体现趣味性上。“让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向往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多媒体的应用无疑为这一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合理应用多媒体,能够化死板为形象、化腐朽为神奇,能够充分彰显出语文趣味性的一面,进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2.2多媒体应用的弊端
鉴于上文分析可知,多媒体应用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但是我们同样也要认识到多媒体的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多媒体的应用会导致师生互动减少,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会更多地扮演教师的角色,替代教师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并且替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及练习等。再加之有的教师对过渡一来多媒体,在教学让多媒体扮演重要的教学角色,导致师生的互动变得更少。其次,增加教师负担。多媒体的应用,需要教师先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结合学情整理分析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教师还要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才能顺利完成以上工作,不仅如此,在完成以上工作后还要进行与操作,对多媒体应用效果做出预判。相较于传统的备课,应用多媒体显然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運用存在的问题
3.1教学特色不突出
许多教师无法与时俱进,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善于主动学习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在日常教学中,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备课课件直接使用多媒体播放,只是让学生观看,忽视了讲解的部分,无法形成与学生互动的氛围。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思想上的不足,进一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发展也很难得到更好地提高。
3.2忽视语文人文精神
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是简单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忽略了以往的教学环节,如朗读、提问等。而对多媒体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教师的教学形式化严重,很多学生找不到重要的语文知识点,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在枯燥的学习氛围中也无法充分学习知识,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为了避免教学问题的出现,教师需要更好地探索创新性的多媒体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4.1将多媒体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兴趣是学生学习当中的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之一,帮助学生对探究的事物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与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优化当中,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兴趣逐渐增强,是学生在教学实践以及教学优化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实施步骤。在传统课程当中,多数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无法在教师的授课技巧当中进行系统性的学习。长此以往,单调的学习方式将无法引导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被激发。而教师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入到小学语文课程当中,将多媒体的直观性、具体性、科学性充分的呈现到小学生的眼前,激发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教师高效的活跃语文课堂当中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其中的flash、音频、视频等较为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全面的集中到教师的课堂教学当中,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热情地学习。教师在设置多媒体教学时,应充分的考虑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将静态的事物充分的动态化,将单调的内容进行丰富的创新与改造。将抽象化的物体变得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在多媒体课堂当中对小学语文课堂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消除小学生过渡期的紧张情绪以及陌生情绪,达到最大程度的多媒体课堂优化策略。例如在《精卫填海》这一课时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创设小组合作式学习,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播放的神话故事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在看完视频后对精卫填海的意思,自己在视频中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在多媒体中直观地学习,并对神话故事进行初步的认知与了解。
4.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参与度,而且也能够让课堂中的互动感变得更加的强烈。这样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教师也能够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一定的实践建议,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桂花雨》时,学生在对于文章内容进行预习的过程中,都可以先将文章的段落进行合理的划分,这样才能够不断的保证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一个熟悉的感觉,而且教师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的前提下,都可以在黑板上板书不同的文章问题,通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变得更加的具有趣味性。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以丰富的视听资源不断的去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的前提下,都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阅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作者运用桂花这一词语,为文章的主题教师都可以让学生想象,作者这样做的含义是什么,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的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的深远。
4.3打造可视化课堂
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应用有赖于视听结合优势的有效发挥。利用多媒体的视听结合优势,不仅可以将静态的语文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现,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到新的层次。除此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动态化、多元化的教学课堂深受青睐,视听结合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以音频、视频等方式,提升了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观潮》时,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大潮带给作者的震撼,有利于构建可视化课堂提升教学效率。本着“结合视听结合优势,打造可视化课堂”的教学理念,我首先引导学生发挥自主阅读能力,对课文中所描述的钱塘江大潮的声音与画面进行了解,并且在脑海中构建当时的壮观景象。在此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的优势,为学生播放了往年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学生在视频中不仅视觉上感受到了大潮的汹涌,还从听觉上感受到了大潮的气势,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实践证明,在多媒体教学中为学生打造视听结合的课堂环境,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感,进而实现学习效率与质量的切实提升。
