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22-04-11朱荣华

速读·中旬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朱荣华

◆摘  要:初中生物是一门研究生物现象的科学学科,其学科性质在于对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学习和摸索。在初中阶段,生物教学的教学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身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应当发生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情况紧密相连,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学习节奏,了解深奥的生物知识,最后达成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本文就以相关问题为核心,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

初中生物的核心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探究生物的生命发展规律和自然现象,所以由此可见,生物课程的相关知识是来自于现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其理论知识无法与实践相分割。那么在此基础上,初中生物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依托自然与现实社会的基础,来进行深入的理论教学。关于这个问题,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中也着重提出,初中生物教学应当以锻炼学生的实际生物应用能力为主,将生物知识引入到生生中,帮助学生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实施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未来初中生物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构筑全新的实践认知体系,从而激发他们的生物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到生物课堂教学中,也要着重注意加强学生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构筑一些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环境。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际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从根本上提升。那么在此基础上,想要转变初中生物课堂的现状,教师就必须对生物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入探究。实际上,生物教学的本质就来源于生活本身,而教学生活化,顾名思义就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入手来进行知识教学。

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深刻记忆,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一套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他们未来生物知识的学习和发展。除此之外,教学生活化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有效教学手段,教师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学生活化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

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多亲近大自然

众所周知,生物学科的知识起源于生活和自然,是一门研究生活知识的科学学科,所以生物知识本身就具有了较强的实践性。也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多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状态下的生物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一些生物知识的熏陶,提升他们对于生物知识的核心认知。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条件,并引导师生观察生活中所存在的生物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从现实的角度感受生物知识的内涵,从而理解学科的本质性意义。

并且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根据书本中的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较为枯燥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的厌学心理。但是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生物知识,就可以有效地增加生物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得教学过程的过渡更加自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的组织小组学习,让不同的小组主动走进自然,来探究相关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大范围的题目,然后让学生在题目内自主思考,自主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自主探究

相比小学生而言,初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在认知上对生物知识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不要一味地将全新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构建独立自主的逻辑思维模式,将全新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展开自主探究。教师可以对学生目前的生物基础进行了解,然后用适当的新旧知识加以整合,唤醒学生对于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共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生物学习。

例如在进行种子与植物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因为种子以及植物等因素在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初中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和生物知识,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教学。教师可以挑选一种学生都较为了解的植物,从这类植物入手,对植物的特性和生长规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构建一个记忆深刻的逻辑知识体系。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站在生活角度上理解生物知识

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来看,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活情景是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塑造生活情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足不出户地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推动课堂节奏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生物一课中,由于大部分生物组成的概念,对初中生而言都是陌生的,所以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将这些生物概念融入现实的自然现象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生活化是未来教学的必经之路。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并从大自然中获取生物知识。学生应当掌握自主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生物学习能力,只有這样,才能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带着学习热情进入生物课堂。教师必须针对性的在课堂上将生物知识与生活情况相结合,联系学生的自我认知,开展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沈晓晓.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2021(37):133.

[2]张伟.让生活走进课堂——论初中生物学的生活化教学[J].求知导刊,2021(34):34-35.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