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乡土资源,探索特色劳动教育新路径

2022-04-10胡伯明高雅婧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9期
关键词:劳动校园评价

胡伯明 高雅婧

常州市金坛区洮西小学作为一所地处长荡湖西岸的农村小学,以“打造上善文化,建设若水校园”为办学理念,结合地域乡土劳动特色资源,提出“以劳树德、以劳益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劳动教育”新路径。

一、文化熏陶,激发劳动意识

梁漱溟认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熏陶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旨在通过有规划的文化环境布置以及制订规章制度等,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感受文化氛围的浸染。

物质文化方面 学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一砖一墙的整体规划,都在无形中彰显着劳动文化。教学楼一楼的“古诗长廊”里,《悯农》《四时田园杂兴》《归园田居》等古诗词让学生在古代文化的熏陶下,感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美德;校园停车场旁的“长荡湖文化长廊”彰显了湖边渔民的勤劳与朴实。洮贝贝实践基地的主题文化长廊,由老喷水池改建而成的水生动物养殖基地,还有枇杷园、桃园、梨园、橘园等,这些都充分营造出了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气息。此外,每个班级的植物角都有定制的组合柜,专门用来放置花卉和水养小动物。有序的摆放以及动植物生机勃勃的生长态势,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劳动内涵。

制度文化方面 学校制订了家校协同的劳动管理制度,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创造环境、时间以及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条件;建立学生劳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学生在学校值日、大扫除等劳动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劳动之星”的荣誉称号。同时开展家校合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由家长记录学生在家中的劳动情况,定期分享劳动视频或照片。

精神文化方面 挖掘身边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典型模范,并邀请典型模范分享心得。比如螃蟹、鱼、虾的养殖能手,草莓、蘑菇的种植能手等,邀请他们走进校园,为我们分享经验,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养殖和种植技能。此外,学校还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寻访身边那些普通劳动者,参与他们劳动的过程,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感受他们身上的劳动精神。

二、活动渗透,培育劳动品德

陶行知先生曾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学校依托独特的校情和地域资源优势以及学情,立足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劳动最美”的价值观根植在学生的思想深处。

1.美食烹饪——劳动品德的培育坊

洮西小学地处长荡湖西岸,长荡湖水源充足,水质清澈,盛产螃蟹、米虾、银鱼等,长荡湖“八鲜宴”更是享誉全国。

校园美食节期间,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代表作品。活动开始前,教师提前在班会上向大家介绍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烹饪方法等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激起学生参与美食制作的兴趣。活动中,学生们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下清理昂刺鱼、用线捆螃蟹,更在劳动实践中掌握了煮虾、烧鱼、蒸螃蟹的方法。

在这样的劳动过程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学生来说都是一节印象深刻的劳动体验课。正如学生所说:“我以前从来不吃鱼,今天我爱上了吃鱼。”“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螃蟹!”“我回家也要做这道菜给我妈妈吃,让她对我刮目相看。”……不仅如此,我们还将活动延伸到了家庭,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厨房,为爸爸妈妈做一道菜。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劳动兴趣,也让学生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

2.植物探究——劳动品德的生长点

要想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拥有一个有效的劳动场所,需整合校内外劳动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实践内容,引导和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为每个班级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和花卉,充分体验田间劳作的真实过程,在播种、施肥、浇水以及等待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中,体验丰收的喜悦,享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除此之外,学校还在每个班级开辟了植物角,由教师带领学生种植各种花卉植物。学生利用家中废弃的塑料饮料瓶、包装盒等,做了许多个性突出的植物盆,并且做好养护记录,当发现水培花卉植物有烂根、叶黄等现象的时候,学生们会积极地请教教师,或者是寻求家长帮助,有的学生还会上网查阅资料,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不断提升,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责任心更强了,知识也更丰富了,劳动教育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寻访劳动者——劳动品德的衍生点

陈鹤琴先生提倡“活教育”,认为大自然、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劳动教育也要跨越学校和家庭的围墙,为学生创设更为开放的实践体验空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此,学校充分利用乡土劳动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寻访当地有名的水产养殖户,了解鱼、虾、蟹的养殖方法并且参与到养殖的过程中去。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养殖户的辛苦与不易,对养殖户这个职业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

三、多元评价,激活劳动素养

劳动价值对生活价值的建构意义,不仅在于单纯的技术提升与能力培养,还在于基本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构建,在于通过劳动教育生成对生活的基本价值认知。针对劳动评价,学校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教师、家长、同伴、自我评价相结合,将激励式评价与探索式评价交叉灵活使用。比如,学生能在家里主动帮大人干家务活,我们会在他们的“劳动存折”上积1分;学生学会了一道菜,“劳动存折”上会积2分;学生去社区或者敬老院义务劳动,“劳动存折”可以积3分;等等。当积分达到一定等级时,可以将“劳动存折”积分进行升级,兑换礼品。在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中,学生的劳动欲望被成功激起,久而久之也会自主转化为劳动的内在驱动力。

猜你喜欢

劳动校园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热爱劳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