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22-04-11杨扬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沉浸式学习策略古诗词

摘 要:沉浸式学习的提出,让学生有了更佳的学习方案,能够加深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心灵上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有助于推进诗词教学的优化,帮助学生理解李白诗词的深意。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现状,采取学科合作的模式,在教学中渗透音乐、美术,引领学生剖析诗词的情感,组织学生实践写作,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李白诗词的魅力,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抓住了诗词学习的脉络。

关键词:沉浸式;古诗词;学习策略;学科合作

中圖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7-0079-03

引  言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代名词之一,凝聚了古人无穷的智慧,包含日常生活、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等,能够唤起人内心的情感,使人们在阅读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借助古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感想,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古诗词教学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理解、应用,给学生一个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理解灿烂文明、应用古诗词知识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语文这一门学科[1]。沉浸式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引领学生不断深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场景中,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可以说,沉浸式学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丰富学生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沉浸式教学,是希望学生在虚拟的真实环境中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因为学习古诗词而焦头烂额,能够由被教师催着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认识到古诗词并不是难理解的、乏味的,而是等待自己去挖掘,就像是深埋地下的宝藏一样,是充满神秘和探究意义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己主动参与古诗词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带着参与兴趣,能够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主动融入诗词学习中,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总结诗词学习的经验,掌握丰富的技能。相较于其他学习模式,沉浸式更加贴合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内心的悸动,使学生在情感的深化下深刻领悟诗词的主旨、思想、情感等,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李白的诗句,感受浪漫主义的情调。

一、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记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抒发了人们内心的情感,是人们了解古代历史、感悟文化魅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学习古诗词能够让自己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从古人的智慧中提炼出自己所需的信息,知道怎样成为具有文化内涵、敢于追求理想的人。但是,部分小学生在面对古诗词学习的时候,缺乏生活基础,认为古诗词离自己的现实生活很遥远,提不起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在心态上不重视古诗词,认为自己只要掌握其他的语文知识就可以了,没必要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古诗词上,在主观意识上出现了得过且过的心态,甚至还会因为教师的强迫而表现出逃避的行为。二是学生难以发现古诗词学习的乐趣,认为古诗词学习就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背诵,只要掌握了古诗词内容就可以了,至于古诗词中有着怎样的“珍宝”及可以用来做什么,其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这就导致学生在古诗词学习的时候,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活力,在兴趣的驱动下了解古诗词,也无法知道李白是怎样在诗词中记录自己的人生、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小学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沉浸式学习,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呼吁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学生古诗词学习的能力不足

古诗词的学习是需要长积月累的,不是突然发力就可以取得完美学习效果的。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利用好自己的学习时间,不断接触古诗词。但是,部分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停留在浅层,没有深入到古诗词探索中获得古诗词情感上的渗透和技巧上的积累[2]。在遇到学习挫折的时候,学生往往下意识地选择放弃,而不是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导致学生陷入古诗词学习的恶性循环,打击了学生在面对古诗词时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学生对古诗词的技能积累有限,难以在实践中提炼有效的经验,无法体会到古诗词探索的成就感。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引起了教师的反思,促使教师将教学目光凝聚在沉浸式学习模式上,想要以此来深化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感悟,帮助学生适应古诗词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沉浸式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中渗透音乐——培养学生读诗的节奏感

音乐能够借助优美的声音唤起人内心的情感,让人在美妙的旋律下产生律动,跟随音乐的节奏品味情绪的变化。音乐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音乐在学科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将读诗与音乐相关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由此,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节奏感,了解知识内容中蕴含的韵律。小学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看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科合作的方式推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探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与音乐学科结合,带领学生进行诗词朗读,聆听诗词的韵律,把握诗词的节奏等,使学生获得听觉上的享受,改变学生的学习心态,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实现沉浸式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结合诗词的内容、想要抒发的情感等为学生挑选适宜的奏乐,方便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配合音乐进行诗词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沉浸式教学,有利于通过渗透音乐来培养学生读诗的节奏感。

在教学《早发白帝城》时,笔者先是利用录音机为学生播放了诗词的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笔者又带领学生挑选诗词的配乐,让学生在对比中选择适合朗读《早发白帝城》的音乐。学生依据诗词的停顿、韵脚、节奏等对诗词内容进行划分,然后配合音乐展开了朗读。学生在朗读中结合音乐豪放、轻松的韵律,读出了诗词的轻灵飞动,读出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二)在教学中渗透美术——深化学生对诗词的感悟

