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4-10韩梦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情境

韩梦

教师要想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准确理解数学教学的目的,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全面深度融合,为学生打造一个智能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不断丰富自身的学习技巧和思维方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最终获得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意义

1.满足时代发展对现代教育的要求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小学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数学教学要时刻兼顾社会、家庭和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发展特点,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未来规划。这就需要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2.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内容、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资源主要来自学校、教材或自身经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口头讲解、直观演示或板书讲解,受限于一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而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取各种教学资源,突破地域、语言、文化的限制,让教学不再局限于书本,变得更加立体。同时,教学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如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一体机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游戏或动画开展基于视频类的学习活动。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强化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创新知识传播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来促使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通过社交软件中的班级群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首先,从网上搜集大熊猫和小熊猫两种动物的图片,在图片中对这两种动物的平均体重用“千克”进行标注。其次,利用互联网查找“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将大熊猫和小熊猫的体重换算成“克”。最后,结合前两个任务,分别思考需要使用“千克”和“克”作为计量单位的场景。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前预习对本书中的内容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不仅如此,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逐步了解生活中食品、饮料等物品包装上的重量信息,从而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能力。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呈现大量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观察与分析,使学生的课堂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习“平移和旋转”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例子,制作图片或视频课件播放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感知、理解和体验。屏幕上,随风而动的风筝、五彩缤纷的旋转木马、平稳移动的电梯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现象,这些生活素材的运用瞬间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在感性认知素材的刺激下会发现一些表象,如“旋转点”“平移沿直线运动”等,此时教师再通过进一步引导促使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这对学生发展空间概念和掌握数学变换思想很有帮助。

3.落实因材施教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重视不同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如果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那么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应注重层次化,充分体现差异性和针对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与发展,而借助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项目标。

例如,在开展“百分数”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制作一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视频,然后发给不同的学生,让学生结合微课内容进行预习。面向优等生的视频内容侧重于提高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百分数、分数和小数来对不同数的知识进行深刻理解与反思;面向中等生的视频内容侧重知识消化与吸收,同时结合检验学生预习情况的习题,以此强化预习效果;面向学困生的视频内容则侧重于兴趣的激发,注重对百分数概念等基础知识的趣味讲解,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以此来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成长。

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成协作共赢的学习局面。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即时信息平台进行发送,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由成绩优异的学生通过社交软件向其讲解,较难的问题则可以由教师进行回答或统一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从而有效增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为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4.促进自主探究

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坚持“兴趣是最好的老師”这一理念,但我们真正想要强调的并不只是让学生觉得有趣,而是在趣味的引导下自主对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究。学生只有主动融入探究之中,才能不断进行思考,从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堂时间和空间都有限的前提下,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时,教师可导入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故事,如兔妈妈让小兔帮忙购买食物,可小兔却粗心地将所有食物都放在了一个篮子里,请同学们帮它将这些食物分类整理。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个装满蔬菜水果的篮子,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可移动功能将其进行分类整理。有的学生会以品种分类,将蔬菜和水果分开;有的学生会以颜色分类,将红苹果和西红柿放在一起;还有的学生会以形状分类,将黄瓜和胡萝卜分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要给学生足够的尊重。教师在课后总结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多种分类整理的方法给予肯定,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拓展思维,从而更乐于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究的热点。信息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有效发挥数学教学的特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态度来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策略,创造丰富多样、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共享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