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結語:社會保障制度需因應社會狀況適時調整

2022-04-11

澳门月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社會澳門

1.對於澳門目前的多層式社會保障體系,您作何評價?對本澳非強制央積金邁向強制央積金制度持何種態度?有何建議?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我較為傾向稱之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即現時最基本的“養老金制度”以及“非強制性央積金制度”。這種體制體現了“普惠性”及發揮了“特殊關照”作用,相比鄰近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亦較為優越,絕對是特區政府德政之一。

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李燕萍客座副教授:政府積極推進非強制央積金向強制央積金轉化的制度建設,希望澳門居民的退休生活能夠在獲得基本保障的基礎上,獲得更為充裕的保障。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田翼主任:鑒於本澳非強制央積金的特點,且制度運作時間較短,是否需要邁向強制央積金制度還有待各方進一步觀察及論證,要綜合考慮僱主及僱員的意願、政府的財政負擔及社會的迫切性需求。

澳門言起動力協會吳楚明總幹事:央積金對於市民是一個保障,面對本澳生活水準提高,通漲持續上漲的大環境下,倘若沒有為將來作準備,日後養老生活的質素將大大下降,如有能力的話,及早準備好央積金計劃,當購買一個另類的保險,保障好退休後的生活。

2.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澳門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澳門政府亦重視養老保障的構建和完善,您認為政府在這方面的政策是否足夠?有哪些改進的空間?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 即使有良好的制度基礎,都需要與時並進,適時作出檢討,例如是考慮物價通脹、制度收益平衡、社會民生經濟狀況,行政手續等,方能夠維持良好的政策福利,貫徹落實社會保障制度當中的立法原意。

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李燕萍客座副教授: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澳門經濟嚴重下滑,財政收入劇減,引發了人們對與財政收入直接掛鉤的社保基金撥款的擔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社會保障不能僅僅聚焦於政府財政撥款,更應當關注社會保障的目標、方式、效果與價值。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田翼主任:預計到2036年,澳門長者人口占比將達到20%,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安老院舍宿位不足的問題將更加嚴重,政府必須高度重視。

澳門言起動力協會吳楚明總幹事: 總括而言,我認為強制性央積金對市民是有必要的,政府可加強宣傳關於如何為自己選擇合適的退休基金,作央積金計劃方面的資訊,保障市民的利益。

3.新冠疫情下澳門經濟嚴重下行,政府合理運用公帑是重要的課題。在推出一般經濟援助措施之外,對於長者等弱勢群體是否應考慮予以傾斜?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我多次提出特區政府應該更大力縮減行政開支、重新檢視目前公共開支預算率及執行率,透過科學編排公共工程的有序輸出,加強公帑運用監督減少其浪費,所節省出來的公帑,已經綽綽有餘去應付現金分享、新一輪經援措施,或者是央績金再注資。

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李燕萍客座副教授:第二層保障主要是非強制性的中央公積金,作為澳門居民獲得較優的退休養老保障的制度設計,根據“多供款、多受益”理念,可以實施鼓勵居民供款的免稅政策,允許公積金用途多樣,有助於政府推進非強制央積金邁向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田翼主任:個人認為在對長者的援助方面,可以更加有針對性。除在經濟方面給予援助外,也應在生活照料、康復治療、心理慰藉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

澳門言起動力協會吳楚明總幹事:對退休後的長者而言,中央公積金直接影響長者退休後的生活狀況。若證明具有退休年齡及不能工作、生活困難的弱勢社群,是否可以發一次性的特殊津貼補助。

4.澳門社會保障制度,未來如何與時並進,不斷提高長者的生活質素?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政府未來有必要考慮提高養老金金額基數,與維生指數掛鉤,並且需要按照物價通脹等因素定期檢討及調整,而在央積金方面,應該重新啟動注資。

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李燕萍客座副教授:就澳門而言,首先需要更新的觀念是,養老並不單純是政府或家庭的責任,而是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社會的共同事務。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機構養老,都應更多地釋放老年人的主體意識,將封閉略顯神秘的養老院向社會開放,將養老中心變成社交中心、教育中心,創造大家庭氛圍。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田翼主任:從社會保障基金長遠可持續發展考慮,為確保基金的永續發展,可考慮將《社會保障制度》與《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進行整合,借鑒內地的社會保險經驗,建立澳門社會保險制度,既確保制度的強制性,又提倡權利與責任相統一,保障基本,鼓勵繳費越多享受越多。

澳門言起動力協會吳楚明總幹事:政府必須加大力度監督長者公寓的興建進度,確保施工質量;同時長者公寓的政策必須要盡快出臺,包括租金和單位面積,並完善周邊的生活配套計劃。

5.澳門如何加強與內地的社會保障機構合作,更好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養老服務合作?

澳門立法會羅彩燕議員:應研究如何加強現時安老福利的延伸性,借助國內豐富的醫療及土地資源,更好地銜接跨區安老政策,令長者對退休或安老服務有更多選擇空間。

澳門理工大學“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李燕萍客座副教授:“一國兩制”條件下,觀察澳門社會保障問題時,不應當被忽略的一個群體就是龐大的來自內地的勞動力大軍。澳門與內地社保部門仍有必要深入探討如何將澳門僱主繳納的聘用費部分合理轉化為僱員的社保福利,納入其珠海個人帳戶,供其享有。

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田翼主任: 《要解決澳門養老服務資源不足的問題,必須加強與內地的合作,善用兩地的優勢資源,一方面要發揮廣東在生活空間、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要將澳門標準的醫療、服務、規劃等方面的經驗和模式引入到內地的養老機構,使澳門長者到大灣區養老有比在澳門養老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澳門言起動力協會吳楚明總幹事:未來若能完善大灣區的醫保等政策,將會更好地促進大灣區養老產業的發展,互助互利共融共贏。

今次的探討,各位嘉賓就澳門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提出了中肯和有針對性的建議,富有建設性和指導意義。綜合各位嘉賓的意見,本刊認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相比臨近地區的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優越,可以說是澳門特區政府的德政之一,值得稱讚。但政府亦需要與時俱進,如考慮通貨膨脹影響、社會民生經濟狀況等因素影響,適時作出調整,才能維持良好的福利政策。長遠而言,政府是否有必要考慮養老金額與澳門的維生指數掛鉤。此外為確保基金的永續發展,可考慮將《社會保障制度》與《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進行整合,借鑒內地的社會保險經驗,建立澳門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基本,鼓勵繳費越多享受越多。

最後有點值得關注的是:澳門社會保障問題,不應忽略的一個群體就是來自內地的勞動力大軍。澳門與內地社保部門仍有必要深入探討,如何將澳門僱主繳納的聘用費部分合理轉化為僱員的社保福利。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國兩制”條件下,澳門特區政府與內地政府部門建設良好的制度溝通機制,讓每個勞動者都能獲得良好的社會保障,應該是共同努力的方向,相信未來會更好。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社會澳門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九九存珍檔案展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COMPLAINER’S CALAMITY
花旗預測2017年賭收2660億
对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思考
中日生活保护制度比较及对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启示
俄罗斯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