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2-04-10齐一容
齐一容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的栋梁,关于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必须要保证全面性,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的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有力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要融入马克思重要思想,通过历史还原,构建马克思教育情境,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效熏陶,同时,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贯彻马克思主义思想,加速大学生正确观念和良好素养的形成,为大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政基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重要性分析;主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基石,也是当前的重要思想理论,在历史的锤炼下,马克思主义思想越发精炼,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的结晶,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和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推向,照亮了人类的道路,同时,也给当代人的成长指明了方向。中国化马克思理论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建设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这种理论在兴国安邦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作为社会的栋梁,大学生必须要坚定个人思想,明确政治态度,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有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作用下,思政教育效果显著提高,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保证自身努力的方向与国家的建设方针相一致,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的加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推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要积极的渗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可以得到真正的发挥。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微时代对学生思想冲击严重
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各种网络信息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比如微博、微信的应用,可以简化信息获取难度,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精神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信息内容多样化,信息承载力较强,在当前的网络中,存在多元化的信息类型,各类思想融合碰撞,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了很强的冲击,一些正确的网络思想,会激发大学生的积极的心理,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但是网络中的不良思想和消极信息,也会把学生的价值观带偏,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微时代就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的获取不能过于随意,避免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在微时代背景下,信息的获取更加便利,但还这些网络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点,碎片化的信息内容虽然比较精简,但是其内容缺乏完善性,对事物的描述不够深入具体,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会导致学生的思想意识浮躁,在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深入思考,只关注问题本质,虽然问题的分析效率较高,但是分析结果过于片面,导致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态度过于浮躁,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都非常不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缺乏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而且理论性非常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对这种思想的应用方式不当,不仅无法起到思想熏陶的作用,而且会产生相反的效果,严重的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而且理论性过强的思政教育方式,也无法引发学生的共鸣,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学习兴趣缺失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会受到直接影响。就目前来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缺乏实践性,没有通过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验证,单纯的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行讲解,实践性明显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因此受到不良因素的干扰,形成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和不良习惯,对大学生的发展尤其不利。
3.缺乏正确的思政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先进,文化程度较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是同时各种不良思想也容易对他们的思想造成冲击,所以,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必须要随时跟进,并且合理的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熏陶,利用多样性的思政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产生认可和深入认知,形成坚定的意志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向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而奋斗,主动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实际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许多老师都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应用,更是存在明显的问题,创新性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理论灌输为主,单方面的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许多的大学生因此对思政课程产生了反感情绪,这种情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贯彻会产生严重阻碍,也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稳定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得到了有效创新,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模式,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消除传统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有效的丰富课堂教育资源,给学生们带来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比如在课堂教学环节,老师可以引入课外资源,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在网络中找到一些真实的案例,利用这些时政热点,丰富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们围绕事件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适当的渗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容,加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思政教育效率的提升,改变枯燥的课堂环境,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创新,对于大学生正确观念形成有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要树立新的教学导向,老师在课程开展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课堂主线,不断的渗透毛泽东重要思想内容,并且以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先进思想的理解,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强化爱国教育,让学生们真正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伟大之处,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加强学生的思想防御,消除学生思想和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逐渐的化作自己的内在能力,促进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利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在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同时,也加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建设,进一步的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為高校学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实现全方位的思想防御。
2.构建思想教育情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各项理论都能在历史事件中找到具体依据,为了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理解,提高思政课程开展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加强教学创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政教育情境,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带来更佳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真正的发挥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中的内容,为了强化学生对其理解,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入历史背景,通过媒体设备,构建相应的历史情境,通过情境教学法,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马克思主義中国化理论会理解的更加全面具体,消除了理论性教育产生的教学问题,在实际案例的作用下,学生们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自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内容进行探究,对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
3.依托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活动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活动很多,如以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九一八事变、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等为代表的纪念活动,以及建党、建军、建国等“周年”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活动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关键作用和显著影响的重大代表性事件的纪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离不开这些作为关键因素的重大事件的引导。以这些重大纪念活动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能够启发和引导大学生体验和感悟革命历史过程,真切体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思政教育会更加认可,学习效果显著提高,这也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一种非常提倡的教学模式,需要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2013年,我国的教育部与中宣部联合发布了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意见,意见中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并且要结合当前的现状,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武装熏陶,并且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坚定核心思想,以马克思理论为主导。思政教育意见的提升和推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发展有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可以加速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但是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阻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行,必须要得到及时有效的优化处理,这也是当前高校方面的重点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影响研究[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236-240.
[2]斯木巴提·奴尔别克.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456-458.
[3]贾金瑞.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统一[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1046-1050.
[4]王羚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方法研究[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1259-1260.
[5]张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优化路径[D].中北大学,2020.
[6]王颖.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61-164.
[7]刘渊博.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15-218.
[8]刘嘉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J].山西青年,2019(12):129.
[9]龙燕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8):152-153.
[10]邱晶岩.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03):165.
[11]赵洪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J].考试周刊,2016(84):161.