美术与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美术的线条、色彩、布局等都能体现艺术的追求,展现艺术的别致性、审美性等。美术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色彩,让人们拥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使人们在寻找美的过程中掌握创造美的能力,促使人们在美学上得到新的提升。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衔接,会使其他学科渲染上审美意境,在对学生产生更多的吸引力,让课堂不再单调。小学语文教师在沉浸式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渗透美术元素,使学生可以站在美术的视角来观察诗词、学习诗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剖析诗词的主要场景,分析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学习所得的知识综合,尝试绘画创作,并在创作完成后题诗,选择不同的字体,展示诗词的整体风格,实现对诗词的有效感悟。学生在美术元素的影响下,会更加清晰地了解诗词的韵味,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诗词的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沉浸式教学,有利于通过渗透美术来深化学生对诗词的感悟。

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笔者组织学生以国画的形式来描绘庐山瀑布。学生利用墨的浓淡画出了庐山瀑布的壮景,展示了香炉峰上腾起的紫色烟雾,突出了瀑布像白色绢绸的特点……学生还综合《望庐山瀑布》这一首诗的豪迈风格,使用毛笔字在国画上题诗,写出了诗词的豪放之感、夸张之貌。在学生提交作品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围绕作品进行互相点评,让学生综合诗词的内容说一说哪一幅作品更能吸引自己及原因,使学生学会站在古诗词、美术绘画等角度来分析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学生在点评的过程中,能够从运笔、色彩浓淡等方面展开分析,说出国画表达诗词词句内容的优势以及借助怎样的手法来突出诗词中的场景,逐渐加深其对庐山瀑布的感悟。

(三)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

在以往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关注学生能否记住诗词内容、准确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主旨等,忽视了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没有在学生理解诗词情感的基础上深化对诗词的学习,拉近学生与诗词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诗词时能够更加从容,而不是因为陌生感自觉远离古诗词学习。特别是对于浪漫主义诗词而言,情感就像古诗词的灵魂一样,具有重要的剖析价值。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古诗词的情感,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从中感悟诗词的意境,进而理解诗词的情感。教师也可以通过语言分析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理解诗人是如何在字里行间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学生在情感学习中,会找到诗词学习的线索,完善诗词学习的框架,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沉浸式教学,有利于通过渗透情感来引发学生的心灵共鸣。

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3分钟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了黄鹤楼这一名胜古迹的旅游宣传片,让学生了解了黄鹤楼的位置。接着,笔者对学生进行提问:“诗人创作诗词的目的是什么?孤帆远影碧空尽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场景?你认为这些场景能够表达诗人的情感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带着问题对诗词进行了细致分析,熟悉了诗词的内容,知道了这是一首李白写给孟浩然的送别诗,表达了对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学生理解了诗词的含义,掌握了诗词的情感,也就知道了在什么场景下可以应用这首诗词。

(四)在教学中渗透实践——发挥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进行沉浸式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沉浸其中。而组织学生围绕古诗词进行联想,展开丰富的实践,是帮助学生深化对古诗词的学习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理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词内容、诗词思想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挖掘自己的潜力,用自己的优势给古诗词学习带来更多的精彩,使学生学会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身边的事物,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领悟古诗词。可以说,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是为了积累,还为了灵活地应用[3]。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实践,锻炼学生应用诗词的能力,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自己阅读诗词之后的感想大胆地表达出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进一步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并围绕诗词内容进行补充,分享自己对诗词的见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沉浸式教学,有利于通过渗透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在教学《静夜思》时,为了使学生理解诗人是如何使用诗词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的,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实践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对诗词进行仿写、扩写和续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中一位学生对《静夜思》展开了扩写。先是觀察诗词的插图,了解画面内容,然后写出了诗人透过窗户看到明亮的月光所以想起远方家乡的场景。为了增添诗词的动态美,学生在作文中还结合生活想象了夜晚虫鸣、风吹树叶响等场景。其中不会写的生字,学生可使用拼音代替。笔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表扬学生能够读懂图、正确描述图中内容的做法,增强学生的信心。对于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生字拼写、语言表达等问题,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了原因,找到了改进的方法,优化了学生的实践效果。

结  语

总之,本文通过了解小学生古诗词学习的现状,明确了阻碍学生参悟古诗词的主要因素,围绕学生的需求,并以李白的诗词为例,提出了具体的沉浸式古诗词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渗透音乐,培养了学生读诗的节奏感;在教学中渗透美术,深化了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在教学中渗透情感,引发了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教学中渗透实践,发挥了学生的写作想象力。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找到了古诗词学习的乐趣,了解了古诗词的魅力,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动力,提高了古诗词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周洁.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小学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58-59.

蔡晓芹.树立文化本位思想,深度品读传统美韵:小学古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语文建设,2018(35):

29-31.

林云萍.书香氤氲,声色合鸣: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增进小学古诗教学效率[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12):88.

作者简介:杨扬(1994.2-),女,安徽亳州人,任教于江苏省常州市怀德苑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沉浸式学习策略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古诗词中的新年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试论“沉浸式”语文教学视听训练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