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船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2022-04-11张晓清黄婷
张晓清 黄婷
◆摘 要:围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红船精神构建课程育人质量体系,依托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拓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全面性。
一、引言
“课程思政”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是在2017年5月,中央发表文件《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更要辐射到专业课和公共通识课中。同年12月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提出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2020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作为红船边上的高校,更应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红船精神融入到课程思政教育当中去。
二、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
2020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数已经超过3200万人,面对这么庞大的群体,去进行思想价值引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尤其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无比复杂的网络世界中,网络声音无处不在,难免会接触到错误思潮或者不良信息,尤其是短视频的爆发,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此,不会过滤信息,而且大学生群体非常庞大,关系网错综复杂,思维活跃,从众现象普遍,容易被煽动情绪,被人利用,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产生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各大高校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把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全社会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而大学的课堂教育除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外的专业课程、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非常薄弱。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应该只着重于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完全忘记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播思想,要“传道”,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因此,在高校的一些学科领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流思想和主导价值在教学中“失语”、教材中“失踪”、交流中“失声”的现象,甚至在教学实践中,还出现了思政课的教育成果被其他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教学中的某些观点所削弱的现象。这完全违背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初衷。
“课程思政”的推行就是让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做到“全方位”思想育人,不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不让其他科目高高挂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全面性,把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到知识传授中去,把二者有机统一,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中,树立“全课程育人”思想。
三、红船精神的育人导向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
红船精神就是指“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大学生要勇于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蓬勃发展。大学生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敢于担当、勇于承担责任,“坚定理想,百折不饶”,能够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断奋斗;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要用奉献的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能够做到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自己,为家人,为人民,为建设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红船精神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的特征,作为立足在红船边的高校,就要时刻研究学习红船精神,把红船精神的育人导向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中国梦同自己的梦结合起来,让红船精神迸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为红船边的高校,实施“课程思政”过程当中融入红船精神,将红船精神细化到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公共课和专业教育课程),发掘所有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特色,突破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集中于“点”“线”的局限,不在拘泥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变为一个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的过程。同时可以打造好一批“红船系列”品牌课程,引导大学生学习“红船精神”,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装入学生的脑袋,引导他们践行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四、现阶段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業指导》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有的学校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分成两门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两部分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分开授课。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导大学生在职业的准备期即大学阶段能够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作好准备,规划一个人自青春期以至退休,为期几十年的安排,包含你最终职业目标,职业理想,工作和生活理念等,是个人用来追求理想人生的手段。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唤醒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在大学期间进行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所以职业生涯规划好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情况和就业价值观。
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存在较多问题,其教学目标是让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做好学习或者实习安排为毕业求职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课程内容一般从当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开始切入讲述,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介绍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使得学生产生就业的危机感,剖析自我,最后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只是指导学生找到好工作,虽然是实践类课程,但是内容泛泛而谈,会使教师忽略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轻思想政治教育而重实践,不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不应该仅仅简单的帮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要帮助学生发掘内心,领悟职业生涯的深刻内涵。
其次,职业生涯规划课虽然是必修课但是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如专业课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较少,只有少部分学校会成立教研室,基本上都是某个学院或者学生处负责教学工作,所以基本上都是辅导员来授课;备课少,导致交流少,课程质量不高也不稳定,同时由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教学与行政双肩挑,且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复杂性,易形成“今日任、明日换”的局面,最终导致课程教学形成“断层”现象,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系统连续的授课。
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行更深层次地思考与探索,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导向培育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国家需求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就业机器。因此,在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路径
1.引导《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师正确看待课程思政
为了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有效的有机结合,各大高校需成立专门的教研室,帮助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理念,同时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引进专业人才或进行专业培训。及时进行教学内容交流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回顾反思,提高教学质量。任课教师需在正式上课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结合实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
2.以课程思政为导向重新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标准
在“课程思政”建设下,各高校需重新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新标准,使红船精神在教学大纲中体现,同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不照本宣科,生拉硬扯。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思政将红船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其次,在课程的考核上,通常各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通过学生上交的职业规划书来进行评定,职业规划书内容模式化,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且成效性差,可以进行一个前后职业岗位的认知对比,通过学生思想上的进步来评判学生的成绩。
3.将红船精神与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3.1在大学上职业规划课程中融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就是要激励大学生勇于创新,尤其是在职业决策这一模块内容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将共产党如何建党的过程与职业决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社会发展。
3.2在大学上职业规划课程中融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建立崇高的理想并矢志不渝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而大学生处在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动荡时期,因此在职业价值观这一模块教学时,不仅仅局限于职业价值观的树立,更要建立大学生长期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培养坚持不懈的毅力。
3.3在大学上职业规划课程中融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就是树立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搭,在教学觉知这一块内容时,培养大学生觉知自我的同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养成为国为民的人文情懷,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大学生不仅仅是为自己奋斗,也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课程思政理念,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就业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未来绑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2]吴倬.构建思政课与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相互配合的德育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9-31.
[3]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4]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6]黄雅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