4.4创设趣味性的情景式教学
多媒体的多样性是学生与教师需要在课堂当中进行积极探索的一项趣味性内容,多媒体能将教师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巧的设计与构造,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重点难点内容,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教学课堂能更加的生动与形象化。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趣味性的情景式教学,使学生在多媒体的屏幕展示当中充分的了解书中所写的景物、人物、以及事件发生的背景情况。在教师创设的情景式学习当中,融入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帮助学生在已知的情境中进行高效的学习,辅助音乐、背景视频、图画等方式,充分的渲染学生在情景式学习当中的真实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同时,对自身周围世界的认知增强。在情景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知识体验,而不是单纯的为学生的兴趣创设体验环境。教师应充分的结合课程内容,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并体验的真实生活情景,从学生的根源处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对语文基础知识理论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课程中的知识内容,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促进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在多媒体情景式教学当中得到发展与进步。例如在《蝴蝶的家》这一课时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使学生观察蝴蝶的美丽,并结合音乐创设情景式教学,使学生扮演蝴蝶进行文章的阅读,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并且了解对待弱小生命的正确做法。
4.5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音频设备结合课本中的情景开展具有画面感的动态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同时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在古诗词课上,小学生在多数时候存在学习困难。特别是在经历了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文语句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兴趣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而多媒体技术跳脱出常规的输出方式,且对于单个学生来说不局限于一种理解方式,这种理解的差异性便于学生自发地调动关注力。例如在《古诗三首》这节课上,老师以诗中意境为出发点向学生提问:“自己通过感受,能从诗中看到、听到、闻到什么。”由此锻炼学生用语文知识对脑海中画面的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诗人在对动态美景的文字还原上有着怎样的造诣。”最后再由老师播放一段动画图或者相似的真实场景,与先前学生的讨论结果首尾呼应,而且学生自己之前想象的情景和多媒体平台上展示的风景可能存在一定的反差,这将在想象和自我理解充分融合之上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达到取长补短的教学效果。从目前的教育状况来看,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了更好地理解。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网络可能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东西,与以前的学生相比较,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网络的环境中,导致他们接触的东西更多,知识面更广。这种方式并不全然是好处,好的一方面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他们拥有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好的一方面是,网络上的信息使得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多媒体教学要学会与时俱进,吸纳更多的东西,将所要讲授的东西融入其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面对的是一群有着蓬勃求知欲的低年级学生,绝非易事。多媒体教学在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给任教老师也带来了许多挑战。
4.6利用图文结合特点,提升教学生动性
所谓图文结合,就是将教材中的内容以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以一种可视化的形式了解语文知识点,学习课文中的主体内容。在此基础上,不仅能够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还有利于锻炼学生图文分析能力,为日后解决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图文结合优势,为学生展示更为生动的小学语文课堂。例如在学习《爬天都峰》时,这篇课文以游记的方式,写出了爬天都峰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对学生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本着“利用图文结合特点,提升教学生动性”的教学理念,我首先向学生做了课前导入,即“常言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中爬山对人具有锻炼意义,那么你们有没有爬过山呢?如果有的话,在爬山的过程中有哪些奇闻趣事呢?”课前导入的进行,使学生产生了很强的代入感,在此基础上,我为学生展示了天都峰的图片信息,使学生直观的对天都峰产生了印象。而后我引导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注重作者的描写,体会作者在爬天都峰过程中的感情变化,在图文结合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五、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是多媒体教学策略的引入,还是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師都需要从现阶段对于知识内容讲解的现状中触发,从而不断的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将语文教学内容以动画、短片等形式在多种媒体中进行展示,而且也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和写作的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合理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各种板块内容的学习中都会有一个比较高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能动性,从而不断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李玉莲.借助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176-177.
[2]吴月.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4):140-141.
[3]杨艳.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249.
[4]王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01):159-160.
[5]孙晓艳.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10):2.
[6]马学良,范德生.运用多媒体技术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130-131.
[7]杨晓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语文课堂——探析多媒体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